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 PNH患者的紅細胞由于本身有缺陷,對補體敏感性增高,在酸化的正常血清中,(PH6.0-6.8)經37℃孵育,易破壞溶血.此法較敏感,假陽性少。實驗材料 末梢血試劑、試劑盒 HClNaCI溶液儀器、耗材 離心管實驗步驟 一、 實驗試劑:1. O.2mol/L HCI2. 8.5g/L NaCI溶液二、 實驗操作:l. 用 10ml離心管1支,加8.5g/L NaCI溶液5-6ml,再加患者末梢血10余滴.混勻,離心奔去上清液。如此重復洗滌紅細胞2次,最后配成50%紅細胞懸液.2. 取與患者同型或AB型血3-5ml,待其自然凝固,分離,正常人血清(最好采用多人混合新鮮血清,以保證有足夠補體).3. 將上述同一正常人血按操作“l”制備 50%紅細胞懸液,作正常對照按表操作.4. 置37℃水浴中l小時,觀察結果5. 實驗結果判斷:(1)試驗管溶血對照管不溶血為陽性。(2)試驗管和對......閱讀全文
一、紅細胞破壞過多的檢查外周血液常規 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減低,血涂片中可見破碎紅細胞、異形紅細胞等。出現典型的異形紅細胞或自身凝集現象時,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線索。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測定意義 正常血漿只有微量游離血紅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內溶血的重要指標,如陣發性睡眠血紅蛋白尿、
貧血是指外周血單位體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Hb)量、紅細胞(RBC)計數及血細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診斷貧血性疾病時實驗室檢查項目有多種,常見的檢查項目如下: 1. 網織紅細胞計數(RC):是一種非常經濟實用而又簡單的項目,對各種貧血性疾病都可要求常
貧血是指外周血單位體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Hb)量、紅細胞(RBC)計數及血細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診斷貧血性疾病時實驗室檢查項目有多種,常見的檢查項目如下:1. 網織紅細胞計數(RC):是一種非常經濟實用而又簡單的項目,對各種貧血性疾病都可要求常規檢驗RC,由RC的高低從而判斷貧
血液病檢查什么常規項?提到血液病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白血病、貧血等一些較為常見血細胞型血液病,其實除此之外血液病還包括一些血栓型的血液病。通常血液病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甚至威脅生命。因此應該積極的進行治療,選擇一家正規的專業醫院,是恢復健康的第一步。那么,血液病檢查什么常規項?
葡萄球菌屬細菌的微生物學檢驗:一、生物學特性葡萄球菌是革蘭陽性球菌,大小0.5~1.5μm ,呈單、雙、四聯、短鏈狀或無規則葡萄狀排列。無動力、無芽胞。其代謝方式是呼吸兼發酵。觸酶陽性。通常氧化酶陰性,還原硝酸鹽,能被溶葡萄球菌素溶菌,但不被溶菌酶溶菌。能利用多種碳水化合物,產酸。產生胞外酶,如葡萄
貧血的診斷主要依靠檢查外周血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數(RBC)和紅細胞比積(Hct)。貧血的形態學分類需要借助紅細胞三個平均值等參數。網織紅細胞計數是每個貧血病人必須檢查的項目,它對于鑒別貧血的基本性質有重要意義。直方圖的觀察分析,血涂片紅細胞形態、大小等特征的觀察對貧血的鑒別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
1)定義 是唯一的獲得性的紅細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病。已證明本病為造血干細胞的糖化磷脂酰肌醇-錨(GPI-A)基因突變,使紅細胞對補體的敏感性增加。2)臨床特征 ①慢性溶血性貧血;②特征性的、間歇性發作的睡眠后血紅蛋白尿;③主要累及靜脈系統的血栓形成;④感染
人溶血磷脂酸(LPA)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溶血磷脂酸(LPA)的含量。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
大鼠溶血磷脂酸(LPA)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大鼠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溶血磷脂酸(LPA)的含量。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
[概 述]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簡稱再障,是一組骨髓造血組織減少,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周圍血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病征。臨床上常表現為較嚴重的貧血、出血和感染。原發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據疾病變化速度和病情輕重,結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將再障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性及檢驗方法!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和單核細胞增多。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單增李氏菌對人類的安全具有危險,該菌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和單核細胞增多。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單增李氏菌對人類的安全具有危險,該菌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中,必須加以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和單核細胞增多。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單增李氏菌對人類的安全具有危險,該菌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
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AI)是由A 型流感病毒(AIV )引起的禽類疾病綜合癥。禽類感染AIV 后表現為: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精神萎縮、食欲減退,有類似人類A 型流感的癥狀。初期還會引起肉用雞停止增重,蛋雞產蛋量大大下降,種蛋孵化率下降等。發病很急,很短時間就會發展到全身致死性疾病綜合癥。AIV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蔗糖溶血實驗可以用于(1)觀察紅細胞是否破壞發生溶血;(2)本試驗常與酸溶試驗一起使用,作為陣法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簡易過篩試驗。實驗方法原理在PH7.4時,人紅細胞能從同血型正常人血清中吸附補體,但不發生溶血.PNH紅細胞則發生溶血,PNH(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紅細胞對激活性補體,易于
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呈鏈狀排列的革蘭陽性球菌,個別種成雙排列。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動物腸道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數不致病,致病菌可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癥、猩紅熱、新生兒敗血癥、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超敏反應性疾病。⒈分類鏈球菌的分類方法尚未統一。常用下列兩種方法。
一、葡萄球菌屬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結構 G+,圓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狀成堆排列(在膿汁、肉浸液培養物中,可見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無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莢膜。 2.培養特性 營養要求不高(葡萄球菌,鏈球菌,腸球菌,奈瑟菌營養要求逐步增高),可產生不同的脂
2015年第3季度,據湯森路透旗下的Recap公司統計,總計發生了86起并購,披露的交易總額高達1068億美元。交易額創造了自2007年第3季度,包括2008年第3季度以來的新高,2008年3季度的交易額為9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額上升了111.9%。 2007年至2015年,第3
11月3日至7日,美國心臟協會2012年科學會議在洛杉磯召開,與會的科學家、醫生代表提出了許多防范及治療心臟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多種維生素無法預防心臟病 每天服用維生素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但防止心血管危機絕不是其中之一。這是研究人員對1.4萬多名50歲以上志愿者進行多種維生素或安慰劑
6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網站上發布新聞,表示以2014年第30號公告形式頒布了《子宮刮匙》等120項推薦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這是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施行后頒布的第一批醫療器械行業標準。標準的正式頒布將推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對保障醫療器械安全有效、促進醫療器
一、糖類代謝試驗1.1 糖(醇)類發酵試驗不同細菌含有發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發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即使某些能發酵同樣的糖(醇),但其產物也不同,有的產酸產氣,有的產酸不產氣,可根據這些特點來鑒別細菌。大致可分為:液體發酵管:無糖肉湯或蛋白胨水中,加入1%糖(醇)類指示劑,一支小玻
4. 用涂抹棒、海棉或其它采樣設備收集環境樣本。濕潤采樣設備的液體應≤10 mL。濕潤劑可以是無菌水、緩沖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 BPW),或中和緩沖液,如Letheen肉湯或Dey/Engley (DE)中和肉湯。5)挑取典型菌落接種于TSBYE肉湯管中,35℃培
李斯特菌(也稱李氏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敗血病為主要癥狀,伴有內臟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國南非裔科學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體內首次發現的,為紀念近代消毒手術之父、英國生理學家約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屆國際微生物學大會命名為李斯特菌。單核細胞增生李
實驗概要本文介紹了李斯特氏菌的檢驗方法。實驗原理李斯特菌(也稱李氏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敗血病為主要癥狀,伴有內臟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國南非裔科學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體內首次發現的,為紀念近代消毒手術之父、英國生理學家約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
一、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1、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鑒定微生物的目的。2、細菌細胞在固體培養
肺炎鏈球菌為鏈球菌科的一種球狀細菌?革蘭氏染色陽性?常成對或成短鏈排列?故舊稱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 )。 無芽孢?無鞭毛?有明顯莢膜。在血瓊脂培養基中生長良好?菌落外圍有綠色溶血帶?在膽汁中溶解?對小鼠致病?可藉此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鑒別。有莢
4、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 腸桿菌科各菌屬都能發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丙酮酸,進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謝的途徑不同,可產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產物,可使培養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紅指示劑變紅。 試驗方法:挑取新的待試純培養物少許,接種于通用培養基,
銅綠假單胞菌(P.aeruginosa)是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體,其在外界環境中存在的重要條件是潮濕環境;為條件致病菌,主要引起醫院內感染。1.細菌特性(1)形態染色 革蘭陰性桿菌,菌體呈球桿狀或長絲狀,長短不一;單個、呈雙或短鏈狀排列;無芽胞,有莢膜,一端有單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