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專門針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的立法,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改造、運行維護及其監督管理作出了全面的規定,填補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沒有直接法律依據的空白,對于保障和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是全國首個全面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省份。自2003年以來,浙江省90%以上的村(共23753個)建成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中20465個村的處理設施已經運行,82個縣(市、區)的處理設施委托專業的第三方運維單位運行維護。 新出臺的《條例》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范圍和農村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范圍、運維主體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范圍和農村污水治理,《條例》將其定義為農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以及從事農村公益事業、公共服務和......閱讀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九部委《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2019年8月23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 一、充分認識做好農村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情況基
金華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監測。 家住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大路山村的劉土愛奶奶怎么也沒想到,住著村里最古老的泥土房,今年已91歲高齡的她,會告別用了近一個世紀的馬桶,用上現代化的抽水馬桶。 帶給劉奶奶這一改變的,是村里從去年9月開始進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對于只有40多戶家庭的小
為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根據河北省《2019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年,河北省將新增完成40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同時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機制建設,完成15000個村莊生活污水管控,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明顯提升。 本著
“‘十三五’期間,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從建設加上五年運營費總共在1400億元。” 在去年的環境施治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農村污水項目在近幾年將會是一個高峰。今年,農村污水治理關注度持續走高,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并加大農村水環境的改善。中國
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網站獲悉,近日日照市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詳情如下: 為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近日日照市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此次治理的目標任務是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實行農村生活污
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和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這些生活污水未經治理無序排放,不但加重了對水體和環境的污染,而且嚴重威脅到農村的飲水安全和農民的身體健康,影響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此,就圍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方法展開分析。 1.農村生活污水特征 1.1水質特征
“這公園很神奇!把我們村廁所污水都變清了。”近日,在太倉城廂鎮萬豐村,55歲村民錢德良對村口一片人工濕地贊不絕口。他告訴記者,2017年他們和城里人一樣,有了衛生間,村里180戶人家都接上了污水管道,而生活中的污水通過這座“神奇的公園”又變成了清水。 記者了解到,村民口中的“公園”指的是生活污
近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貴州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并于2019年9月1日實施。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一直是困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大瓶頸。長期以來,由于國家層面尚無單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農村生活污水參照執行《城鎮
近日,由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聯合組成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組進駐安徽省蕪湖市,督查黑臭水體問題。蕪湖市政府對督查組發現并交辦的群眾舉報“弋江區南區工業區污水污染漳河水系”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給出了黑臭水體產生原因的初步調查結果:農民養殖及農業生產面源污染和周邊農村居民集聚區生活污水
柯橋區棠棣村農村污水處理示范站點引入凈化槽技術并加以改進,節省管網建設與維護成本。 張蕊 攝 ●如果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后,企業運營維護不達標,這時再換另一家企業,很可能會造成運營數據不完整,留下一個“爛攤子”。 因此,出于長效運營的考慮,尋找靠譜企業,同時又能和具有較強資金和組織能力的政府下轄國企
農村環境治理改造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熱議的焦點,圍繞它的科研技術研究與實踐活動推廣也非常多。該文以目前比較嚴重的農村生產污水問題為例,首先闡釋了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再提出了治理改造農村生活污水的若干實用性技術,希望為促進農村環境良性發展提供參考。 1 我國農村污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情況基
嘀嘀嘀,嘀嘀嘀……浙江省臨安市天目山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聯絡員陳炎峰的手機突然響起,他立刻查尋報警源,發現天目山鎮閩塢村的污水處理系統出現異常,處理池的排水量過低。陳炎峰立刻通知村書記,經查實,原來是村道在維修時,挖掘機不慎挖破了污水管,導致污水外泄。隨后,破損管網被更換,污水池的排水量又恢復到正
近年來,邯鄲市峰峰礦區按照“規劃先行、示范帶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工程推進、全域統籌”的思路,在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上,結合村莊未來發展及規劃,制定三步走的工作計劃,逐級推進,并嚴格治理標準,全力保障運維。 規劃:全域推進三步走 峰峰礦區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
我國幅員遼闊,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間農村的水資源條件、地形地貌、村莊的規模布局及聚集程度、經濟水平、道路交通條件、當地風俗習慣、居住方式等自然、經濟及社會條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生活污染處理模式。 “根據上述因素,現今農村生活污染的綜合處理模式可以分為城
2019年3月5日連續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大戶”潘碧靈始終堅持為環保發聲,今年潘碧靈再次帶來十多件提案,內容依然聚焦在環保扶貧領域。 經過多年深入調研,潘碧靈發現,農村污水治理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我國有250萬個自然村、6.7億農村人口,污水處理率不到10%,大量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
一條條黑臭河溝變成碧波蕩漾、山水畫卷般的生態河道,這背后是各地正在積極推動的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近日,上證報記者奔赴河北、湖南、江蘇、山東等多地調研,真切感受到污水治理給鄉村帶來的巨大改變以及農村污水處理所面臨的資金瓶頸。如今,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的農村污水處理已成為水污染處理領域的主戰場,碧水源
近日,國家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在安徽合肥共同主辦“農村改廁技術政策論壇暨農村改廁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交流會”。環保所副所長周其文出席會議。 大會以“加強技術交流,助推廁所革命”為主題,旨在產學研用之間搭建“政策解讀、理論研討、案例分析、專家互動、
“對于中國農村及分散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及運營,不能照搬現有的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模式,而要尋找一個適合我國國情且工藝簡單、設施設備少、維護費用低的系統模式。只有這樣,大批的分散污水處理裝置及系統才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住。”這是江蘇新源環保公司副總工程師徐路遙對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選擇及運行方式的理解
圖為大理喜洲鎮上關村污水處理項目。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自古以來,洱海就以湖水清澈、景色秀麗著稱,被譽為“高原明珠”,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親湖。 但是近20年來,排入洱海的氮、磷及有機污染負荷急劇上升,洱海水質日益惡化。控制面源污染已成為洱海保護治理的關鍵。 為保護洱海,國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自古以來,洱海就以湖水清澈、景色秀麗著稱,被譽為“高原明珠”,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親湖。 但是近20年來,排入洱海的氮、磷及有機污染負荷急劇上升,洱海水質日益惡化。控制面源污染已成為洱海保護治理的關鍵。 為保護洱海,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將洱海水
十八大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 “建設美麗中國”。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 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 建設的進程
住建部村鎮建設司近日發布《關于請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項目對接工作的函》【建村水函(2015)106號】,其中表示要在全國100個縣(市、區)開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但僅限3家國有企業參與。文件出臺后,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 面對日益擴大的農村水務市場和文件中限定3家國企參與
生活污水收集難、處理效果差是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環境治理面臨的問題。資料顯示,2016年年末我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2039座,年污水處理總量448.8億立方米,處理率為93.44%,但在農村,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僅為20%。部分鄉村污水處理設備因缺乏資金和專業化管理養護人才,未能正常運行。
廢棄的垃圾溝經過改造,種上蘆葦,既能處理村里的生活污水,又給村中添了一景;在水庫上游度假村,經過處理的污水清澈透亮,裝入礦泉水瓶后,已經無法從外觀上看出與礦泉水的區別,杜絕了對水源的污染。這是記者近日分別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和密云縣的兩個京郊農村生活污水景觀化處理項目試點看到的。據悉,這一技術將在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9號 《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于2019年12月1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9年12月19日 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9年12月
處理要分期、分批穩步推進設施建設。要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從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建管主體責任入手,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的技術,建立農村污水可持續處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人口的梯度轉移,大量農村人口向集鎮、新村集中,與城市相比,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后,農村集中居住點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歷史始于上世紀80年代,以1982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破土動工為起點,根據住建部公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城鎮累計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063座,污水處理能力 達1.78億立方米/日。相比較而言,我國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步較晚,始于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起步晚,不僅在技術適用性方面考慮不足,在后期管理方面投入不夠,而且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和專業性人才。十三五時期,農村污水處理市場膨脹,但巨大的市場需求背后并沒有想象中美好 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現實卻很骨感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