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 Th細胞激活后分化為功能不同的Th1和Th2效應細胞,Th1細胞分泌IL2、IFNγ、TNFβ等介導細胞免疫應答、遲發型超敏反應和器官特異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宿主抗胞內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Th2 細胞產生IL4、IL5、IL6、IL9、IL10、IL13等細胞因子介導體液免疫應答、過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在拮抗胞外病原體(如細菌、寄生蟲) 、B 細胞增殖分化以及哮喘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人們對初始CD4 +T細胞分化為Th1或Th2細胞的機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一些共同的認識:雙信號刺激活化CD4+T細胞,活化信號傳向胞內、啟動多條信號轉導通路,激活轉錄因子、繼而轉錄因子結合到目的基因的啟動子區、促使原癌基因、細胞因子基因及其受體基因表達。細胞因子可經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促使T細胞克隆擴增,之后分化為功能各異的Th1和Th2 效應細胞,部分分化為記憶細胞。在Th......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迄今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因此引文桂冠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諾獎風向標。 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Hans Clevers教授就獲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其因針對Wnt信號通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胚胎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全能性。但是,胚胎干細胞發育分化的分子機制目前還不是很清晰。研究胚胎干細胞調控機制有助于對胚胎的形成及胚胎發育相關的疾病有更深入了解。來自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小鼠胚胎干細胞中研究一個WD-4蛋白——PWP1,為我們展現了該基因在調控胚胎干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重要作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CD4+輔助T細胞(T help cells, Th)可以分為Th1,Th2,Th17,以及濾泡型輔助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Tfh)等不同亞型,Tfh對生發中心形成,輔助B細胞產生高親和力的抗體具有重要作用,表型上來說,Tfh通常高表達趨化因子受體CXCR5,能夠促進
前言 近年來,靶向PD-1/PD-L1抗體的效果無疑戲劇性地引導我們對癌癥治療總體方法和對宿主-腫瘤生物學理解的改變。由于癌癥治療過程中,T細胞會發生功能性障礙,大多數癌癥病人單獨接受PD-1或者PD-L1抗體治療后,并不能表現出持久的抗腫瘤反應。因此進行抗體聯用策略和治療無疑成為了靶向可
7月份即將結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為一種VI-A型CRISPR-Cas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今年,我國“大農業”科研領域又誕生了諸多令人驚奇的發現,每一條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它們涵蓋了觀賞農業、林業、作物、醫學等各個領域,包括睡蓮、玉米、硅藻等進展。為了展現這些成就,本報特此就我國農業科學家今年發表的大部分重要論文進行梳理,以饗讀者。野生玉米大芻草、SK、現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生物通報道:Cell雜志創刊于1976年,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里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期Cell雜志盤點了2016年度最佳文章,包括論文(10篇),綜述(4篇),和SnapShots(8篇),包含了多項令人激動的研究新成果,比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單堿基基因編輯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1】Nat Commun:科學家首次在豬身上實現多位點單堿基編輯 doi:10.1038/s41467-019-10421-8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課題組利用單堿基編輯器首次在豬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在機體內廣泛存在的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干細胞。它不僅能夠促進損傷組織的再生修復,也能夠通過調控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狀態,調節炎癥因子水平, 調節免疫功能。近年來,MSCs和各種炎癥因子的互作機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由于MSCs被認為是產
最近,CRISPR/Cas9系統也應用于靶基因的抑制(CRISPRi)或激活(CRISPRa)的遺傳修飾。這類修飾系統可用于研制相應致癌基因,和/或抑制TSGs基因的誘導和可逆激活小鼠模型。比如借助CRISPRa為基礎的系統,通過激活致癌基因的轉錄,達到研究其致癌潛力的目的。雖然CRISPR/Cas
來自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個五星上將級的生物作戰策略,他們闡明了一種細胞表面受體動員免疫細胞攻擊而非保護惡性腫瘤的機制。研究結果發布在9月14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華人科學家李憲昌(Xian
很多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及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觀點僅限于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然而隨著時間推進,科學研究在不斷在發展的同時,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會層出不窮,很多教科書中的觀點也會被覆蓋更新,很多傳統認知也會被替換。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書或挑戰傳統認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對201
近些年來,一場癌癥治療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除了依賴于一種又一種的人工分子來診治癌癥,科學家們正在尋求通過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治療惡疾的方式。 現在,癌癥免疫療法主要面臨著三大任務:增強癌細胞免疫靶標性,提高特異免疫分子的癌細胞擊殺率以及提高免疫細胞的腫瘤靶向性。 自腫瘤免疫治療出現伊始,這一領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18日,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開元名都酒店舉行了新一代質譜6546 Q-TOF及配套的代謝組學/脂質組學解決方案發布會。該方案包括了新一代超高分辨率,寬動態范圍的6546 Q-TOF,專為組學大樣本研究打造的最新代謝組學自動化樣品前處理平臺,以及助力脂質組學研究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胚胎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和細胞死亡調控的關鍵組成部分。ERK途徑起源于質膜中的活化受體,并通過Ras/Raf/MEK至ERK(圖1)。 圖1. Ras/Raf/MEK/ERK信號級聯將信號從細胞表面受
2020年一晃已經過去小半個月啦,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習慣的寫出2019呢?新年的第一節知識小課堂來嘍,新年新氣象,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也是全新的小鼠模型--IL2RA細胞因子人源化小鼠模型。 基本信息 基因功能 IL2RA (interleukin 2 receptor,
新年的第一節知識小課堂來嘍,新年新氣象,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也是全新的小鼠模型--IL2RA細胞因子人源化小鼠模型。基本信息基因功能 IL2RA (interleukin 2 receptor, alpha chain)是一種55kDa大小的糖蛋白,也稱為CD25、Ly-43、p5
與哺乳動物不同的是,魚類的性別決定基因在物種之間有所差異,但是,是否有一個共同的分子通路調節著硬骨魚的 性腺性別決定,目前尚不明確。十一月二十日,來自西南大學、日本愛媛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題為“A Tandem Duplicate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2月9日,北京地區“DMPK&質譜沙龍”聯合年會在北京朝陽醫院召開,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北京質譜醫學研究有限公司和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會議的主旨是將DMPK和質譜技術兩個主題的內容深入交流,廣泛拓展,促進合作和開發,使質譜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復雜的、病因不明的疾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胰島素耐受(insulin resistance , IR)在PCOS的發生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究IR在PCOS發生過程中的分子機制,運用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