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 慰,戎 軍,李立華,牛宏垚,鄭歡偉 ,高恒波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自然病程通常分為4個階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復制期和HBeAg 陰性肝炎期,但不是每個患者都會經歷這4個階段,這4個階段也并非總是依次出現。在HBV 感染的不同階段,HBsAg 水平變化很大。本文就HBsAg 動態變化與CHB 進程的關系進行闡述,以更深刻的了解HBsAg。1 HBsAg 產生的病毒學基礎HBV 外膜蛋白是HBV 顆粒的外膜組成部分,是決定病毒吸附至易感細胞受體的成分,編碼包膜蛋白的基因分為前S1、前S2 及S3個編碼區,分別編碼前S1 蛋白、前S2 蛋白及HBsAg。HBsAg 是成熟HBV 表面的糖基化包膜蛋白,血清中的HBsAg 有Dane顆粒、小球形顆粒和管狀顆粒3種類型。感染者血流中絕大多數為小球形顆粒,病毒活躍復制期同時有少數長短不一的管......閱讀全文
趙秀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臨床檢驗中心(北京,100069) [摘要] 隨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檢測技術的突破,以血清HBsAg 定量作為慢性乙肝抗病毒療效觀察及治療終點預測逐漸得到國際認可。研究表明血清HBsAg 定量:1) 分別與HBV DNA定量及肝內cc
HBsAg構成HBV的外衣,是篩查HBV最重要的血清學指標。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將HBV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HBV感染率迅速降低,開始由HBV高流行轉變為中低流行率國家,但攝于HBV的余威,仍有很多人談HBV色變,不管是在檢驗科還是在門診,都經常有前來咨詢HBV檢驗結果的患者,困惑于HBsAg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臨床上應用最多的HBV感染血清標志物,它是WHO公認的判斷HBV感染的關鍵指標【1】。HBV復制周期快且聚合酶易錯配,導致HBV復制過程中突變率非常高。在內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HBIG和抗病毒治療)選擇壓力下非常容易選擇出新的逃逸突變株。HBsAg突變會造
HBsAg的定量檢測是目前監測和預測抗乙肝病毒治療后應答的新工具,結合HBV 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陰轉和血清轉換,我們能更準確地預測患者的近期和遠期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因此,該檢測已在臨床上得以廣泛開展,特別是被用于判定抗病毒治療療效,以及根據早
【 摘要 】 目的 對4種膠體金免疫層析測定(GICA)試條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結果等技術參數進行評價,為各實驗室的選用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GICA法和酶免疫(EIA)法對定值的HBsAg樣品和2 158份全血或血清標本同時測定,并結合有關物理現象作觀察,對4種GIC
目前HBsAg的檢測方法很多,但是在臨床實驗室檢測HBsAg的方法最常用的主要是金標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常常會有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員反映HBsAg檢驗結果與其他醫療單位不一致,為此常會發生醫療糾紛。因此,提高HBsAg檢測的準確性,避免假陽性和假陰性所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是我們臨床檢驗
2017年歐洲肝病學會發布的《慢性HBV感染管理臨床實踐指南》推薦核苷(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治療終點是“確證為HBsAg消失(有或無抗HBs血清轉換)”。 那么,HBsAg有可能消失嗎?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顆粒可高達1013拷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
ELISA法ELISA法假陰性原因1、標本用肝素或EDTA等抗凝處理易造成HBsAg檢測結果假陰性,肝素抗凝血漿會增加OD值,可能與高濃度肝素具有強大的負電荷,能吸附酶標記物不易洗脫有關;EDTA、酶抑制劑可抑制ELISA系統中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活性,造成假陰性。2、標本保存不當,在冰箱內保存過久的標
作者:馮慧芳,王永莉,伍業星 [摘 要] 目的:探討使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孕婦乙型肝炎病毒(HBV)宮內感染情況。方法:選擇住院分娩的HBsAg陰性孕婦,使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孕婦及其新生兒的血清中HBVDNA。結果:502例HBsAg陰性孕婦血清HBVD
中國肝癌一級預防專家共識(2018) 惡性腫瘤的一級預防又稱病因學預防,是針對已知的病因或危險因素采取有效和適宜的干預措施,達到阻斷或降低惡性腫瘤發生的目的[1]。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兩種主要病理組織學類型,分別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
在臨床檢測中,常常遇到溶血的標本。溶血對ELISA檢測乙肝表面抗原(HBsAg)究竟是否有影響,各文獻報道很不一致,本文對標本溶血的原因及其對ELISA檢測乙肝表面抗原的影響進行簡要的討論。1 標本溶血的原因溶血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和影響因素。溶血可分為體內溶血和體外溶血 [1] 。體內溶血
【摘要】 目的 探究膠體金試紙條與ELISA法檢測HBsAg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分別用膠體金試紙條與ELISA法檢測360份標本中的HBsAg,并對陽性率進行比較,然后將強陽性的10份標本做倍比稀釋,觀察兩種檢測方法靈敏度的差異。 結果 兩種方法的陽性率之間差異無顯著性,ELISA法靈
3.討論 傳統的ELISA 方法對乙肝兩對半血清標志物定性測定, 只能判斷其陰陽性, 無法得知其真正的濃度, 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許多不便。而HBV 血清標志物定量檢測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其血清中的含量, 可以間接反映體內HBV 復制活躍程度, 對臨床藥物療效評價具有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學檢測是臨床實驗室的常規檢測項目,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我們俗稱的“二對半”。人體感染病毒后,血清中抗原、抗體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有一些模式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例如我們通常所稱的“大三陽”、“小三陽”等,而所謂的不常見模式是相對于常見模式而言,這些模式難以用乙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攜帶者約4億,亞太地區是全球HBV的高發區[1]。在我國臨床各類(約103種)肝病中,病毒性肝病占一半以上;病毒性肝病中,乙型肝炎占80%以上。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 300萬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
在許多乙肝高度流行的國家,通過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及其它的免疫策略已經大大降低了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傳播。然而,目前的免疫方法還不能完全根除 HBV 感染。盡管嬰幼兒在出生時普遍接種乙肝疫苗,但母嬰傳播仍然是兒童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徑。即便同時對嬰兒進行主動和被動免疫,
在談乙肝色變的中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達到了1.2億人,慢性乙肝患者有3000萬人,乙肝作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開展它的相關檢測非常有必要。HBV感染檢測常用的血清學標志物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sAb)、e抗原(HBeAg)、e抗體(HBeAb)、核心抗體(HBcAb)。H
賈繼東 李海 作者單位100050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摘要】HbsAg和HBVe抗原(HBeAg)定量檢測的發展有助于檢測檢測患者血中HBV抗原的動態變化,在干擾素治療過程中優于單純檢測HB
第一部份:時間分辨的原理、我國乙肝兩對半的流行情況及時間分辨在乙肝兩 對半上 的應用技術一、時間分辨熒光分析(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TRFIA )的基本原理。 TRFIA 是用三價稀土離子及其螯合劑作為示蹤物,如 銪 ( Eu3+ )、 鋱
第一部份:時間分辨的原理、我國乙肝兩對半的流行情況及時間分辨在乙肝兩 對半上 的應用技術 一、時間分辨熒光分析(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TRFIA )的基本原理。 TRFIA 是用三價稀土離子及其螯合劑作為示蹤物,如 銪 ( Eu3+ )
母嬰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為分娩時經產道時被感染,或出生后與母親接觸被感染。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乳汁中乙肝兩對半(HBV)及HBV-DNA含量,有利于指導母乳喂養。現將70例血清HBsAg陽性產婦的乳汁進行HBV和HBV-DNA檢測情況報道如下。 &nb
臨床意義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序號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臨床意義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
一、乙肝五項詳解 (一)乙肝五項依次為: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感染 HBV 的標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最外層包膜中的一種外殼蛋白,其不具有傳染性,卻可以刺激體內產生抗體。它是感染 HBV 的標
【摘要】 通過從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及穩定性等四個方面對金標乙肝表面抗原檢測法進行方法學探討,并分別用金標法及酶免疫法對1200例體檢及臨床標本進行檢測,發現金標法檢測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與酶免疫法符合率為99.0%,且無需特殊儀器設備,簡便快速,具有廣泛應用價值。【
各類病毒型肝炎傳播途徑(不是所有類型肝炎均通過吃飯傳播):甲型、戊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性接觸、母嬰傳播;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性接觸、紋身、吸毒注射器、母嬰傳播;丁肝主要是血液傳播。 肝炎病毒標志物知多少?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HAV-IgM
肝炎病毒學標志物檢查: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肝炎病毒,常見嗜肝病毒學標志物包括甲肝抗體、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DNA,丙肝抗體、丙肝病毒RNA,丁肝抗體,戊肝病毒抗體。各類病毒型肝炎傳播途徑(不是所有類型肝炎均通過吃飯傳播):甲型、戊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性接觸、母嬰
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 ,為國內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檢測血清標志物。乙肝病毒免疫學標記有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 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可檢測患者是否感染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下簡稱“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續感染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性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全球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中國約有9,300萬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乙肝患者約2,000萬例。在我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
乙肝兩對半、肝功能檢查的意義:乙肝兩對半檢查 乙肝兩對半檢查包括HBsAg(表面抗原) 、HBsAb(表面抗體)、HBeAg(e 抗原)、HBeAb(e 抗體)及HBcAb(核心抗體) ① HBsAg、HBeAg、HBcAb項陽性即為大家所俗知的“大三陽”,病毒復制快,有傳染性。② HBsAg、H
2018年1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實踐咨詢委員會( ACIP) 發布了美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建議,更新并總結了ACIP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之前關于HBV感染預防建議。關于減少圍產期HBV的傳播,指南主要有以下推薦。 消除乙型肝炎病毒傳播 ·阻斷HBV傳播包括: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