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用相機拍下量子糾纏圖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9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赫瑞-瓦特大學以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首次利用照相機拍攝到量子糾纏的圖像。量子加密通信、量子計算等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依靠量子糾纏的物理特性,最新研究成果朝著開發這類應用邁進了一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量子糾纏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處于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即使距離遙遠,也保持著特別的關聯性,對一個粒子的操作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簡單來說就是,當其中一個粒子被測量或者觀測到,另一個粒子也隨之在瞬間發生相應的狀態改變。這種仿佛心有靈犀一般的一致行動超出了經典物理學規則的解釋范疇,被愛因斯坦形容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 在此次實驗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個具有高靈敏度的照相機來測量光子的高維空間糾纏。光子的糾纏態是用一種特殊的晶體將一個單光子一分為二來創建的。通過給這些光子對拍照,研究人員可以對光子位置之間的關聯進行測量,這是經典物......閱讀全文
科學家首次用相機拍下量子糾纏圖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9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赫瑞-瓦特大學以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首次利用照相機拍攝到量子糾纏的圖像。量子加密通信、量子計算等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依靠量子糾纏的物理特性,最新研究成果朝著開發這類應用邁進了一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8.shtm 中心自旋量子電池圖(受訪者供圖)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關于量子電池的研究是近些年來頗受關注的量子科技問題,其中的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關于量子電池的研究是近些年來頗受關注的量子科技問題,其中的
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糾纏目擊者”不再沉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22.shtm
單分子量子糾纏首次實現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分別刊文稱,他們首次讓單個的分子處于量子糾纏狀態。在這種奇怪的狀態下,分子之間即使相距遙遠也能同時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為很多應用奠定了基礎,包括構建更好的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和傳感器等。 實現可控的量子糾纏面臨諸多挑戰,此前科學
量子耗散可產生持續穩定糾纏
量子耗散是指在量子開系統中,物體與環境發生能量交換或信息交流,導致相干性退失,因此,兩個物體要發生糾纏,一般要讓它們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盡可能地小。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丹麥歌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量子耗散能在兩個宏觀物體之間形成持續穩定的量子糾纏,該發現為制造量
量子糾纏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9.shtm
納米粒子“糾纏”突破量子極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78.shtm在1日發表于《自然·物理》雜志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英國、瑞士和奧地利的國際研究團隊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臺,來解決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間的邊界問題。這一成果代表著在理解基礎物理學方面的重大飛
研究發現糾纏目擊者可估計量子糾纏大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郁司夏、孫亮亮、周祥與安徽大學許振朋、隆德大學Armin Tavakoli等合作,發現原本只是探測糾纏有無的實驗數據可以用來估計糾纏大小。團隊利用常用糾纏目擊者的平均值,在3類常見的實驗條件下,給出幾乎所有常用糾纏度量下限的估計,將探測糾纏的實驗零代價地提升成為估計糾纏大小的實驗。相
人工量子系統中量子糾纏新途徑被發現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偉研究員同王浩華教授聯合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統中合成了反對稱自旋交換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征自旋態制備量子糾纏的新方法。這項研究成果于22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 “手征性是指物體和它的鏡像不能重疊。好比左右手,互為鏡
人工量子系統中量子糾纏新途徑被發現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偉研究員同王浩華教授聯合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統中合成了反對稱自旋交換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征自旋態制備量子糾纏的新方法。這項研究成果于22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 “手征性是指物體和它的鏡像不能重疊。好比左右手,互為
瑞士科學家為量子“糾纏”分類
“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特征,而且這種現象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6日報道,最近,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顯示了怎樣把不同形式的量子“糾纏態”有效而系統地分類。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方法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預測將一種量子態應用于新技術的可能性有多大。相關論文發表在
“糾纏”量子20年,只為大國算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3678.shtm
“糾纏”量子20年,只為大國算力
2023年春節期間,在熱映電影《流浪地球2》里,中國量子計算機MOSS用強大算力,協同全球萬座“行星發動機”工作的場景震撼人心。 其實,量子計算機并非科幻之物,而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我國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已于2021年整機交付。 一切,要從6個志存高遠的年輕人說起。 一間教室 一把椅子
超導量子計算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研究成果于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清華團隊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段路明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相比于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 此項研究成果證明了多個量子接口間的糾纏具備實現的基礎,將對量子信息領域產生重要影響,被審稿人評
生物系統內創建出量子糾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日報道,美國西北大學的科研團隊近日首次創建出來自生物系統的量子糾纏。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將促使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學,也為生物學工具通過量子力學獲得新功能打開了大門。綠色熒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圖片來源:美國西北大學 早在75年前,諾貝爾獎得主埃爾溫·薛定諤就好奇,量子
國外稱贊“墨子號”實現破紀錄量子糾纏
繼去年成功發射后,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再次引起世人關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的重要論文,稱“墨子號”成功將糾纏光子傳回地面并在相距1203公里的基地間保持糾纏不變,從而創造了量子糾纏距離的新紀錄。《新科學家》《科學》《自然》以及美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協會《光譜學
頂夸克間存在量子糾纏首獲證實
科技日報北京6月17日電?(記者劉霞)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緊湊繆子線圈(CMS)實驗合作組織報告稱,他們首次確認了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之間的量子糾纏,為探索世界的量子本質提供了新視角。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CMS?物理分析總結》雜志。量子糾纏是一種奇怪的量子現象:即使兩個粒子相距甚遠,
頂夸克間存在量子糾纏首獲證實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緊湊繆子線圈(CMS)實驗合作組織報告稱,他們首次確認了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之間的量子糾纏,為探索世界的量子本質提供了新視角。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CMS 物理分析總結》雜志。 量子糾纏是一種奇怪的量子現象:即使兩個粒子相距甚遠,它們也能緊密地相互關聯。當兩個
光子的量子糾纏實現快速可視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000.shtm
量子點源產生近乎完美糾纏光子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39.shtm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記者張夢然)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科學家匯集了兩項諾貝爾獎的研究概念,從量子點源有效地產生了近乎完美的糾纏光子對。發表在《通信物理》上的該
量子點源產生近乎完美糾纏光子對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科學家匯集了兩項諾貝爾獎的研究概念,從量子點源有效地產生了近乎完美的糾纏光子對。發表在《通信物理》上的該項成果將推動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 糾纏光子源示意圖。嵌入半導體納米線中的銦基量子點(左),以及如何從納米線有效提取糾纏光子。 糾纏光子是在遠距離也能
量子材料中首次發現數千原子糾纏
在物理學中,薛定諤貓寓意了量子力學中兩種最令人“敬畏”的效應:糾纏和疊加。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研究人員現已在較大的范圍內觀察到這些現象。 已知具有磁性等特性的材料具有所謂的域(島),其中材料特性均勻地屬于一種或多種類型(例如,想象它們是黑色或白色)。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物理學家報
高維量子糾纏態最優檢測首次實現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電子科技大學王子竹教授、奧地利高小欽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高維量子糾纏態的最優檢測。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過程的核心資源。如何在實驗上制備和檢測量子糾纏,是量子
量子糾纏可能并不神秘:用數學解釋物理
摘要:在微觀物理學中,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現象,搞得老百姓莫名其妙;其實許多物理學家也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便有人(甚至是非常牛的科學家)搬出了萬能的上帝。下面我們也請出一位真上帝,求它幫我們解釋諸如電子能級躍遷、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等微觀物理學中最玄幻的三個問題。這位真上帝,名叫數學;它將
量子糾纏或讓“絕熱量子計算機”有了實現途徑
相對經典計算機而言,基于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如何通過量子計算實現量子霸權,也成為理論研究者建模的重點對象。近日,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量子可積條件下的量子退火和熱化》的論文,提出一種引入了量子糾纏機制、嚴格可解的絕熱量子計算模型。該模型
“類比引力”大發現,超導量子芯片與霍金輻射及量子糾纏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而普遍認為,黑洞是
潘建偉:在與量子“糾纏”中展示神奇
? 潘建偉,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入選者。2003年被奧地利科學院授予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Erich Schmid獎。 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同事一起,利用先進的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