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熒光技術在石油系統的應用 GFM-580P無限遠落射熒光顯微鏡是石油系統地質實驗室的一項常規的分析檢驗儀器,地質錄井處將顯微熒光技術應用于現場錄井,并獲得了成功。國內外的顯微熒光技術應用主要還是局限于實驗室內,目的是探索性的開展水淹層的研究和儲層物性的評價。為解決現場錄井中存在的一些難題,應用熒光顯微鏡技術,在現場進行推廣應用,解決了現場存在的特殊巖性識別和含油性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加強了現場錄井手段,提高了錄井質量,為勘探開發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一、顯微熒光技術原理:顯微熒光技術是通過熒光顯微鏡研究巖石與其含油特征的一種快速簡便的分析手段,是石油系統地質實驗室的一項常規的分析方法。熒光顯微鏡是以紫外光作為光源,紫外光激發能夠發光的物質產生熒光,石油中某些具有共軛雙鍵的有機物質可被激發而發熒光。觀察分析這些發光物質本身的變化及其與巖石結構、構造的相互關系,從而分析判斷有機質的......閱讀全文
石油的物理性質石油的物理性質隨其化學組成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不同性質的石油,對開發、集輸、貯存、加工影響較大,因此其經濟評價也各不相同。1)石油的顏色 顏色與原油中含有的膠質、瀝青質數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顯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無色;粘性感強的原油,大多色暗
7月25日,據媒體報道,一艘裝載著美國凝析油的貨船即將從美國東海岸起航,駛往東亞,并將在8月之前交付這批貨物。這也將是40年來美國生產的原油首次銷往海外。 同樣,據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月24日報道,美國允許兩家公司出口未精煉原油,此舉將逐漸打破原油出口禁令,也標志著美國開始減少對外國原油供應的
從明年到2020年,中石油將投資3000億元加強在新疆地區的開發 幾乎等于前30年在疆投入的總和 一個星期內,兩個高規格會議前后腳召開、三大項目同時宣布取得重大進展,中石油公布未來十年新疆開發規劃。新疆工作會議后,中石油的在疆投資開發正駛入快車道。 3000億元 上周,新疆迎來
盡管近期油價有所調整,布倫特原油2018年前10個月的平均價格同比上升39%至73美元/桶。強勁的油價主要由于2018年11月重啟伊朗制裁帶動對伊朗原油供應的擔心,委內瑞拉受國內政治及經濟動蕩使得產量急劇下滑以及全球石油庫存的持續下滑。我們預計2019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75美元/桶,較2018年
近日,俄羅斯石油公司(以下簡稱俄石油)與英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BP公司)達成協議,俄石油將購買BP公司所持秋明BP(TNK-BP)公司50%的股份。完成對秋明BP公司的并購整合后,俄石油將一舉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能源企業,并且可能會對未來全球能源市場版圖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
深海石油開采有三高:高成本、高技術、高風險,而有關深海石油開發能否可持續發展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其成本問題。尤其在當前油價低迷的大背景下,有相當程度的人認為,石油時代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再度興旺可能遙遙無期,深海石油開采也開始走下坡路。但筆者認為,石油產業仍然堅挺,油價終會回歸到合理區間,隨著技術進
近來,美國將在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新聞接連爆出。這是美國頁巖革命正在創造的又一座里程碑。 古今中外,但凡稱得上“革命”的事件,必有巨大影響。如今,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大增也被貼上了“革命”的標簽。在美國頁巖催生的能源繁榮之下,世界能源地緣政治也在衍生諸多變數。 石油或成美外交利
瀝青的化學組成是決定瀝青性能的根本因素,但是尚未有完備的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復雜的瀝青體系。國外對瀝青化學組成的研究主要由凝膠滲透色譜法,核磁共振法以及紅外光譜法,以上分析方法均是對瀝青的化學結構進行定性分析。傅立葉變換離子回旋共振質譜是近年來新興的分析石油瀝青的強有力手段,其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和超高
近日,美國石油品牌海灣石油在廣州開出了第一家加油站,以92號汽油5.96元每升的價格引發市場狂歡。不少網友甚至認為,海灣石油有望成為攪動中國油價的一條“鯰魚”,甚至打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地位”。 不過,9月18日,記者查閱“廣州海灣石油”公眾號發現,當日該加油站油價已經恢復正常,95號汽油
目前,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向中國出口1500萬噸石油。 在習近平與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俄政府簽署了有關擴大原油貿易合作協議,以及有關天津煉油廠建設和運營合作協議,兩國石油領域合作由此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 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石油公司是簽字儀式上的主角:它與中石
3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石油裝備大會——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2018)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盛大開幕。本屆展會為期3天,展出面積達9萬平方米,吸引來自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0家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6家,國際展團18個。
9月1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1對19票,通過一項法案,解除在美實行了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 國內媒體紛紛以“美國取消石油出口禁令”、“美國放開原油出口”為題報道,但事實上,這只是國會和國際市場的美好愿望,本屆奧巴馬政府不太可能完全取消原油出口禁令。 共和黨人力挺石油出口 路透社
“今年中央政府將批準一批企業進入上游領域,從而令處于寡頭壟斷的油氣采掘業逐漸向有限競爭方向過渡,目前相關方案已草擬就緒。”3月3日有北京知情者稱。 對此說法,石油央企的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并不知情,而有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這件事討論已久,“隨著三大石油央企態度的轉變,阻力正漸漸消失。”
北美、歐洲、亞洲市場對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有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12年需求量將達到26.9萬噸,到2017年需求量將達到52.5萬噸。 不難想象,北美和歐洲市場,食品包裝和食品服務產品,將推動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需求,這個需求將上升到兩位數的水平。從體積方面來講,
7月19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繼往開來,開創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新局面”成為此次會議的主題。 近十年來,中國和非洲的貿易額從2000年的106億美元,到2011年的1663億美元,增長了差不多16倍。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這其中,中非能源合作是重要
中石油“十二五”海外戰略規劃顯示,公司計劃海外油氣作業當量將達到集團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12月14日,中石油將以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在阿爾伯塔省的一處頁巖氣礦49.9%股份。今后四年,雙方將共同投資40.6億美元用于鉆探和加工設施。 值得
18日,環保組織在雪佛龍巴西里約熱內盧總部門前抗議漏油污染海洋生態 21日,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自然資源協會宣布對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處以約合2750萬美元罰金,以處罰其在巴西海域的原油泄漏事故。 此次漏油事件在巴西激起一股反對美國石油公司的洶涌暗流,同時也揭開了巴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英做客中國經濟網演播室。 8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對外原油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4.8%,而8月初國家工信部披露,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5.2%,并已超過了美國。我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不斷上漲,會不會對我國的能源安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人均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自然受益于低油價。然而我國的石油儲備量還不到“及格線”,而原因就在于儲備能力不足。現在,是需要“中國速度”的時候了。 先看看中國目前石油儲備的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告稱,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舟山、大連等
摘要 為實現海岸帶石油類污染物的快速與非接觸性檢測,文章基于激光誘導熒光探測技術,利用紫外激光作為激發光源,建立了石油類污染物熒光探測系統。利用此系統測量了多種石油類樣品的熒光光譜信號,結果表明,不同種類的石油樣品熒光信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熒光光譜可以作為石油類污染物分類識別的一種依據。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1月12日發布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為全球能源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圖景。報告認為,能源需求重心正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國家。 頁巖油產量大幅增加,美國將成為最大產油國 報告說,受益于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應用,美國頁巖油產量繼
近日,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以“三桶油”為代表的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的重要一環。但是從內部看,國有石油企業正處在改革的“陣痛期”中;從外部環境看,以山東地煉抱團、浙江石油成
“2009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50%,預計2015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而另一個更嚴峻的現實是:“目前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量僅為21天,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后果不堪設想。” 在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道出了自己的
利比亞國民議會選舉近日公布初步結果,由前過渡委執行委員會主席賈布里勒領導的“全國力量聯盟”明顯領先。利比亞即將迎來國家重建的新階段,而在接下來的經濟重建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的石油生產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信息部經理阿卜杜·加利勒·馬尤夫認為,“后卡扎菲時代”利比亞必將
中俄天然氣合作為何長達17年無果?如果梳理這段歷史,就會發現問題的原因是此前中國一直沒有搞清楚誰才是俄羅斯那頭的大老板,等搞清楚了時局也已經變了。 1996年4月,造訪中國的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中方簽署了《中俄能源領域合作協定》,此協議成為兩國在蘇聯解體后能源合作的起點。石油方面,俄方提
不斷上漲的國際油價正在對世界經濟產生深刻影響,應用現代物探技術探明更多的高產優質油氣田,已成為許多國家確保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中英兩國今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物探重點實驗室國際部(愛丁堡),旨在通過研發和推廣新的物探技術,為在全球探明更多的石油儲量作出新貢獻。 中英合作
“可燃冰”,專家們稱之為“天然氣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類似冰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可燃冰”儲量豐富、分布廣闊,科學家們預測,它是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開始在愛知縣渥美半島近海從海底試采“可燃冰
2015年12月14日,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運營六周年。六年來,中國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進口天然氣1350億立方米,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建設起我國第一條陸上能源進口大動脈。迄今為止,我國從境外進口天然氣的管道僅有兩條,一條是起自土庫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橫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直到中國新疆霍
①王加寧正對土樣石油旋蒸處理 ②王加寧(中)同愛爾蘭專家在東營孤島針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污染環境下優良生物菌劑及修復技術的探討 ③王加寧(右四)在東營孤島同當地的工作人員一起進行試驗場地調研及規劃 ④王加寧(右)和工作人員在油井周圍進行石油污染土樣的采集工作 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是人
北極海域一直被視為石油鉆探者的禁地,然而即使這樣,也沒能阻止俄羅斯及其他一些石油公司的急切挺進。據《紐約時報》報道,俄羅斯近期與英國石油公司簽署了北極圈近海石油勘探協議。 自去年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故發生以來,該海域石油開采前景黯淡,于是,一些石油公司受莫斯科對海洋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