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研究團隊提出鎳氧化物超導母體的理論模型
在鎳氧化物LaNiO2和NdNiO2中,Ni為+1價,其3d軌道上有9個電子,最高的dx2-y2軌道半滿,Sr摻雜會引入空穴,類似空穴摻雜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多年來人們一直猜測其中也可能有高溫超導。最近,《自然》雜志報道在Nd1-xSrxNiO2薄膜中發現超導相,證實了這一預期[Nature 572, 624 (2019)]。 為了澄清鎳氧化物超導的物理特性,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EX9組研究員楊義峰與清華大學教授張廣銘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里理論科學研究所教授張富春合作,提出了鎳氧化物超導體的一個理論模型。他們仔細分析了實驗數據,發現未摻雜的NdNiO2或LaNiO2母體中均存在較強的近藤散射,導致電阻與霍爾系數在低溫下呈現典型的對數溫度依賴行為;而在空穴摻雜的Nd1-xSrxNiO2中,電阻在超導轉變之上呈現類似最佳摻雜銅氧化物的奇異金屬行為。基于以上事實,他們提出鎳氧化物超導體的母體為自摻雜......閱讀全文
鎳氧化物超導母體-為理解鎳氧化物超導體提供理論基礎
在鎳氧化物LaNiO2和NdNiO2中,Ni為+1價,其3d軌道上有9個電子,最高的dx2-y2軌道半滿,Sr摻雜會引入空穴,類似空穴摻雜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多年來人們一直猜測其中也可能有高溫超導。最近,《自然》雜志報道在Nd1-xSrxNiO2薄膜中發現超導相,證實了這一預期[Nature
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首次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14.shtm ???鎳氧化物樣品制備(中山大學供圖)7月12日,《自然》雜志刊登了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合作的成果:首次發現在14 GPa壓力下達到液氮溫區的鎳
在無限層和雙層鎳氧化物超導研究方面獲進展
在重費米子、銅氧化物、鐵基等非常規超導體中,電子通過相對運動克服庫侖排斥,誘導自身配對產生超導電性,是目前已知的實現常壓高溫超導的唯一途徑。因此,建立不同于常規電-聲耦合配對機制的非常規超導理論,是探索常壓下高溫甚至室溫超導的必然要求。 鎳氧化物超導是近幾年新發現的非常規超導體系,分子式為Rn
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
中山大學13日向媒體介紹,《自然》雜志(Nature)7月12日刊登該校王猛教授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的成果:首次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 據介紹,超導材料具有絕對零電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隧穿效應的特殊性質,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應用價值,在該領域已產生了5個諾貝爾獎。1986年,科學家首次
科學家發現首個液氮溫區鎳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59.shtm7月12日,《自然》雜志在線刊登了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猛團隊與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發現首個液氮溫區鎳氧化物高溫超導體。據介紹,該材料成為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后第二類
物理所等研究團隊提出鎳氧化物超導母體的理論模型
在鎳氧化物LaNiO2和NdNiO2中,Ni為+1價,其3d軌道上有9個電子,最高的dx2-y2軌道半滿,Sr摻雜會引入空穴,類似空穴摻雜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多年來人們一直猜測其中也可能有高溫超導。最近,《自然》雜志報道在Nd1-xSrxNiO2薄膜中發現超導相,證實了這一預期[Nature
鋰電材料鋰鎳氧化物的介紹
鋰鎳氧化物(LiNi02)為巖鹽型結構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溫穩定性。由于自放電率低、對電解液的要求低、不污染環境、資源相對豐富且價格適宜,是一種很有希望代替鋰鉆氧化物的正極材料。目前LiNi02主要通過Ni(NO3)2、N i(OH)2、NiCO3、NiOOH和LiOH、LiN03及LiC03經
鎳基超導薄膜具有優異的環境穩定性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喬梁團隊在鎳基超導體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先進科學》上。 該團隊通過一系列氧化還原循環實驗,系統研究了鎳基超導體在鈣鈦礦Nd0.8Sr0.2NiO3和無限層Nd0.8Sr0.2NiO2之間可逆相變過程中的結構、電子和輸運特性,揭示了無限層鎳氧化
平面鎳氧化物電子結構與電子多體效應研究獲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先進材料學域與量子科技中心教授李昊翔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以及山東大學教授張俊杰團隊合作,首次通過實驗展示了平面鎳氧化物的電子結構與多體相互作用的信息,發現了平面鎳氧化物具有遠超銅基高溫超導體正常態中的電子相互作用強度。相關研究1月1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平面鎳氧化物電子結構與電子多體效應研究獲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先進材料學域與量子科技中心教授李昊翔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以及山東大學教授張俊杰團隊合作,首次通過實驗展示了平面鎳氧化物的電子結構與多體相互作用的信息,發現了平面鎳氧化物具有遠超銅基高溫超導體正常態中的電子相互作用強度。相關研究1月1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且材料呈現出奇異金屬和獨特的層間耦合行為,為人們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平
復旦大學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且材料呈現出奇異金屬和獨特的層間耦合行為,為人們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
鎳基超導體的機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姚道新教授 據了解,超導材料具有絕對零電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隧穿效應的特殊性質。中山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超導體因巨大應用潛力備受關注尋找新型高溫超導體是科學界孜孜以求的目標Nature剛剛發布復旦最新成果又一新型高溫超導體被發現!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趙俊教授團隊利用高壓光學浮區技術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bulk supercondu
鎳鋯納米氧化物可直接合成GVL
近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組傳來消息,該組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混合氧化物納米顆粒。在不使用外部氫源的情況下,還原后的磁性—氧化鋯納米顆粒可直接將生物質衍生物(如乙酰丙酸乙酯、果糖、葡萄糖、纖維二糖和羧甲基纖維素)高效轉化為γ戊內酯(GVL)。 研究表明,用磁性納米顆粒Zr5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48.shtm 近日,物理學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登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團隊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
中科院鎳基超導體研究獲最新進展
在迄今發現的所有超導體中,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保持常壓下超導臨界溫度(Tc)的最高紀錄,其非常規的超導微觀機理仍是凝聚態物理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作為元素周期表中Cu的最近鄰元素Ni,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有理論指出,無限層結構的鎳氧化物因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具有相似的晶體結構和電子構型
西湖大學研究團隊在鎳基高溫超導理論取得新進展
電影《阿凡達》潘多拉星的空中懸浮的巨石山令人影響深刻,這些巨石中含有一種珍貴的礦產,是一種罕見的室溫超導體,表現出奇特抗磁性質,在潘多拉星的磁場作用下,便能產生這巨石浮空的景象。在現實世界中,常壓下的室溫超導仍然尚未實現,但并不妨礙它成為物理學家心中的“圣杯”,并期待著有一天,它能從熒幕走進現實。近
一只“看不見的手”影響了鎳基材料超導電性
3月2日,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喬梁團隊在超導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無限層鎳氧化物超導體(鎳基超導)超導電性的關鍵性元素(H)和奇異電子態(間隙位s軌道),為鎳基超導領域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思路。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 鎳基超導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前沿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電子科技大學鎳基超導研究新突破:H元素的關鍵作用
3月2日,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喬梁教授團隊在超導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無限層鎳氧化物超導體(鎳基超導)超導電性的關鍵性元素(H)和奇異電子態(間隙位s軌道),為鎳基超導領域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思路。研究結果以“Critical Role of Hydrogen for Superco
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鎳氧化物的簡介
鎳酸鋰(LiNiO2)為立方巖鹽結構,與LiCoO2相同,但其價格比LiCoO2低。LiNiO2理論容量為276mAh/g,實際比容量為140~180mAh/g,工作電壓范圍為2.5V~4.2V,無過充或過放電的限制,具有高溫穩定性好,自放電率低,無污染,是繼LiCoO2之后研究得較多的層狀化合
電子科大鎳基超導研究新突破:H元素的關鍵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38.shtm 3月2日,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喬梁教授團隊在超導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無限層鎳氧化物超導體(鎳基超導)超導電性的關鍵性元素(H)和奇異電子態(間隙位s軌道),為鎳基超
開創性發現!中山大學科學家發現全新高溫超導體
7月12日,《自然》雜志刊登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的成果:首次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這是由中國科學家首次率先獨立發現的全新高溫超導體系,是人類目前發現的第二種液氮溫區非常規超導材料,是基礎研究領域“從0到1”的重要突破,將有望推動破解高溫超導機理,使設計和預測高溫超導材料成為可
銅氧化物超導臨界溫度或有新決定因素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是由電子對密度——單位面積上的電子對數量決定的。這一結論對標準的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標準超導理論認為,超導臨界溫度取決于電子對互動情況。 認清高溫超導機制有助于研發室溫超導材料,對超級計算機
銅氧化物超導臨界溫度或有新決定因素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是由電子對密度——單位面積上的電子對數量決定的。這一結論對標準的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標準超導理論認為,超導臨界溫度取決于電子對互動情況。 認清高溫超導機制有助于研發室溫超導材料,對超級計算機、
實驗與理論雙突破,中山大學的學者做到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93.shtm “發現液氮溫區鎳基超導體中國科學家占據了第一,理論研究我們也不能落后,不然就對不起這樣的機遇。”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姚道新表示。 近期,《物理評論快報》刊登了姚道新團隊最新
我國科學家發現全新高溫超導體
7月12日,國際期刊《自然》刊登中山大學教授王猛團隊主導的科學成果:首次發現一種在液氮溫區壓力下超導的鎳氧化物超導體。這是繼銅氧化物之后,科學家發現的第二種在液氮溫區超導的全新材料,也是我國科研人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的一項突破性成果,有望推動破解高溫超導機理,使設計和預測高溫超導材料成為可能,實
高壓下銅氧化物超導體的2D3D超導態躍變研究獲進展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們期待著能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發現具有更高超導轉變溫度且更適于應用的超導體。空穴摻雜
我國學者揭示壓力下銅氧化物超導體的2D3D超導態躍變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們期待著能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發現具有更高超導轉變溫度且更適于應用的超導體。空穴摻雜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錳鎳鈷復合氧化物的簡介
層狀錳鎳鈷復合氧化物正極材料綜合了LiCoO2、LiNiO2、LiMnO2 三種層狀材料的優點,其綜合性能優于以上任一單一組分正極材料,存在明顯的三元協同效應:通過引入Co,能夠減少陽離子混合占位情況,有效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通過引入Ni,可提高材料的容量;通過引入Mn,不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