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90%的吸煙者嘗試戒煙失敗。原因可能隱藏在他們的大腦中。 許多試圖戒煙的人經常求助于戒煙藥物,包括尼古丁戒煙貼片(NicoDerm CQ)或Chantix。在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IU)心理學博士生Jessica Flannery和一組科學家發現大腦的一部分參與吸煙欲望和尼古丁戒斷癥狀的形成, 而大腦的一個完全獨立的部分與人實際上癮的嚴重程度有關。然而,這些藥物只針對其中一種。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FIU的認知神經學家Matthew Sutherland說:"這項研究表明,目前的藥物只能治療癥狀,而不是治療藥物濫用疾病的核心,即一個人的成癮程度。改善戒煙率需要的不是單一藥物,而是多種藥物,每種藥物針對不同的大腦過程。"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科學家使用戒煙藥物來了解吸煙者和非吸煙者之間大腦活動的變化。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人員進行了腦部掃描......閱讀全文
今年年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的一份名為《控煙與中國未來》的報告引起軒然大波:在世界衛生組織的不及格乃至倒數的評分面前,中國政府公共場所控煙情況遇到嚴重拷問。 面臨拷問的其實遠不止公共場所控煙情況。就在一年前,北京市衛生局宣稱2010年內計劃在本市所有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開設戒煙門
5月12日,記者來到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戒煙門診。該院呼吸科副主任俞紅霞醫生正在為張先生檢查。只見醫生拿出測試儀,讓他對著吹氣管猛吹一口氣。這臺類似酒精濃度測量儀的機器,其電子顯示屏馬上就顯示出分值。“你屬于極重度傷害的吸煙者。”俞紅霞告訴張先生。 “自己也想戒煙,但總是戒不斷。”張先生告訴記
編者按:吸煙不是一種習慣,而是對煙草的成癮,煙草已經成為繼高血壓之后最大的人類致死因素。今年的5月31日是全球第23個“世界無煙日”。吸煙有害健康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吸煙帶給心血管的危害卻不被大眾廣泛知曉,本期就此展開討論。 心血管病人 
對話人: 衛生部副部長、中國控煙協會會長 黃潔夫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副主任 姜垣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 肖丹 【新聞背景】 日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出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策略研討會”時表示,應通過深化醫改為控煙
戒煙服務”首次納入地方控煙立法 計劃在年內通過立法機關審議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首次將“戒煙服務”納入地方控煙立法。 目前,已經完成社會意見征集的《條例》(草案)專章規定:醫療衛生機構應開展戒煙咨詢服務,二級以上醫院應設立戒煙門診,為吸煙者提供戒煙指導和治療;衛生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對吸煙
1.《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編寫目的是什么? 吸煙危害健康是不爭的醫學結論。進入21世紀,關于吸煙危害健康的新的科學證據仍不斷地被揭示出來。控制吸煙,包括防止吸煙和促使吸煙者戒煙,已經成為人群疾病預防和個體保健的最重要與可行的措施。正確的行為產生于正確的思想觀
70%的煙民會在戒煙一周后復吸——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比例。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因為遺傳或代謝的原因,有些人輕輕松松就能戒掉煙癮,而另一些人即便痛下決心,還是屢戒屢敗。何以至此?一直沒有人能夠作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或為戒煙者指出一條明路。 煙民體質分兩種 為了打破這一困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由中國性學會、中國男科(不育)聯盟設計并發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牽頭組織全國16個省份的25家醫療機構開展了“吸煙男性生育健康狀況調查”,11月15日,《中國吸煙男性生育健康調查報告》在京發布,旨在提醒公眾,尤其是育齡男性,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育健康的寶寶,盡早行動起來,遠離煙草,科學戒煙。中
在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中,電子煙戒煙效果是尼古丁替代療法的兩倍。這是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的一篇最新研究結果。在美國FDA尚未批準電子煙作為戒煙療法的當下,這則研究引起了學界對戒煙療法的熱議。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項研究由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IHR)資助,并獲得了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支
最近,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對于那些想要戒煙的煙民們來說,選擇果斷戒煙的人更容易戒煙成功,而那些想要在徹底戒煙之前逐漸減量的人則不太容易成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許多專家說戒煙就應該一次性徹底放棄抽煙,但是大多數想
吸煙嚴重危害個人和公眾健康。我國每年和吸煙相關的死亡人數在140萬左右。煙草中導致上癮的成分主要是尼古丁。吸煙成癮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腦疾病。復吸主要由吸煙渴望和戒斷癥導致。戒斷后復吸的幾率高達75%。戒煙非常困難但結合多種方案和考慮個體化差異有望提供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王澤(賓夕法尼亞大學佩
盡管吸煙是不受歡迎的,然而世界的許多地方吸煙者的總數量仍在增長,圖片來源:BBC 《柳葉刀呼吸內科》(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雜志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通過血液測試能幫助人們選擇一個戒煙策略(即測試吸煙者血液內的尼古丁代謝率可預測不同的戒煙療程取得的效果)。根
有網友發帖稱,“兒童胸透可能導致癌癥”“一次胸透相當于吃了300公斤核輻射菠菜”。對此專家表示,胸透的放射量雖高于胸片,但也不如網上傳聞的夸張。單次檢查射線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危害,更不會導致癌癥。CFP 喝可樂會讓女性骨骼變脆? 謠言來了 有網友稱,女性如果想避免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
日前,在渝中區較場口工作的黃先生向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求助:買了戒煙藥看了說明書上“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精神癥狀”,不敢吃藥。“總不能為了戒煙而把自己弄得抑郁吧!” 戒煙藥真的如此嗎?為了求證,重慶晚報記者走訪了重醫附一院戒煙門診,該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戒煙門診負責人陳虹教授解釋,任何藥物
由衛生部出臺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自5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一個多月時間。《細則》第十八條規定: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這條被公眾和媒體稱為“禁煙令”的法條在實施之前,曾被寄予厚望。但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十四個“世界無煙日”前后,公眾質疑“禁煙令”收效甚微、形同虛設之聲強
不久前,神刊CA發布了美國《2018年癌癥數據報告》,報告指出,在2014-2015年間,美國癌癥死亡率下降了1.7%,總體相對1991年的死亡率峰值下降了26%,在過去的20年里,癌癥死亡率呈持續下降趨勢,而這個偉大的公共衛生的勝利除了要歸功于近年來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還有就是吸煙人口的下降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楊躍 最近,香港資深藝人午馬,著名畫家朱新建等多位名人因肺癌離世,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表的《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指出,全球癌癥患者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其中中國新增肺癌全球居首,這也引發網友對于霧霾與肺癌的關系、戒煙是否真的能控制肺癌等的熱議
近日,來自斯坦福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受試者在一個戒煙計劃中定期利用twitter推文(相關戒煙的信息),其或許更易成功戒煙,尤其是關于一些社交媒體交流的每日自動推送的新聞或許相比傳統社會媒體干預而言更加有效地幫助個體戒煙,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雜志the Journal of Medi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和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戒煙者(ex-smoker,也譯為曾抽煙者)肺部中的保護性細胞可能解釋了為何戒煙可以降低患肺癌的風險。他們發現與目前的吸煙者相比,戒煙者擁有更多的遺傳上健康的肺細胞,因而罹患肺癌的風險要低得多。相關
輝瑞(Pfizer)1 月21日公布了有關戒煙藥伐尼克蘭(varenicline,商品名:Chantix/Champix)的一項新臨床研究的結果,該項研究評價了 varenicline用于吸煙者戒煙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吸煙者(n=1510)隨機接受為期24周的varenicline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宗耕課題組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由戒煙引起的體重增長在短期內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而且體重增加并不能抵消戒煙對長期死亡風險的保護作用。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目前的研究表明,戒煙者的體重增長約持續6年,增長幅度最高達到十幾公斤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宗耕課題組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由戒煙引起的體重增長在短期內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而且體重增加并不能抵消戒煙對長期死亡風險的保護作用。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目前的研究表明,戒煙者的體重增長約持續6年,增長幅度最高達到十幾公斤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道中,來自帕克癌癥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戒煙或可使肺癌病人活的更久一些;帕克癌癥研究所擁有獨特的煙草評估和戒煙服務(TACS),其可以針
吸煙對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性潰瘍、子癇、癌癥的影響都比較了解,而吸煙對腎臟的影響卻知之甚少,那么,吸煙是如何傷腎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吸煙 vs腎臟 2016年,來自密西西比大學的Michael Hall教授在JAHA上發表研究稱:吸煙者腎功能下降較非吸煙者整體高83%,下降速度較
當尼古丁通過香煙傳遞時,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容易上癮的物質之一,所以建議人們應該多吸而不是少吸來戒煙似乎有些奇怪。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綜述證實了這一點。20多年來,尼古丁替代療法(NRT)一直被用來幫助人們安全戒煙。人們可以由醫生開處方購買,但在許多國家,也可以從雜貨店和藥店買到。圖片來源:htt
昨日,江蘇鎮江,大學生走進小學,開展“大學生小朋友,無煙宣傳手拉手”主題活動,迎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 衛生間成控煙死角;愛衛會“主抓”控煙乏力……這些問題,正在制定中的控煙條例有望予以完善。北京市人大昨日發布“《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專家建議稿)》公開征求
公眾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竟然有不少人吸煙,而且醫生戒煙服務能力欠缺。在8月31日召開的中國戒煙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教授表示,醫生、教師和官員應是社會控煙的重點人群,遺憾的是,我國大約有40%的男醫生是煙民,盡管比例相比普遍人群略低,但縱觀全球,我國醫生吸煙率仍然顯得
吸煙會“上癮” 煙、酒或鴉片都是精神活性物質,都能使人“上癮”。其中吸煙能讓人有“提神解乏” 的感覺,主要是煙草中的尼古丁在起作用。煙霧中的尼古丁通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和各組織器官,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并在血漿中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則由吸煙者無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整。一旦血漿中的尼古丁含
編者按:2010年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23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性別與煙草———抵制針對女性的市場營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當前吸煙者中的50%將會因各種煙草相關性疾病而早亡,全球男性吸煙率已達到最高水平,女性正成為煙草業的目標人群。為此,在今年的無煙日這一天,許多國家發起了
“對主動戒煙并成功戒煙一年的職工給予獎勵”,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昨天(2月7日)公布的針對委內所有干部職工的戒煙新規,該規定已開始實施。 3人次吸煙取消司局領導評優 去年底,中辦、國辦聯合發布《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作為我國控煙履約領導小組的八個成員單位,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