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測試系統產出新成果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弘教授小組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電子自旋共振等測試系統,研究了壓縮應變(La,Ba)MnO3薄膜中的磁晶各向異性,其研究結果近期發表于《應用物理學雜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科學實驗測試系統包括輸運實驗測試系統、磁性實驗測試系統、磁光實驗測試系統、極低溫實驗測試系統、高壓實驗測試系統和組合顯微系統。朱弘小組此次實驗就是利用磁性實驗測試系統中的“電子順磁共振譜儀”,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其實驗結果表明,在Sr或Ca摻雜的錳氧化物鐵磁薄膜中容易磁化軸沿拉伸應變方向。該工作利用轉角鐵磁共振技術,發現在Ba摻雜的薄膜中情況正相反,易磁化方向對應面內的壓縮應變方向。實驗得到面外共振位置高達12千奧斯特(kOe),表明除了形狀各向異性外,磁晶各向異性非常可觀,且是易面的。這種磁晶各向異性“異常”的表現反映了錳氧化物與Bethe-Slater曲線......閱讀全文
通道藥物學研究
應用電壓鉗位或單通道電流記錄技術,可分別于不同時間、不同部位(膜內側或外側)施用各種濃度的藥物,研究它們對通道各種功能的影響。結合對藥物分子結構的了解,不但可以深入了解藥物和毒素對人和動物生理功能作用的機制,還可以從分子水平得到通道功能亞單位的類型和構象等信息。
Nature解答25年藥物學謎題
人員在《自然》(Nature)雜志上報告稱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了解了一種強效抗生素的自然生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解答了一個數十年的謎團,并為研究成千上萬相似的,并且其中許多有可能是具有醫用價值的分子開啟了新途徑。 該研究小組將焦點放在了幾十個具有抗生素特性的化合物上。其中最著名的是乳鏈菌肽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測試系統產出新成果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弘教授小組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電子自旋共振等測試系統,研究了壓縮應變(La,Ba)MnO3薄膜中的磁晶各向異性,其研究結果近期發表于《應用物理學雜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科學實驗測試系統包括輸運
80后結構生物學家趙強:因為很酷,我選擇了結構生物學
趙強在實驗室工作。(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 “為什么會選擇生物?因為高考的時候覺得,數理化的體系已經很完整了,但生命科學還有那么多說不清楚的東西。” “為什么會選擇結構生物學?那是因為覺得它很酷啊!完全不能想象,蛋白質結構可以看到……長出的晶體那么漂亮。” 科學是理性的,可選擇自己的科研道路卻
藥物學家譴責葡萄牙一制藥公司不當操作
一家藥物公司的災難性臨床試驗導致1名參試者死亡,4人患上長期神經病癥,并招致廣泛批評。事實上,該公司在未使用特定數據的情況下,就決定提高被證明存在致命風險的藥物劑量,這導致批評聲音愈加洶涌。 2016年12月15日,葡萄牙的這家名為比亞爾公司的一名科學家在一次會議上做了報告,結果顯示在決定增加
Nature發表結構生物學重要成果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對調控蛋白質生產的RNA開關進行了實時成像。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十一月十五日的Nature雜志上,向人們展示了X射線無電子激光器(XFEL)研究RNA的強大實力。 “這是首次在原子水平上實時觀察由兩個生物分子化學互作觸發的生物反應,”領導這項
Nature:結構生物學重要成果發表
在11月15日的Nature雜志上,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實現了首次對調控蛋白質生產的RNA開關進行了實時成像。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向人們展示了X射線無電子激光器(XFEL)在研究RNA方面的強大能力。 領導這項研究的結構生物學家Yun-Xing Wang說:“這是首次在原
中科院強磁場中心與荷蘭強磁場實驗室簽署合作協議
11月23日,荷蘭奈梅亨強磁場實驗室主任Prof. Jan Kees Maan與中科院強磁場中心主任匡光力研究員在合肥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共識,今后將在技術裝置利用、數據共享、實驗室開放、人員互訪交流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該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兩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的實質性合作邁出了第一步。
“慧眼”直測宇宙最強磁場
慧眼衛星藝術圖 (圖片來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0億特斯拉!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通過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科研人員對X射線吸積脈沖星的一次暴發進行詳細觀測,通過X射線能譜,首次直接測量到迄今為止宇宙中的最強磁場,強度可達10億特斯拉。目前,人類在地球實驗室可制造出
大部分恒星擁有強磁場
據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官網消息,該大學天文學家率領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強磁場在恒星中很常見,這些磁場對恒星演化及最終命運具有重大意義。這一發現將顛覆科學家對恒星演化的認知。 悉尼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丹尼斯·斯特洛表示,此前只有最多5%的恒星被認為擁有強磁場,因此目前的恒星進化模型缺乏磁場這一基礎要素。
揭秘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地球磁場約等于0.5高斯,這0.5高斯的強度就擁有足夠的力量撬動指南針,讓指南針的指針從任何方向準確旋轉指向南方。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體(磁體口徑32毫米)產生了45.22萬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穩態磁場,刷新了
“超強磁場”背后的“超強團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75.shtm 你能想象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地方,它的磁場是周圍磁場的60萬倍,它的溫度比周圍溫度低兩百多攝氏度嗎?這個地方就是位于北京市懷柔科學城內的極低溫強磁場量子振蕩測量實驗站。 極低溫強
Nature,Cell文章揭示關鍵結構生物學
清華大學生科院近年來在結構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2017年開年也連續在Cell,Nature雜志上發表重要成果,首先高寧研究組與北京大學分子醫學所陳雷研究組合作,報道了ATP敏感的鉀離子通道(KATP)的中等分辨率(5.6?)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KATP組裝模式,為進一步研究其工作機制提
結構生物學領域迎來“不結晶”革命
在英國劍橋市一座鋼結構建筑深處的地下室里,一場大規模的“叛亂”正在上演。 一個約3米高的龐大金屬箱正通過消失在屋頂上的橙色粗電纜,靜悄悄地發射兆兆字節的數據。這是全球最先進的冷凍電子顯微鏡之一:一臺利用電子束為冷凍的生物分子成像并揭秘其分子形狀的設備。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M
ATP的基本結構和生物學功能
ATP由3個磷酸基團,一個腺嘌呤核苷組成,在生物體內作為能量貨幣,主要功能是為細胞的生命活動(DNA復制、轉錄、翻譯等等)提供能量
“哈佛八劍客”:建中國可再生腫瘤資源生物銀行
“目前,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藥物學團隊在腫瘤病人原代細胞的有效擴增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我們正在整合資源,嘗試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可再生腫瘤資源生物銀行,將為在精準醫療時代的基礎醫學研究、轉化研究和藥物創制起到巨大的基礎性推動作用。” 安徽省僑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1日在合肥舉行,近500名在皖
詹文龍視察強磁場科學中心
察看相關設備的建設情況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在合肥科學島參加核學會大會期間視察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并實地考察了國家穩態強磁場大科學工程的建設情況。 合肥研究院院長王英儉、黨委書記匡光力匯報了合肥研究院的工作情況。詹文龍對于合肥研究院“創新2020”規劃和“十二五”工
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發出新型II型不可逆BMX激酶抑制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靜研究員課題組和劉青松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新型的高活性、高選擇性的II型不可逆BMX激酶小分子抑制劑CHMFL-BMX-078。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藥物化學核心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DOI: 10.1021/
清華大學成立結構生物學中心
4月16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正式成立。結構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主流前沿方向,對于解決一系列生命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生命現象本質,指導新藥研究與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在儀式上表示,結構生物學中心的成立,將有利于改變目前清華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掛牌成立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今日宣布成立。結構生物學中心依托于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發起方為醫學院和化學系。致力于通過培養具有生物、醫學、化學、物理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適應社會日益增長的對生命科學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中心的首任主任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學者
PNAS:單分子成像:結構生物學的未來
結構到功能的研究對生物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自從解析出DNA的三維結構后,結構生物學幫助科學家們解析出了更多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解決了很多生物學的根基上的問題。然而,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受到了技術層面上的重大瓶頸。新技術的出現,將對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帶了跨越式的進展。 傳統的結構解析方法是X光衍射和
院企共建創新靶向藥物聯合實驗室
癌癥患者的治療過程往往相當痛苦,一些抗癌藥物“威力巨大”,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使大量正常細胞受損,有沒有什么藥物能只攻擊“壞細胞”,繞過“好細胞”?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藥物學研究團隊和我市一家醫藥科技企業共建創新靶向藥物聯合實驗室,重點研發靶向抗癌藥物,
強磁場中心建成高通量藥物篩選和測試技術平臺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青松研究員課題組承擔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一三五”戰略規劃重點支持項目——高通量藥物篩選和測試技術平臺一期建設初步完成,進入實用階段。該平臺是目前安徽省內少數高水平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測試技術平臺,也是國內少數以組合藥物篩選為主要任務的應用平臺,它的建成使用將
轉基因工程小鼠落戶強磁場中心
無特定病原體級動物中心引進多種基因工程小鼠。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無特定病原體(SPF)級動物中心日前投入使用, 從美國引進的多種基因工程小鼠也喜遷新居。這標志著強磁場中心腫瘤分子遺傳和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正式起航。 能穩定遺傳且表達外源基因的小鼠即轉基因小鼠。目前該動物中心已有超過30個基因工程小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2017年9月27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白京羽出席驗收會并講話。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王恩哥主持。 驗收會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工程總經理匡光力
綻放在強磁場科學中心的“鏗鏘玫瑰”
在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水冷磁體調試監控室里,幾個年輕的姑娘正在盯著監控屏,看似枯燥的數據和曲線是她們工作的核心內容。 姑娘們來自磁體運行與實驗測量部,這個部門屬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的支撐系統,她們的工作就是保證技術支撐系統建設的方案設計、采購安裝、調試過程順利進行。通過工作歷練,姑娘們已經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發表HIV疫苗重要成果
從蜘蛛俠Peter Parker的致命蜘蛛咬傷,到Arthur國王在他統治時期開始時拔出石頭中的寶劍,人人都想知道一個英雄的故事來源。 在這則新聞中,我們的英雄是來自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強有力的抗體,結合并中和艾滋病病毒——這個故事可以帶來一種疫苗對抗艾滋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斯克里普
冷凍電鏡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戰績
冷凍電鏡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戰績從NSC等頂刊的發文情況及源源不斷的生物大分子結構被解析出來,冷凍電鏡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無需贅述。單單以中國大陸為例,基于冷凍電鏡技術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就十分可觀,具體如表1所示[5](2016年)。而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大熱,國內的許多高校、科研院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發表HIV疫苗重要成果
從蜘蛛俠Peter Parker的致命蜘蛛咬傷,到Arthur國王在他統治時期開始時拔出石頭中的寶劍,人人都想知道一個英雄的故事來源。 在這則新聞中,我們的英雄是來自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強有力的抗體,結合并中和艾滋病病毒――這個故事可以帶來一種疫苗對抗艾滋病。延伸閱讀:PNAS:一些HIV疫苗為
可愛龍教授Cell評述重要結構生物學進展
在所有的非編碼RNA中, piRNA 數量最多, 主要存在于生殖系統,這種RNA在動物生殖組織中可以引導PIWI蛋白質沉默有害的轉座子。其關鍵作用復合物:piRNA誘導沉默復合體piRISC的生物合成涉及多個步驟,至今科學家尚未清楚了解這個步驟的分子機制。 近期一組研究人員報道了PIW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