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報告稱,對腸道細菌的研究分析,可用于對不同人群進行結腸直腸癌有效預測,從而實現結腸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期刊上的報告說,由巴西卡馬戈癌癥中心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對采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的 969 人的糞便樣本中的遺傳物質進行了分析。研究對象由結腸直腸癌患者和健康人兩組人群構成。 經對比發現,結腸癌患者中腸道細菌群的豐富度要比對照組健康人高得多。比如患者體內一種名叫具核梭桿菌的常見口腔細菌數量就高于對照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尚不清楚這種口腔細菌遷移到腸道的原因,但具核梭桿菌進入腸道后可引起腸道炎癥,被認為有可能引發癌癥。研究人員發現了 16 種與結腸直腸癌相關細菌。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結腸直腸癌患者的糞便標本中發現遠多于對照組的膽堿三甲胺裂解酶的痕跡,這表明腸道細菌的膽堿代謝與結腸直腸癌有關。膽堿是存在于紅肉和其他高脂肪食物中的一種營養素......閱讀全文
最近的研究發現,一種細菌可以驅使結腸直腸癌的腫瘤生長,這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人類腸道通常容納數萬億種不同的微生物。雖然這些微生物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但研究也顯示了一些腸道細菌和不同腸道疾病(包括結腸直腸癌)之間的聯系。 結腸直腸癌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約有14萬美國人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報告稱,對腸道細菌的研究分析,可用于對不同人群進行結腸直腸癌有效預測,從而實現結腸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期刊上的報告說,由巴西卡馬戈癌癥中心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對采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的969人的糞便樣本中的遺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報告稱,對腸道細菌的研究分析,可用于對不同人群進行結腸直腸癌有效預測,從而實現結腸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期刊上的報告說,由巴西卡馬戈癌癥中心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對采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的969人的糞便樣本中的遺
很早,我們就知道癌癥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比如不健康的飲食或吸煙。近年來生活在我們身體內和身體上的微生物作為關鍵參與者進入了這個研究舞臺,比如科學家們發現胃癌可以由單一細菌物種:幽門螺桿菌引起,但是關于全世界第三大常見癌癥——結直腸癌的腸道細菌的影響,一直還沒得到解答。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對于機體健康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營養的攝取,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謝穩態的維持。作為基礎醫學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我們簡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時間來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大家喜歡! 1. Science子刊
如今科學家們發現,腸道菌群的組成或是個體患腸癌的一個風險因素,而且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或會影響個體患腸癌的風險;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西維科薩聯邦大學的科學家們評估了收集自多個研究的成果,以此來調查腸道微生物組和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最近,來自法國Collège大學微生物系的一項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失衡會促進大腸癌的發作。作者發現,將結腸癌患者的糞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會引起惡性腫瘤發展的病變和表觀遺傳變化。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志上。 散發性結直腸癌是由于個人與其環境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而發生的。在不利的環境下,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
發表在《Gut》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藥片/膠囊)會增加患腸癌(結腸癌)的風險,但患直腸癌的風險較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所開藥物的類型和類別。 研究人員說,研究結果表明了一種風險模式,這可能與腸道中的腸道微生物群(細菌)的活性差異有關,這項研究重申了明智用藥的重要性。 201
最近,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調查ERK1/2通路(一種廣泛表達的信號分子,已知在三分之一的結腸直腸癌患者中可驅動腫瘤生長)的一個潛在治療目標時發現,當ERK1/2被中止時,就立即出現另一種途,從而使腫瘤細胞繼續增殖。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Petrus R. de Jong博士指出
糞便檢查的主要目的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腸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有無炎癥、梗阻、出血、寄生蟲感染等情況根據糞便的性狀和組成了解消化狀況,借以粗略地判斷胰腺外分泌功能用糞便隱血檢查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篩選試驗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以防治腸道傳染病糞便標本收集注意事項1、糞便標本務求新鮮,且不可混入尿液,盛器
近年來,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對其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是十分重要的事情。FOBT是早期篩查消化道惡性腫瘤及診斷各種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檢測手段,下面將對FOBT相關問題進行簡單介紹。 一、定義 糞便隱血試驗(fecal
對于中國引用量最高的100篇文章,一直不是很清楚。iNature花了數月時間,仔細的整理了中國學者發表的引用量最高的100篇文章。我們發現: 【1】對于這100篇文章而言,平均引用量是2142次,其中最高引用量是赫捷發表的CA文章,引用量達到了6091次,最少的為1496次; 【2】100篇
三、糞便標本的處理檢驗人員在制備大便標本時,普遍存在著不仔細、不認真、敷衍了事,不按技術要求制作的現象,挑取糞便隨意性大,量不準,制備的糞便涂片及混懸液太清太淡或太濃太厚,導致陽性標本漏檢。3.1制備糞便涂片時,先在玻片上滴1-2滴生理鹽水,以竹簽挑取糞便中含有粘液、膿血、粘胨、膜狀物等異常成分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