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亭棟、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于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今年三個獎項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薦信。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科學峰會,旨在邀請全球......閱讀全文
張亭棟、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首位女性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頒給炎癥研究者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因其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癥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因其在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 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的貢獻獲得“物
2016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出爐
記者今天從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獲悉,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已經出爐。6月1日,頒獎儀式將在中科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舉行。 獲得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的項目共2項。其中,《多復變中若干問題的解決》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獲獎人是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向宇;《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公布
關于公布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名單的公告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經陳嘉庚科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并經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會審議批準,決定授予“復微分幾何及其應用”等
2022年陳嘉庚科學獎、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官網發布《關于公布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名單的公告》,決定授予“復微分幾何及其應用”等6個項目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魏微等6人2022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如下: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名單20
美華裔教授趙宇飛獲麻省理工學院未來科學獎
美國僑報網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趙宇飛(Yufei Zhao)因在離散數學領域的研究貢獻突出,近日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未來科學獎的第2位得主。 據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學院院長、數學教授希普瑟(Michael Sipser)說,趙宇飛在組合學方面,為計算機科學應用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學
今年勵志科學獎和創新科學獎已開放申請
從施普林格·自然獲悉,今年的勵志科學獎和創新科學獎已開放申請。申請人在5月6日前可在線申請,最終獲獎者將于今年10月公布。 據悉,這兩個年度獎項由自然科研和雅詩蘭黛聯合管理。勵志科學獎頒發給事業發展早期的女性研究人員或學者,成功的申請人要在科學發現上有杰出的貢獻,并能夠作為勵志榜樣去激勵女童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科學獎開始推薦
關于推薦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通知 各位專家: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推薦工作將于2019年1月1日開始,至2019年3月29日結束。
201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開始推薦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有關規定,201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推薦工作從2011年1月1日同時啟動,至2011年3月31日結束。現將推薦201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2012年度推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
二○一六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揭曉
1日上午,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為獲獎科學家頒獎。 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共兩項。項目《多復變中若干問題的解決》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員。項目《樹突狀細
2022年陳嘉庚科學獎、青年科學獎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陳嘉庚科學獎是以對中國科教事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勵。 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陳嘉庚獎。2003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目前共設六個獎項: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
首屆中國軟科學獎揭曉
2月22日,首屆中國軟科學獎在京揭曉。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中國政法大學原教授蔡定劍、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分別憑借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國就業歧視現狀及反歧視對策研究、中國流動人口問題研究,從數百項成果中脫穎而出。 據介紹,灰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開始申報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于2008年由國家科技部批準、聯合基因科技集團設立、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承辦。該獎的設立旨在秉承談家楨先生對生命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促進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產業化,激勵我國生命科學工作者不斷創新。此獎項評選機構為評審委員會。獎勵對象為在中國國內生命科學領域做出成就的科學家、教授,以
湯俊獲威廉史密斯科學獎
科技日報長沙11月10日電 (特約記者王握文 通訊員陳明 記者唐先武)北京時間11月9日,擁有168年歷史的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將該會航空航天領域最高獎威廉史密斯科學獎,頒給了中國國防科大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27歲的博士生湯俊,以表彰他在研究改進空中防撞系統上做出的重要貢獻。這是該獎項設立30多年來
“未來水稻”:你在多遠的未來?
“未來水稻”時代,是個增加了分子生物學技術“工具”的育種時代,能促使水稻產量、品質、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 不久前,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活動之一的“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研討會”,在深圳舉辦。一種基于生物分子育種技術的“未來水稻”,受到廣泛關注。 據稱,
日本為何連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日本研發投入占GNP比例 今日視點 隨著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本已有22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而且僅2000年以來就有17人(兩人為美國籍)獲獎,這一數量僅次于美國的59人,高于英國(10人)、法國(7人)和德國(6人)。 近年來,日本何以能頻頻獲得諾
2016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揭曉
截至10月6日,2016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均已揭曉,共7位科學家摘得桂冠。 3日晚,作為第一個被公布的獲獎項目,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將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4日晚,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獲得物理學獎,其成就是在物質的
袁隆平獲頒“馬哈蒂爾科學獎”
北京時間1月31日晚,“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接受了該國前首相馬哈蒂爾為他頒發的2011年度“馬哈蒂爾科學獎”。 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中國科學家,以表彰袁隆平“以獨創性思維和膽識,在水稻這一熱帶主要作物的育種中沖破經典理論束縛,使雜交水稻這一創新性成果帶來全球水
袁隆平獲“馬哈蒂爾科學獎”
北京時間1月31日晚,“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接受了該國前首相馬哈蒂爾為他頒發的2011年度“馬哈蒂爾科學獎”。 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中國科學家,以表彰袁隆平“以獨創性思維和膽識,在水稻這一熱帶主要作物的育種中沖破經典理論束縛,使雜交水稻這一創新性成果帶來全球水稻生產及可
東南大學首獲“陳嘉庚科學獎”
日前,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其中,東南大學尤肖虎教授的“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與分布式組網”項目獲得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 據悉,這也是東南大學首次獲得陳嘉庚科學獎。該成果為分布式多天線技術這一新興的組網方式提供了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對我國第4代移動通
2023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青年科學獎已頒發,這13位科學家獲獎
2023年9月2日,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為獲獎人頒獎,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宣讀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常進主持頒獎儀式。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旨在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科學家和青年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
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讓中國科學站在世界舞臺中央 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當天下午如期舉行。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張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代表楊培東分別致辭,頒獎典禮正
13位科學家獲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青年科學獎:原創引領-挑戰未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89.shtm
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即將揭曉!
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10:00,中國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發起的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將正式揭曉2021年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名單!歷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
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開始推薦
關于推薦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通知 各位專家: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規定,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推薦工作從2015年4月1日起同時開始,至2015年6月30日結束。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獎勵的
2022丘成桐中學科學獎落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81.shtm 12月11日,2022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順利落幕。經過為期一天半的激烈角逐,來自全球的83支參賽團隊共決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獎六個學科的金、銀、銅
2010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推薦工作啟動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消息:2010年度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推薦工作開始啟動。 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推薦辦法和要求 請推薦單位(專家),根據本通知要求進行2010年度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的推薦工作。 (一)推薦單位推薦 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負責本校、本院所、本企業談家楨生
2022丘成桐中學科學獎落幕
12月11日,2022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順利落幕。經過為期一天半的激烈角逐,來自全球的83支參賽團隊共決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獎六個學科的金、銀、銅獎和優勝獎,以及跨學科的最高獎項——科學金獎共計61項大獎。 本屆數學金獎和科學金獎得主、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吳虹舟的研
科學獎金:開啟新中國科技獎勵先河
14年前的2月19日,82歲高齡的吳文俊院士從國家主席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這位興趣廣泛、童心未泯的數學家再次為世人矚目。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58年前,38歲的吳文俊就因在拓撲學上的杰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一等獎,并獲得1萬元獎金。 中國科學院
Kavli科學獎出爐:基因編輯缺張鋒
北京時間2018年5月31日消息,三位在基因編輯技術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科學家獲得2018年卡弗里納米科學獎(The Kavli Prize in Nanoscience),其中包括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 Doudna和立陶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