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乳酸菌飲料市場混亂,有些商家炒作“益生菌”,片面夸大功效。 在昨天召開的第14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食品安全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呼吁,有關部門應盡早對乳酸菌標準等與益生菌有關的標準進行修改和完善,早日出臺益生菌檢驗標準。 益生菌如今是新賣點,很多飲品和酸奶都宣稱含有益人體健康的“益生菌”,雙歧因子、LGG、LABS、e+菌、AB益生菌……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益生菌種類均被印制在各產品外包裝醒目位置,令消費者無從選擇。甚至一些產品宣稱益生菌可排毒、預防齲齒、美容、防癌、減肥以及補鈣、補微量元素等各種神奇的功效。 食品專家認為,益生菌的真正保健功能只是調理腸道功能。上海食品學會乳酸菌專業委員會陳有容主任稱,對于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乳酸菌飲料而言,起保健功能的主要是“活”性菌。根據國際標準,要求活性菌乳酸飲料在成品時,乳酸菌含量需達到1×107個/毫升,而目前我國的標準卻稍低,只要求1×106個/毫升。其次,益生菌要保持活性,......閱讀全文
目前,市場上乳酸菌飲料名目繁多。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進行修訂”,引起廣泛關注。事實上,我國的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中活菌數僅為國際標準的1/10。專家指出,若新國標能與國際標準接軌,市場有望得到規范。 乳酸菌標準23年未更新 乳酸菌飲料是以鮮乳或乳
目前,市場上乳酸菌飲料名目繁多。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進行修訂”,引起廣泛關注。事實上,我國的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中活菌數僅為國際標準的1/10。專家指出,若新國標能與國際標準接軌,市場有望得到規范。 乳酸菌標準23年未更新 乳酸菌飲料
乳酸菌飲料連續九年保持30%以上增長速度的背后,低溫及常溫乳酸菌飲料魚龍混雜問題凸顯。專家認為,國標關于活菌數量僅100萬個/毫升的限定嚴重滯后于國際標準,是引發市場混亂的關鍵。日前,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行業標準進行修訂。新國標一旦獲批實施,企業進入門檻不僅會提高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進行修訂”,這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事實上,早在2006年,業界就有出臺新國標的呼聲,但卻一直杳無音訊。業內專家指出,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中一些關鍵性的指標偏低,使得名目繁多的乳酸菌飲料充斥市場,市場上“菌種”戰不斷上演。若新國標能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進行修訂”,這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事實上,早在2006年,業界就有出臺新國標的呼聲,但卻一直杳無音訊。業內專家指出,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中一些關鍵性的指標偏低,使得名目繁多的乳酸菌飲料充斥市場,市場上“菌種”戰不斷上演。若新國標能
“減肥”“清理腸道”……隨著夏季的到來,這些和人體健康緊密相聯的字眼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乳酸菌廣告中。然而乳酸菌的優劣到底靠什么斷定,那些諸如益生元、C菌、ST-Ⅲ等一系列新名詞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呢?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乳酸菌飲料的國家標準已經十年未變,關于提高出廠后的活菌數量的標準以
“喝一罐味全乳酸菌等于吃了15塊方糖!” 一條關于乳酸菌飲料含糖量過高的微博近日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該微博指出,雖然味全乳酸菌飲品在宣傳上打出0脂肪概念,但0脂肪不等于0熱量,喝下一罐400多毫升的乳酸菌飲料相當于吃下去了15塊方糖。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在對比
關于復合乳酸菌腸溶膠囊國家標準的公示 時間: 2019-01-17 09:15:17 我委擬修訂復合乳酸菌腸溶膠囊(曾用名:復合乳酸菌膠囊)國家藥品標準,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詳見附件)。公示期為三個月。請相關單位認真研核,若有異議,請及時來函提交反饋意
關于復合乳酸菌國家標準的公示 時間: 2019-01-17 09:11:17 我委擬修訂復合乳酸菌國家藥品標準,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詳見附件)。公示期為三個月。請相關單位認真研核,若有異議,請及時來函提交反饋意見,并附相關說明、實驗數據和聯系方式。來函
為推動產業界、科技界以及標準修訂部門之間的交流,提升行業內的自律性,共同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乳酸菌檢驗方法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的相關專家及相關企業的代表共同參與會議,就
繼2007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上海成功舉辦第四屆亞洲乳酸菌研討會后,2009年7月1—3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與新加坡微生物與生化協會(SSMB)主辦的第五屆亞洲乳酸菌研討會在美麗的獅城——新加坡舉行。來自新加坡、中國、荷蘭、瑞典、芬蘭等20個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共319位業界代表出
一般存在于酸奶和其他乳制品內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為食物“益生菌”或“友好細菌”,可促進消化道健康。流式細胞技術是一種細胞計算法,通過確定活性細胞的比例評估培養物的質量。現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新標準確認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提高質量控制和促進貿易發展。 最近發表的國際標準ISO 19344(
近日,一批不合格食品名單被曝光,豆制品細菌總數超標再次成為“不合格”產品的主力軍。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豆制品頻繁因“菌落總數”超標上黑名單,且湖南本土多個知名品牌悉數在列,如“步步為贏”、“簡四毛”、“湘飄飄”等。 “今年5月即將啟用的豆制品食品安全國家新標準,將為豆制品正名。”豆制品加工技術
據了解,《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料》(GB 7101-2015)將于 2016年11月13日正式實施。 該標準代替了GB2759.2-2003《碳酸飲料衛生標準》、GB7101-2003《固體飲料衛生標準》、GB11673-2003《含乳飲料衛生標準》、GB16321-2003《乳酸菌飲料衛生標
酷暑炎夏,清涼的裝扮又讓許多人把減肥提上了日程,各種低脂食品越發受到愛美人士的青睞。近日,市民宋女士向本刊反應,為了減肥,她放棄牛奶改喝號稱“0脂肪”的伊利每益添活性乳酸菌飲料,一段時間過后,發現不僅沒有瘦,還虛胖了不少,身體也感覺不如從前了。帶著宋女士的疑慮,筆者近日走訪了省城幾家超市,發現乳
2010年乳酸菌研討會于11月30日在上海勝利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食品協會,法國ALLIANCE公司(AMS集團下屬子公司),上海澤權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和丹尼斯克(中國)公司共同主辦。國內近百名同行參
7月3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經營論壇上,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表示,中國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垃圾生產出來的就是垃圾”。 他的這番話是對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的言論支持。日前王丁棉稱中國奶業“新國標”蛋白質含量遠低于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菌落總
細菌總數放寬了3倍,蛋白質含量標準降低――近期,中國奶業標準“世界最低”引發公眾質疑。為何在食品安全之弦越繃越緊的今天,乳品質量標準卻不升反降?這樣的標準究竟維護了誰的利益?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圍繞熱點問題,記者作了追蹤調查。 低標準留食品安全隱患 圍繞有關部門新修訂的生乳“新國標”,部
距離端午節還有20天的時間,不過,各大團購網站已經搶先上市了各種粽子禮盒,其中無糖粽子都被商家重點推介,價格也高出普通粽子一大截兒。 昨天,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絕大多數所謂的“健康食品”,不過是打著“健康”的幌子在炒作概念,同時炒高產品售價。 “無糖粽子”不是不含糖
黑牛食品透露,公司即將推出黑牛仔仔乳酸菌飲品。該公司新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吳迪年此前表示,該產品的工藝、菌種和市場上其他產品有所不同;近兩年乳酸菌市場十分火爆,預計公司今年能夠達到3000萬元銷售額。 而在三個月前,無錫養樂多乳品有限公司開工,這是養樂多在中國的第四家工廠,投產后日生產養樂多
邱某在某超市購買了一盒三元牌“黃桃益菌多”牛奶,因該產品標簽特別強調乳酸菌,但未標明其含量并違法添加雙歧桿菌、宣稱功效,他將該超市訴至法院,要求退還貨款并賠償。北京晨報記者昨天獲悉,通州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超市退還邱某貨款并給付賠償金1000元,后二審維持了原判。 邱某稱,去年9月,他在某超市購買
茶飲料、碳酸飲料、含乳飲料……如今,飲料大家庭中的成員越來越多。除了在品種、口味上下工夫,各類飲料在廣告、包裝上也頗費心思。但無論從監管部門的檢測報告還是頻頻見諸媒體的報道中,消費者不難發現,飲料市場存在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所謂果汁飲料,果汁含量微乎其微;熱銷的茶飲料,味道明顯過淡;碳酸飲料的二氧化
嗜酸乳桿菌是重要的益生菌,被大量應用在食品中。研究表明嗜酸乳桿菌能在乳制品中產生乳酸,并能通過氨基酸代謝增加風味。嗜酸乳桿菌主要作用有降低pH值、產生抗菌素(如嗜酸菌素和乳酸殺菌素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腸道中有害微生物的有害作用。有研究發現嗜酸乳桿菌對大腸桿菌、腹瀉致病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大量的嗜酸乳
日前,依托光明乳業建設的“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評估為“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此殊榮,意味著光明乳業科研實力在行業內備受認可。作為國內乳品行業唯一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乳業公司,光明乳業以“創新生活,共享健康”為企業使命,以工匠精神在乳業科研創新中深耕不輟,致力于發展成為具有全
國家質檢總局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對此,昨日蒙牛在其官網承認這一檢測結果并“向全國消費者鄭
新國標出臺后的質疑 在去年6月實施的生乳新國標生效后,有報道引述業內人士的質疑認為“指標太松”。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新國標主要體現在生乳“細菌總數”和“蛋白質含量”兩項指標。2010年以前,我國生乳收購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50萬個,蛋白質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
在日前舉辦的牛奶行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乳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再度踢爆“中國乳業新標世界最低”的話題,這讓去年就曾掀起軒然大波的乳業新國標爭論進入新一輪高潮。巴氏奶VS常溫奶,消費者VS奶農、奶企,標準的杠桿究竟應當向誰傾斜?現實面前標準該不該照顧國情? 引爆點 兩項標準降低要求 2010年以
“咸菜吃多了怕致癌”,這是許多市民擔心的一個問題。但在昨日舉行的市食品加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果蔬貯運與加工分會成立大會上,浙江萬里學院楊性民教授公布了他多年的一個研究發現:雪菜腌制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乳酸菌,對人體有好處。 雪菜加工作為寧波食品加工業的一個“老字號”產業,我市目前有20多家從事雪菜
10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第37期食品抽檢信息,通報了2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及其他指標等問題。 9批次樣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7批次糕點、1批次水果制品和1批次肉制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其中,中山市小欖鎮松和包裝食品店銷售的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