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一拖再拖的卡塔爾多哈氣候大會終于在北京時間12月9日1時落下帷幕。 這次表面上延續了《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但是一直沒有解決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的核心問題,即“資金”問題。 由于氣候變化問題主要是由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而發達國家在其從工業革命的兩百多年來,占據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絕大部分。因此,在2007年召開的巴厘島氣候大會確定的 “巴厘島路線圖”明確提出發達國家要給予發展中國家以技術轉讓及資金支持。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低碳技術控制在發達國家的企業手中,這些技術有其相應的知識產權,因此在國家層面的氣候談判中,要達成明確、有效的技術轉讓協議是很困難的。由此,資金問題成為歷屆氣候大會的焦點。 根據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和2010年的坎昆氣候大會達成的《坎昆協議》內容,發達國家締約方應于2010年至2012年期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總值為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閱讀全文
當地時間12月11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該雜志2019年的“年度風云人物”,16歲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里被選中,成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時代》年度風云人物。 正如《時代》周刊所說的那樣,雖然格雷塔·通貝里沒有應對氣候變化的“靈丹妙藥”,但她“成功引起了世界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轉變”。“全
崔偉宏 承繼成 戴麗君:碳稅征收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原則上 按部分發達國家的說法,“碳關稅”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避免“碳泄漏”;二是確保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但是這個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在環境與資源的雙重壓力下,征收碳稅成為趨勢。去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從202
“速生草本植物碳轉化刈割封存技術,可促進生物質飛躍大增產,獲得足量的生物質,將其制備成固體、氣體、液體形態的能源產品,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大氣溫室氣體負增長,可降碳除霾,解決相關環境問題。”中國的一位化學家雷學軍自信地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雷學軍研究員,湖南省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全國勞
無論哪種經濟形式,其終極目標都應該統一到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式上來。在碳減排方面,我國急需制訂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要核算碳減排量,首先要明確“碳”不僅是二氧化碳,而應該是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所有溫室氣體。科學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要考慮產品的生命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全球矚目的中國的碳交易試點大幕今日開啟。 隨著深圳碳交易平臺6月18日上線交易,深圳將成中國首個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城市。 其他的6個碳交易試點城市或地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早報記者從上海碳交易相關人士處獲悉,上海的碳交易試點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將會影響人類生存已成為共識,應對氣候變化已是標志性的全球議題,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并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我國正處于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初期,應當牢記溫室氣體減排初心,積極履行國際減排承諾,加快建設進度,建成切實可行、穩定運行的全國碳市場。 一、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
北京時間12月3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的《自然·氣候變化》專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報告《維持全球升溫低于2℃的挑戰》。該報告公布了丁鐸爾中心“全球碳計劃”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數據,全部的數據也在《地球系
北京時間12月3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的《自然?氣候變化》專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報告《維持全球升溫低于2℃的挑戰》。該報告公布了丁鐸爾中心“全球碳計劃”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數據,全部的數據也在《地球系
如果以國家為統計單元算總量,中國是排放大國。但是,從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國為4.6噸,不足美國的1/4,只有歐盟的1/2。中國努力減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1990年到2007年,全球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編者按: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提出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我國已在五省八市開展了低碳試點,試點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在北京、上海等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后一公里”談判再次崩盤。在馬德里舉行的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盡管會議增加了40多小時通宵達旦的談判,但各國仍無法對此達成一致。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目標是:為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
低碳歷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
據世界氣象組織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記載以來最暖和的十年。沒有人知道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們卻清楚知道全球氣候變化為人類及生態系統帶來的災難:極端天氣、冰川消融、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旱澇災害增加、致命熱浪等等。現在,不再是科學
全球氣候變暖究竟是無可置疑的權威結論,還是一個缺乏科學依據的謊言?為什么這一研究難度極大的復雜科學問題,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結論全是不利的結果,而NIPCC一方則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學的結論會是這樣嗎? 近年來有關溫室氣體,特別是CO2使全球氣候變暖并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的理論,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越來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給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這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一份報告初稿的結論。這一結論近日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 據英國《衛報》報道,IPCC報告指出,本世紀頭1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年均增長2.2%,而此前30年的年均
近日,中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數據正式對外開放共享,這也意味著,繼美國、日本之后,中國成為第三個可以提供碳衛星數據的國家。 這顆碳衛星由中國自主研制,于2016年12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2017年1月12日成功開機,13日轉入在軌觀測任務模式并獲取首批觀測數據
一位科學家說,城市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遠遠小于原先估計的水平,特別是那些窮國的城市。 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的人居高級研究員David Satterthwaite在上周(9月26日)出版的《環境與城市化》雜志上指出,對城市溫室氣體排放的估計被夸大了。 他說那個常常被引用的數字——即城市對溫室氣
環境部長親自帶隊 呼吁注重減排行動 泰國洪水、非洲饑荒、美國龍卷風、北京霧霾天……如今的世界,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威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帶著哥本哈根和坎昆兩屆會議的諸多遺留問題,新一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如約在南非德班召開。而這一次所面臨的形
環境部長親自帶隊 呼吁注重減排行動 泰國洪水、非洲饑荒、美國龍卷風、北京霧霾天……如今的世界,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威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帶著哥本哈根和坎昆兩屆會議的諸多遺留問題,新一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如約在南非德班召開。而這一次所面臨的形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6日至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當地時間14日,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在德國波恩發布。報告重點關注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并對未來提出規劃。 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基于當前中國既定戰略政策和先進的國家經驗,重點關注面向中國2050年低碳轉型可行化路徑,針對中
印度尼西亞氣候變化國家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尼在2030年能用相對較低的成本減少70%的溫室氣體排放,但是印尼政府還是希望得到發達國家的支持。 報告預測,到2030年,印尼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60%,達到33億噸。但是,通過在林業、水泥、電力、石油天然氣、農業
坎昆會議將承前啟后 300億美元發達國家快速啟動資金已基本落實到位 記者:有人認為,坎昆會議上各國難以達成一個綜合性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將是一個“求小同存大異”的會議,您是否認同? 潘家華:我覺得這個表述太消極了,我們應該積極看待。 大
頻繁襲擊我國多個城市的霧霾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節能減排工作的刻不容緩。與此同時,我國碳交易試點工作在霧霾不斷加強“攻勢”之下也加速推進。今年11月底,上海、北京碳交易市場均已開市,國家發改委也正在著手部署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能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物排放。通過市場機制,倒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主論壇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氣候變化問題事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事關我們共同家園的未來,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應對。這次會議邀集了全球知名政治家、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共
國際社會肯定中方努力 印度坦言壓力很大 美國被指減排目標“太小” “我們的方案經過充分論證,是科學的,也是符合實際的。我們自主作出的承諾是嚴肅認真的,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溫家寶 吳佳俊 美中兩國在不到一天之內先后公布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給已經對哥本哈根會議失去期望
中國15日發布的《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1990-2009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5%,遠超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仍存嚴峻挑戰。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告訴記者:“中國所獲得成績的特殊
4月13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德國柏林正式發布了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報告。圖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右一)和第三工作組三位聯合主席——德國的奧特馬·艾登霍費爾、古巴的拉蒙·皮克斯·馬德魯加以及馬里的尤巴·索科納共同展示正式發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