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承諾為聯合國幫助低收入國家進行碳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捐助98億美元。 在綠色氣候基金(GCF)巴黎會議后,27個國家承諾為其進行新一輪融資。盡管美國和澳大利亞缺席了本次會議,但此次融資總額超過了2014年的93億美元。包括英國,德國和法國在內的13個國家承諾,他們會在5年前融資數額的基礎上加倍投入。 GCF基金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經為全球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輸送了52億美元。未來幾個月預期會有更多認捐數額。 2014年,美國為GCF的認捐金額超過其他國家總和,但是特朗普上臺后撤銷了20億,并且拒絕進一步捐助。雖然歐盟國家大體上填補了空缺,但是依然留下了巨大漏洞。融資計劃依然持續進行,預期未來數月會有更多國家參與。 一般而言,各國都有機會在每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作出與氣候相關的財政聲明。今年的會議原計劃于12月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但卻因大規模的示威活動被智利總統取消。 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財政分析師Jo......閱讀全文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近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發展中國家在聯合提交的關于綠色氣候基金建立操作細節的文件中重申,該基金應當“管理一個擁有多方資金來源的大規模的財政資源,并通過各種金融工具提供資金”。 其中,“該基金應考慮各項同氣候融資有關的承諾,這其中就包括發達國家承諾
正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程過半,與會各國繼續圍繞德班平臺談判,并就2015年巴黎協議所需包含的主要要素等進行磋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歧不斷,發展中國家繼續敦促發達國家達成承諾,并進一步提高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的減排力度,兌現做出的技術轉讓、能力建設等承諾。隨著第
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秘書處4日正式落戶韓國仁川市,標志著這一“環保領域的世界銀行”將開始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籌集資金,但落實這一目標依舊充滿挑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韓國總統樸槿惠等出席了當天在仁川市松島國際城舉行的秘書處揭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26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拉開帷幕。 本次會議旨在落實去年德班氣候大會取得的系列成果,但各方在《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具體實施、“綠色氣候基金”融資、“德班增強行動平臺”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八次締約方大會26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開幕。正值《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結束、“加強行動德班平臺特設工作組”將啟動具體討論之時,本次會議將在國際社會協調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起到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又是一年氣候談判時,不過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前景仍然在開局就不被專家看好。昨天(11月2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的“綠色氣候基金”方面,一些發達國家的言行不一,使其逐步成為“一紙空話”
2012年,歐盟對區外國家飛往歐盟地區的民用航空器征收碳排放稅,多哈會議召開……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形式,問題一再凸顯,氣候談判涉及全球各國,利益沖突錯綜復雜,一些矛盾根深蒂固。然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公平等基本原則要在談判中堅持不動搖,要堅持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同
當氣溫不斷上升當海平面不斷升高8000年后的世界地圖 -關鍵 要不要第二承諾期? 1997年12月在日本東京簽署的《京都議定書》為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確立了標準:在2008年至2012年間(第一承諾期),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
多哈氣候大會傳來消息,美國、日本等國“榮獲”阻礙氣候變化談判的“化石獎”。該“殊榮”指向那些和“山姆大叔”一樣阻礙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進程的國家,其中,加拿大、新西蘭也都榜上有名。 再戰多哈 從里約熱內盧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和德班,聯合國主導下的全球氣候談判已有20年
關注2012多哈氣候大會 參加多哈氣候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3日發表講話,他對資金問題特別強調說,“如果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發展中國家減緩、適應、技術轉讓等等的一切問題,都無從談起。資金問題是一個非常核心、關鍵的問題。” 資金到位信息
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的助理秘書長扎諾斯·帕茲托5日上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成一半承諾額的捐資協議。他敦促承諾捐資的國家加快履行相關承諾。 帕茲托表示,截至4月底,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做出承諾的一半捐助國,即22個國家完成了捐資協議,這使得綠色氣候基金所獲得的
上圖 12月1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與會代表出席大會開幕式。 2014年全球氣候依舊不尋常,嚴寒、熱浪、干旱、洪水和霧霾頻繁出現,并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今年的利馬氣候大會肩負著為明年巴黎大會鋪路的重要使命,被各方寄予厚望。面對國際氣候問題談判的舉步維艱,中國的積極行動為大會帶來了正能量。
自2010年7月成立以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已募資9680萬元人民幣;成立了北京、浙江等五大專項基金;與國家林業局合作,資助在9個省(市)開展了碳匯造林試點。同時基金會還成立了包括:成立中國首家碳匯研究院、成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發布中國第一批 “碳匯公益禮品卡”系列。這是1
中國網11月12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10日報道,阿博特政府表示,希望通過制定長期發展政策來實現減排目標――預計到2020年,澳大利亞排放量應減少為2000年的5%到25%之間。早在2009年,澳大利亞兩黨就已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制定了這一符合國際審查標準的目標。 《衛報》駐澳大
坎昆博弈13天:關鍵問題未能突破 “有總比沒有強。”菲律賓談判代表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起走出月宮談判大廳時說。時值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凌晨5點,談判在拖延了一夜之后接近尾聲。 就在這個凌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落下了帷幕。大會分別在《聯合國氣候變
非洲國家集團30日表示,希望發達國家為其提供5000億至6000億美元基金以應對氣候變化。 非洲國家集團新聞發言人賽義尼?納福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非洲國家集團希望各國繼續簽訂《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他還呼吁德班氣候變化大會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幫助發展
向船只征收碳排放費用有助于控制氣候變化。 全球海運業日前與國際非盈利機構聯合建議,各國政府應向國際海事組織提出清晰的商業海運二氧化碳減排指導路線。 據環境新聞網消息,世界自然基金會、樂施會以及代表全球80%商船的國際航運公會聯合發表聲明,指出向船只征收碳排放費用有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于當地時間12月11日清晨在南非德班落幕,大會最終通過決議,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大會堅持了巴厘路
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首輪會議3日在泰國首都曼谷拉開帷幕,10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3日舉行了“關于發達國家實現量化減排目標的設想與條件”的專題討論會,中國等十幾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在會上進行了互動交流,闡述在減排上的行動和立場。 《聯合國氣候變化
“我剛到德班就聽說,這會議中心的謠言比會議中心的房間還要多。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基礎四國"正在分裂,一些國家已經產生嚴重分歧。”解振華說,“但是我相信,事實終歸是事實,謠言絕對不會變成真理。” 6日,在德班氣候峰會舉行的“基礎四國”部長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在開場白中便對“不和”傳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之為虛妄,也與絕望相同。 沒有理由懷疑190多個國家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來到華沙的善意:大部分人都希望此輪談判能夠取得實質進展。殊不知,希望本身就是一個奢侈的命題。 與前幾輪氣候談判相比,此輪也毫無懸念地在最后時刻進入了“補時”階段。與會代表經過48個小
議程一拖再拖的卡塔爾多哈氣候大會終于在北京時間12月9日1時落下帷幕。 這次表面上延續了《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但是一直沒有解決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的核心問題,即“資金”問題。 由于氣候變化問題主要是由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而發達國家在其從工業革命的兩百多年來,占
一些重要問題正圍繞著一個聯合國資助項目的運作而產生。該項目被期望能籌集數十億美元,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并且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 5年前,綠色氣候基金(GCF)在一次于墨西哥坎昆市舉行的聯合國會談上成立。發展中國家將其視為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獲取財政援助的主要希望之一。然而,這個由韓國
波蘭華沙國家體育館內正在上演一場艱苦卓絕的承諾捍衛戰。不想“空手而歸”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正極力避免讓氣候談判成為“狗熊掰棒子”的游戲——走一路丟一路。 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中國最高談判官員20日再次敦促發達國家兌現出資承諾,將華沙會議開成一次“落實”的會議。 經過若干年拉鋸戰,發達國
波蘭華沙國家體育館內正在上演一場艱苦卓絕的承諾捍衛戰。不想“空手而歸”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正極力避免讓氣候談判成為“狗熊掰棒子”的游戲――走一路丟一路。 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中國最高談判官員20日再次敦促發達國家兌現出資承諾,將華沙會議開成一次“落實”的會議。 經過若干年拉鋸戰,發達國
2013年聯合國氣候大會11月將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但在各方利益沖突不斷、氣候變化形勢越來越嚴峻的背景下,聯合國氣候談判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今年6月在德國舉行的聯合國2013年第二輪氣候變化談判取得進展但也遭遇難題。這給華沙氣候大會帶來希望,也帶來了壓力。 近
聯合國2014年第二輪氣候談判15日在德國波恩落幕。經過兩周討論,各方就氣候變化新協議要素繼續凝聚共識,但在發達國家提高減排指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方面仍有待落實。 本輪談判自6月4日開始,主要涉及定于2015年通過的氣候變化新協議、各方2020年之后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以及20
新華網墨西哥坎昆12月8日電 (記者 劉健 趙焱 王玉玨 劉莉莉)坎昆氣候變化大會7日下午正式進入高級別會談階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各方作出更多努力,爭取使會議取得突破。他表示,大會不需要找到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
過去3年共300億的快速啟動資金被指有名無實、未來8年的長期資金至今也沒有蹤影,發達國家開“空頭支票”的做法在多哈引發各方質疑。會場內,發展中國家據理力爭,要求其兌現承諾;會場外,NGO組織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