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CD20+B淋巴細胞有效改善預后
免疫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新興策略之一, 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結直腸癌因其復雜多變的遺傳分子學機制得到了諸多研究人員的青睞。對于結直腸癌而言,免疫微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治療難度及患者的生存預后等。 近日,一篇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發現:腫瘤浸潤性CD20+B淋巴細胞在結直腸癌(CRC)患者預后中展現出積極作用。此外,CD20+B淋巴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在CRC患者的預后具有協同作用,這為結腸癌的預后帶來了重要線索,也有助于挖掘新的治療靶點。 適應性免疫反應是由抗原特異性T和B淋巴細胞共同協調的。腫瘤免疫以T細胞免疫為主,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屬于T細胞中的一種,在腫瘤組織中TIL浸潤被視為機體對腫瘤的一種局部免疫反應,通過檢測直腸腫瘤活檢樣本中TIL的密度可以預測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及敏感性。浸潤性T淋巴細胞亞群在結直腸癌中的......閱讀全文
科學家揭示結直腸癌微環境T細胞代謝調控新機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生化與分子細胞生物學系童雪梅團隊揭示結直腸癌浸潤Treg細胞的葡萄糖代謝調控新機制,通過基因敲除小鼠和結直腸腫瘤模型,發現MondoA-TXNIP轉錄調控軸對腫瘤微環境中Treg細胞代謝模式以及可塑性的關鍵調控機理,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Gastroentrology《
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094.shtm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海鵬/江振友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研究員李凱團隊在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細胞》子刊《細胞-通訊》。論文共
窺見腎癌免疫微環境
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展示了腎癌中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揭示了形成腫瘤“免疫回路”的細胞的相互作用。細胞圖像來自Steven Moskowitz、腎臟和循環回路來自Shutterstock,圖片由David Braun設計圖片來源:Steven Moskowitz等人/CELL PRESS 在本期
【結直腸癌】治療手法
??? 治療???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仍然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直腸內超聲檢查的開展使術前明確早期結、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和范圍成為可能,為結、直腸癌內鏡治療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1.右半結腸癌的手術??? 右半結腸癌應包括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部癌,右半結腸癌除因癌腫巨大
【結直腸癌】檢查方法
??? 檢查??? 常用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項:??? (1)大便隱血試驗 大規模普查時或對一定年齡組高危人群作為結、直腸癌的初篩手段。陽性者再做進一步檢查。??? (2)腫瘤標記物 結、直腸癌診斷和術后監測較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癌胚抗原(CEA)。但認為CEA作為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缺乏價值。血
結直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領域獲重要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新輔助免疫治療能顯著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長期療效。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國家綜合癌癥網絡雜志》。 “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關于結直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領域樣本量最大的研究,也是該領域第一項新輔助免疫治療長期療效的報道。”該論文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
天津大學針對結直腸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日前,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英才副教授呂春婉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結直腸癌免疫治療藥物,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納米》。 結直腸癌潛伏期長、死亡率高,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頑癥。在諸多療法中,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治療方向之一,其原理是應用免疫學的原理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免疫細胞殺傷
天津大學針對結直腸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日前,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英才副教授呂春婉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結直腸癌免疫治療藥物,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納米》。 結直腸癌潛伏期長、死亡率高,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頑癥。在諸多療法中,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治療方向之一,其原理是應用免疫學的原理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免疫細胞殺傷
天津大學針對結直腸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18.shtm
微環境對腫瘤免疫的影響
迄今為止,宿主腫瘤微環境對腫瘤免疫逃逸的關注不夠。1991年,從腫瘤微循環的特征出發,首次提出血液、淋巴和間質液的某些成分在惡性腫瘤組織(稱為腫瘤內部環境)中流動可能不是免疫因子和細胞免疫反應的最佳狀態,其低氧、低pH和低營養狀態不足以為細胞免疫反應提供必要的營養和能量,也不利于免疫細胞與攻擊目標之
結直腸癌早期癥狀有哪些?
變化的排便習慣:如便秘、腹瀉、便便變細等。 腹痛或不適:在腹部感到疼痛或不適。 便血:出現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液或便便中帶血。 排氣異常:如放屁時有異味或感覺排便不完全。 體重下降:無明顯原因的體重下降。 疲勞感:感覺疲乏無力,缺乏精力。 貧血:由于失血而導致貧血。
免疫腫瘤微環境的組成及特點
免疫腫瘤微環境被稱為腫瘤的“第七大標記性特征”,由固有免疫細胞、適應性免疫細胞、細胞因子、細胞表面分子等組成。這些免疫組分構成了復雜的調控網絡,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章節將對免疫腫瘤微環境的組成特點及腫瘤免疫微環境的重塑進行介紹。1、免疫細胞免疫腫瘤微環境中包含參與機體免疫反應的所
PNAS:研究重塑結直腸癌發生模型
這一發現導致的治療策略可能同樣有助于治療II型糖尿病 圖片說明: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Lawrence Lum博士(右)和Wei Tang博士。 (圖片來源: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一個之前被認為會促進結直腸癌的蛋白實際
Biomarker時代的結直腸癌精準治療
日前,2016屆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圓滿完成,本屆年會以“精細管理、精準醫療”為主題,其中精準檢測作為實施精準醫學的第一步,成為本屆CSCO學術年會的熱點話題。 在艾德生物與默克聯合舉辦的結直腸癌專場衛星會中,來自臨床的劉云鵬教授、李進教授、王新教授和來自病理的丁彥青教授、閻曉初教授、邰艷紅
結直腸癌診治還須“早”發力
一例早期結直腸癌,只需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即可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5天,相關醫療費用在1.05萬元。但如果是一例IV期結直腸癌,通常需要采取手術+放化療+靶向用藥等手段治療,人均住院天數為140天,相關醫療費用至少在30萬元。 前不久,在第三屆國家癌癥中心結直腸癌國際高峰論壇上,山
結直腸癌研究體內外模型綜述
引言:上海吉凱基因化學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擁有國內最大的慢病毒文庫,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疾病關鍵基因科研服務供應商,在疾病研究領域的實驗積累已逾14年!在這里,我們為大家特別整理了10多個研究領域的經驗所得,將最實用的精華分享給大家!上一期幫大家總結了胃癌研究中體內外模型的選擇,以及病毒
維甲酸抑制結直腸癌的發展
最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維甲酸——來自于維生素A的一種化合物,對于抑制小鼠和人類結直腸癌,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癌癥小鼠腸道內的代謝產物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此外,如果一些結直腸癌患者的腸道組織中高水平地表達一種蛋白質(可降解維甲酸),那么這些患者往往比其他患者的表現更差。相
結直腸癌早期癥狀有哪些表現?
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便血等。 腹部不適:如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 腸道不適:如腸鳴音增強、腸脹氣等。 消瘦:無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 貧血:由于腫瘤出血導致貧血。 疲勞:由于貧血和腫瘤消耗能量導致疲勞。
結直腸癌化療抵抗新機制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Fu)是最常用的尿嘧啶抗代謝藥,在腫瘤內科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因藥物抗性,極大限制了其治療結直腸癌的療效。2019年3月發表于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結直腸癌對FU藥物敏感性的關鍵,主要完成單位為陸軍軍醫大學
【結直腸癌】病因與臨床表現
???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我國惡性腫瘤的第四位,并有上升的趨勢。中國人結、直腸癌與西方人比較有3個流行病學特點:①直腸癌比結腸癌發病率高,約1.5∶1;②低位直腸癌在直腸癌中所占比例高,約占75%,大多數直腸癌可在直腸指檢時觸及;③青年人(
便隱血試驗(FOBT)與結直腸癌
最近科華生物獲得便隱血(FOB)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的注冊證,該檢測項目豐富了科華生物的POCT產品線,其應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公共衛生意義。目前,FOBT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的大規模人群篩查。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科華生物在此刻推出的檢測性能優越、質量可
Cell子刊:腫瘤內氨水平促進T細胞耗竭影響免疫治療效果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第三的癌癥,每年新增發病人數近200萬(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100萬(僅次于肺癌)。大約每25個人就有1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結直腸癌。而在我國,結直腸癌年發病人數僅次于肝癌。更重要的是,近30年來,5
Cell子刊:腫瘤內氨水平促進T細胞耗竭-影響免疫治療效果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第三的癌癥,每年新增發病人數近200萬(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100萬(僅次于肺癌)。大約每25個人就有1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結直腸癌。而在我國,結直腸癌年發病人數僅次于肝癌。更重要的是,近30年來,5
概述結直腸癌的肝轉移的內容
結直腸癌(大腸癌)在我國是發病率很高的惡性腫瘤,它與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并列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四大殺手”。近年來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在外科醫生的努力下已經做的越來越規范和精益求精,但術后能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仍只有60%左右,出現肝臟轉移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長期存活的最主要問題。的確,有一半的患者手術
結直腸癌研究體內外模型綜述(一)
引言:上海吉凱基因化學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擁有國內最大的慢病毒文庫,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疾病關鍵基因科研服務供應商,在疾病研究領域的實驗積累已逾14年!在這里,我們為大家特別整理了10多個研究領域的經驗所得,將最實用的精華分享給大家!上一期幫大家總結了胃癌研究中體內外模型的選擇,以及病毒工具
五十歲后要警惕結直腸癌
有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結直腸癌的患病率增長了53.3%,每年凈增長4.2%。因此有專家認為,結直腸癌未來可能超過肺癌,成為第一癌癥殺手,而且越是發達城市,患病率相對越高。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半患者首診即為晚期或由于手術后復發轉移進入晚期疾病狀態,無治愈機會,只能以延長生存及提高生活質量為
結直腸癌化療抵抗新機制(二)
ABHD5通過提高自噬尿嘧啶產量來降低FU攝取 接下來,研究人員試圖探索ABHD5調節pMMR結直腸癌細胞對FU反應的機制。首先他們比較了ABHD5敲除細胞和對照SW480細胞的胞內FU濃度。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結果十分醒目,與對照組細胞相比,ABHD5敲除細胞內的FU水平顯著增加(圖3)。??ABHD
“生活方式分數”,與結直腸癌風險...
眾所周知,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近日一項研究致力于將個體生活習慣對結直腸癌風險的影響進行量化。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居全球惡性腫瘤第3位,是一種“現代病”、“富貴病 ”,主要癥狀是便血、腹痛、大便異常、乏力和貧血等,其發生原因與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類型直接相關。但如果及時篩查和糾正生活
男性更易患結直腸癌的潛在機理
研究發現,女性結直腸癌(CRC)患者的麥芽香肉桿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um )特異性減少。然而,麥芽香肉桿菌如何影響結直腸癌的發展仍然知之甚少。 2023年7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于君、胡嘉麒(William Ka Kei Wu)及Matthew Tak Va
研究揭示結直腸癌耐藥新機制
藥物耐受是腫瘤治療面臨的挑戰,也是導致癌癥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結直腸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各癌種前列。臨床上通常采用單一或多種化療藥物聯合的治療方案,但長期化療易產生耐藥性,是腫瘤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臨床治療沒有克服腫瘤耐藥的有效手段。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