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更容易受感染
綜合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科研人員日前稱,他們認為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從而導致人體細胞更容易受感染。不過報道指出,目前,該研究結果尚未得到該領域其他專家的審查。 報道稱,佛羅里達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指出,病毒突變對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產生影響。據稱,這種蛋白是病毒外部的一種結構,病毒利用這種結構侵入人體細胞。 協助領導這項研究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Hyeryun Choe說,“在我們使用的細胞培養系統中,帶有這種突變的病毒比沒有突變的病毒更具傳染力。” Hyeryun Choe和其同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顯示,一種名為“D614G”的突變讓病毒產生更多“刺突”,使這些“刺突”更趨穩定,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 報道稱,如果上述研究獲證實,這將是首次有人證明新冠病毒的突變對疫情造成了顯著影響。研究人員稱,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這種變化影響了疫情。 另據報道,沒有參與該研究的病毒學家哈塞爾廷認......閱讀全文
新冠病毒已突變
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并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其中S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對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傳染迅速,出現癥狀前就開始傳染!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病研究人員確定了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這一因素可能有助于公共衛生官員采取控制措施。他們發現,在一個傳播鏈中,病例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到一周,而且超過10%的患者是由攜帶病毒但尚未出現癥狀的人感染的
新冠病毒由主人傳染寵物案例首現
據One Health雜志近日發表的論文,希望之城轉化基因組學研究所(TGen)首次報告了美國首個新冠病毒從主人傳染給寵物的案例。 這是美國全國范圍內檢測的動物新冠病毒的5項試點研究之一。TGen的研究是唯一的對來自寵物和人類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的研究。 此次案例發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寵物主人
美文件爆新冠Delta突變株成為“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之一”
最近兩天,美國最重磅的新聞是:華盛頓郵報WaPo獲得了美國CDC內部資料,其中關于Delta突變株傳播速率的總結幻燈片引爆了網絡。 資料中說新冠病毒Delta突變株的基礎傳染值(R0)達5-9.5,遠超過原始毒株1.5-3.5的傳染性;傳播速度超過了MERS,SARS,天花,普通感冒和1918
三種突變協同產生新冠病毒新變體
就像一輪輪暴風雨襲擊船只一樣,新冠病毒變體一個接一個地沖擊著世界。最近,密切關注病毒變異的科學家注意到了一個趨勢:許多變異攜帶相同的3個突變。在《ACS生物化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些突變怎樣改變病毒關鍵部分的功能,以及這個三元組合如何改變導致和維持新冠感染所需的特征。在過去的
D614G突變具有10倍的傳染性?是否會使新冠病毒更危險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該國最近從分屬兩起聚集性感染的4名患者體內分離到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并稱發生這一突變的毒株“具有10倍的傳染性”。 對于變異毒株傳播范圍的擴大,公眾擔憂的是,攜帶這種名為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否
震驚!癥狀最輕微時,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最強
輕度COVID-19感染的患者在出現癥狀約10天后可能不具有傳染性。 一項小型研究顯示,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在患病初期會釋放出大量的病毒,隨著病情的發展,傳染性可能會減弱。 這項研究于周日(3月8日)發表在medRxiv預印本數據庫上,目前仍處于初步階段,因為它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而且只
新機制或影響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性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已經有幾個更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種出現。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阿爾法和德爾塔變異株的突變克服了被稱為GALNT1的酶的活性抑制效應,這可能會增強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提高病毒的傳播能力。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于5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新冠病毒利用其外表面的刺
新冠病毒會發生突變而逃避抗體識別嗎
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被認為能夠在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時,識別出病毒的刺突蛋白,并阻止病毒感染。而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基因工程讓水皰性口炎病毒(一種感染牲畜的病毒)擁有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他們發現,當中和抗體存在時,病毒的刺突蛋白可以獲得突變,逃避抗體的識別。而在少數
新冠突變病毒株將使用希臘字母標識
今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使用希臘字母來標識重要的新冠突變病毒株。這些標簽更容易讀寫,也更容易記憶。 此前,對新冠突變病毒株有不同的科學命名,它們攜帶著病毒譜系的重要信息,以后也將被繼續使用。然而,這些科學命名通常比較難讀或者難于記憶,也容易寫錯。因此,人們經常會用病毒最先發現的地點
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突變病毒的“雙保險”
逃得過中和抗體,逃不過T細胞,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突變病毒的“雙保險” 上周,Novavax公司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相繼公布了各自開發的新冠疫苗在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的積極結果。這兩項臨床試驗結果也都指出,兩款疫苗在南非進行的臨床試驗中產生的保護效力都顯著低于其它地區。對
新冠病毒會發生突變而逃避抗體識別嗎
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被認為能夠在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時,識別出病毒的刺突蛋白,并阻止病毒感染。而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基因工程讓水皰性口炎病毒(一種感染牲畜的病毒)擁有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他們發現,當中和抗體存在時,病毒的刺突蛋白可以獲得突變,逃避抗體的識別。而在少數
突變率驚人!新冠患者病毒存在快速進化風險
國際學術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日前刊發來自中國研究團隊的一篇名為《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的基因多樣性(Genomic diversity of SARS-CoV-2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tients)》論
新冠病毒膠體金試劑:快速檢測新冠病毒
23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與廣東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進行遠程會診。會上,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國家批準了兩個抗體試劑盒。 “這兩種試劑盒都是采用膠體金法,能夠測出患者體內的lgM抗體,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發病的第3天就能夠檢測出lgM抗體,對患者進一步
一種機制或影響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性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已經有幾個更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種出現。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阿爾法和德爾塔變異株的突變克服了被稱為GALNT1的酶的活性抑制效應,這可能會增強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提高病毒的傳播能力。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于5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新冠病毒利用其外表面的刺突
新冠病毒傳染性有多強?數學和統計建模給出了答案
在傳染病學領域,建模評估和預測病毒的傳播路徑、速率等對于疫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在經典的傳染病學模型中,R0 值常被用來描述疫情的傳染速率,可以反映傳染病爆發的潛力和嚴重程度。 R0 指的是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表示一個病例進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條件下
中疾控: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強-毒力無變化
?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3日表示,初步證實變異病毒導致的傳染性增強,衡量指標是續發率提高了大概10%-70%,家庭中的續發率也有顯著提高。就目前來說,還沒有看到這個病毒的毒力增強,也就是導致疾病的嚴重性增強。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上海、廣東、山東等
研究揭示武漢新冠病毒進化來源和傳染人分子作用通路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集中發生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流行病調查發現這些陸續出現的肺炎病例都與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武漢市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調查,利用實驗檢測等手段認定武漢地區肺炎疫情為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8日,初步確認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為此次疫情的病原。 武漢地區的病毒
注射兩針疫苗后,美國傳染病專家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5月3日,美國印度裔傳染病專家拉賈德拉·卡皮拉在印度感染新冠病毒后去世。他是傳染病專家,對新冠病毒有專門研究,去印度之前已經完成了兩針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由于這一原因,卡皮拉之死受到很大的關注。施瓦茨透露卡皮拉去世的消息 卡皮拉是一名傳染病專家,已經新澤西醫科及牙醫大學醫院工作20余年。美國HI
英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新冠病毒預測模型,可評估傳染風險
圖片來源:英國劍橋大學官網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利茲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預測新冠病毒在辦公室和學校傳染風險的模型,該模型利用被監控的二氧化碳(CO2)以及辦公室和學校占用情況,來預測多少人可能被一名無癥狀患者感染。 該模型表明,在通風良好、安靜的辦公室工
新冠病毒近日播報
8月2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河北5例,天津2例,廣東2例,陜西2例,福建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福建)。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478人,重
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新冠肺炎仍在持續,如何更快、更準確診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不同檢測方式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單說某種技術優劣,而是要將其放在一定的條件下去評價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突變體傳播能力提高70%
人們在英國倫敦圣潘克拉斯火車站等待登上開往法國巴黎的最后一班火車。圖片來源:STEFAN ROUSSEAU 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不僅為英國即將到來的圣誕節蒙上陰影,還將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從第三級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級。 12月8日,在英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例行會議上
新冠病毒突變基本飽和?高福、張文宏這樣預判
近日,有流行病學專家發表言論認為,新冠病毒的突變基本上已飽和了。新冠病毒當真已經“變無可變”了嗎? 新冠病毒突變基本飽和?高福、張文宏這樣預判 在此前的學術會議上,多位專家也曾討論過新冠病毒變異將往何處去的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強調機體免疫力對病毒突變的壓力。他表示
關鍵突變T372A或致新冠病毒跨種傳播
據美國《科學新聞》雜志網站1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細胞》雜志刊文指出,單一突變T372A或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罪魁禍首”,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開發出更好的新冠肺炎療法或疫苗。 在最新研究中,來自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18.2萬個新冠病毒基因組,探究可能有助于病毒適應人類并
新冠病毒重男輕女?數據揭秘新冠易感人群
新冠疫情暴發已有大半年的時間,全球疫情新增確診整體仍然呈上升趨勢。截至7月17日19時,全球累計確診逾1380萬,累計死亡人數超59萬。 在海外疫情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北京和香港疫情反彈、哈薩克斯坦出現不明肺炎,這些都讓大家對新冠疫情蒙上一層陰影,有關疫情的二次爆發以及新冠病毒變異的猜測不斷蔓延
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可中和新冠變異病毒
《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接種輝瑞 -BioNTech 新冠疫苗的血清中和了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接種兩劑疫苗的人的血清中和了B.1.617.2(又稱delta)變異株(首次于印度發現)和一些其他變異株,包括B.1.525(首次發現于尼日利亞)。 隨著新冠病毒新變異株的出現,亟需評估現有疫苗產生
眼部能不能傳染新冠病毒?浙大團隊首次檢出眼結膜陽性
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傳播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這一直是科研人員關心的熱點問題。 2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院副院長、眼科學科帶頭人沈曄教授團隊,在《醫學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工作,揭示在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樣本中,存在一名
變異后的新冠病毒傳染性更強,但這是一件好事
從新冠病毒的發現至今,帶給我們大都是負面消息。今年的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海外國家的情況非常不容樂觀。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似乎情況出現了逆轉,這或許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個不錯的消息。根據外媒報道,近日在歐洲傳播的一株變異的冠狀病毒據說比其他病毒的傳染性高出10倍,但其致命性似乎較低。
新冠治療新希望?2天新冠病毒減少5000倍!
隨著近期印度疫情再次加劇,當地大面積應用伊維菌素的消息引發關注,還有研究顯示,伊維菌素能在 48 小時內將新冠病毒 RNA 減少 5000 倍。 一個不少人關心的問題:伊維菌素要成為新冠治療的新希望嗎? 伊維菌素能治新冠嗎? 伊維菌素(Ivermectin)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的一種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