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是自然條件復雜、河情極其特殊的河流。防治黃河洪澇災害始終被作為歷代執政者治國安邦的大計而受到高度重視。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特別是隨著異地人員陸續返程和春節假期結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黃河流域重點領域治理與保障工作,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當前治黃幾大短板 (一)黃河上游水土流失問題是重中之重 黃河水土流失嚴重,始終影響并困擾著黃河治理。長期以來,黃河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量大和輸沙用水量少產生的水沙時空關系不協調,是造成黃河泥沙易淤積、易頻發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流域上中游地區干旱風沙、水土流失災害問題突出,流域“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加劇了下游河道泥沙淤積和洪水威脅,嚴重制約著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閱讀全文
目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開好局建言獻策。 在甘肅近日召開的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圍繞“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們提出,要在“十三五”時期,基本建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一是全面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
甘肅省省長劉偉平日前在甘肅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今年要圍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劉偉平表示,要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十二五”節能減
從支流到干流,科學治理好每一條流域才能切實保護好、治理好黃河。黃河流域陜西段當前生態保護與治理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后如何開展生態保護工作?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怡平。 中國環境報:當前,黃河流經陜西的流域還有哪些問題仍需解決? 陳怡平:黃河水質仍待進一步提升,流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這其中,黃河流域煤炭基地的生態環境修復是整個大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煤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會議指出,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是全體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對子孫后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
第八章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信息公開,推進
1 黃河流域生態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兩度考察黃河,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5月26日宣布,正式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復青海湖原生態。 這是青海省繼“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后的第二個大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中國農業部畜牧司司長王智才說,這個項目的實施,將有效保護和恢復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逐步緩解青
陜西省政府日前就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印發實施意見,到2020年,森林、水流、耕地、濕地、荒漠、礦區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實現全覆蓋,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次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所劃定的6項重點任務中
聚焦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期間及近期通報了一系列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充分說明,督察整改不到位絕非個案,而“回頭看”這記“回馬槍”殺出了哪些深層次原因,也值得探討。 “堅持”錯誤發展觀是久拖不決的根本原因 廣西玉林市對待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態度消極;內蒙古
青海省省長劉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 青海省省長劉寧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要突出生態的重要性、環保的前置性、治理的先導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這個關鍵之舉,保護“中華水塔”,當好地球衛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擴大生態普惠民生福祉,為美麗中國增色添彩。 青海省生態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全國生態系統復雜多樣,空間差異大,以草地、森林、農田和荒漠為主,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82.8%。由于氣候、地理條件的影響,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對人類活動的干擾十分敏感;同時,悠久的歷史、巨大的人口數量和高速的經濟發展導致的高強度資源開發,對我國森林、草地和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影響,生態系統
正在密集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山東、重慶、湖南、寧夏、甘肅等地省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直面問題,剖析矛盾,找準癥結,明確思路,給出方案,明確了今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努力方向。 山東 遏制重污染天氣頻發 山東省長郭
定了!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和黃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流域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態補償實踐研討會”將于2019年11月9日~10日在中國黃山的新安江畔舉辦。 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流域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態補償實踐研討會”將于2019年11月9日~10日在中國黃山
“寧可經濟發展慢一點、財政收入少一點,也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上一些有污染、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這是山東省省委書記姜異康在全省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動員大會上講話時強調的。 據了解,山東省確定的《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范圍主要包括棗莊、濟寧、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圍繞建設美麗中國、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要求,筆者從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科學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提出建議。 落實生態保護新理念,完善國家生態保護策略 落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說,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2020年,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他是在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作出這一表示的。 “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他表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系統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2019年12月2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劉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 一、近年來財政生態環保資金投入和使用的基本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
12月2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會上作了國務院關于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 據報告介紹,2016—2018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相關支出規模累計安排24510億元,年均增長14.8%,增幅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增幅6.4個
2018年,中央財政緊緊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幾場標志性戰役,著力在增投入、轉方式、建機制上下功夫,不斷加大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財政支持力度。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是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推動京津冀及周邊等主戰場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采暖,擴大試點城市范圍,安排138億元,將“2+2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措池村成立了野生運動巡護隊,這是他們在巡護活動中。 黃河源頭的湖泊沙漠化嚴重。圣湖邊取水的藏民。措池村每年舉辦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賽馬節。 玉樹的災后重建,讓“三江源”保護的踐行者看到新的希望,國家項目的支持,大筆資金的進入,需要推動的只是一個更適合當地的保護和發展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5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水資源短缺與社會平等 過去幾個月,中國迎來創紀錄的污染問題。今年1月,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遠超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但相較于空氣污染獲得的關注,水資源短缺很可能會成為更讓中國苦惱的問題。幸運的是,中國政府正在積極采取措施,防止水危
“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二場報告10月9日在京舉行,本報記者采訪了報告人、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 問:“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您對此有何認識? 答:生態文明將極大地超越和揚棄現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塑造全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成為社會
在人類經濟的社會發展中,水是戰略性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態水被社會用水擠占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水生態系統開始逐漸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保護以及宜居環境的需求開始逐漸引發社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12月印發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要求,在《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中,資源利用權重占29.3%,環境治理權重占16.5%,環境質量權重占19.3%,生態保護指標權重占16.5%,增長質量權重占9.2%,綠色生活權重占9.2%。 GDP增長質量權重不
近期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考察、多年環境變化研究成果和過去60年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歷程均表明,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結合的協同發展是“退耕還林還草”后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大方向。延安等地干部群眾的實踐和科學研究證明,2011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黃土高原“治溝造地”重大方針是極富戰略遠見的。很有必要將“治溝造
3月27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辦公室對在豫的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中鐵七局、中鐵十六局等七家中央直屬企業進行公開約談曝光,會上播放了揚塵突出問題視頻。據了解,近期根據河南省各省轄市上報的揚塵管控排查情況,七家央企揚塵問題突出,未按照揚塵治理管控“六個百分之百”措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