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于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今年三個獎項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薦信。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科學峰會,旨在邀請全球......閱讀全文
加薪有助于戒煙?婚禮送份子錢有數學公式?蒼蠅為何總在搓手?……9日晚間在杭州頒獎的第五屆菠蘿科學獎,其風格依舊延續了以往的搞笑和無厘頭,但不變的還是科學家“認真的幽默感”以及對好奇心和科學傳播過程的關注。 “好奇心是引領科研的初心” 第五屆菠蘿科學獎的頒獎典禮上,一批“腦洞大開”的研究成果引
陳小章、馬軍和江桂斌分獲生命科學獎、工程科學獎和環境科學獎 2月18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官方網站正式對外公示2007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人選和“長江學者成就獎”人選名單,其中特聘教授109人,講座教授96人,“長江學者成就獎”3人。公示時間為2008年2月20日至3月5日。在此期間
201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月9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力學家院士、物理化學家研究員、生物學家院士、石油地質學家院士、城市規劃建筑學家院士等5位科學家,分別獲本年度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每人獎金30萬元人民幣。 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頒獎儀式,并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因其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癥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因其在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 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的貢獻獲得“物
2018 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現場 我國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勵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科技部網站上2018年9月5日更新的《社會科技獎勵目錄》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69個社會科技獎項登記在冊,其中最后一個正是未來科學大獎。 11月18日,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舉辦F2科學峰會暨頒獎典禮,來自全
記者今天從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獲悉,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已經出爐。6月1日,頒獎儀式將在中科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舉行。 獲得2016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的項目共2項。其中,《多復變中若干問題的解決》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獲獎人是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向宇;《
4月16日,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和北京大學共同舉辦的陳嘉庚科學獎報告會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舉行,這是繼2009年4月18日和11月11日的兩場報告會以來第三次面向公眾的學術報告。 2006年度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晶體學家在會上以“漫漫路上——我的科研經歷與感悟”為題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共有6個項目獲獎,6名青年科學家獲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同日,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頒發,鋼鐵冶金專家、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29位工程科技領域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學家和
編號 獎種名稱 等級
5月30日,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北京大學教授江穎等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這兩個項目被科學家們昵稱為“陳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在科技界得到廣泛好評。作為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在怎么做好科
5月30日,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北京大學教授江穎等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這兩個項目被科學家們昵稱為“陳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在科技界得到廣泛好評。作為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在怎么做好
8日下午,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昌召開,會上揭曉了2018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的獲獎情況。記者了解到,2019年9月30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批準,授予2018年度省自然科學獎45項、省技術發明獎14項;省科技進步獎91項,共計150項。東華理工大學陳煥文教授作為唯一的獲獎
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獎勵大會召開,共有11位個人和154項成果獲獎。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杰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 獲獎評語: 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
12月15日,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和青年創新人才齊聚一堂,共論全球科技前沿和創新趨勢。丁肇中、許寧生和劉輔華向盧煜明頒發證書及獎杯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第四
9月19日下午,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薛其坤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據了解,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發起,旨在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
10月30日上午,“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簡稱趙九章科學獎)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揭曉。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辛金元博士、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付廣裕博士、山東大學陳耀博士、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陸其峰博士分別獲得大氣物理、地球物理、空間物理、空間探測領域趙九章科學獎。 2017年度“趙
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5-201科技進步獎1(內部公告)鮑文,崔濤,常軍濤,秦江,周偉星,于達仁,唐井峰,牛文玉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202科技進步獎1復雜高
論道全球科技前沿 與青年對話創新未來 12月17日,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三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開幕。世界一流科學家齊聚一堂,論道全球科技前沿和創新趨勢。 2017“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
2019年9月7日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第九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終評選出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獎者15位,其中:野外獎8位,科研獎5位,教師獎2位。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是面向全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層次的地質科學獎,一人只能獲得一次,并作為終身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逢單數年評獎)
北京時間2018年5月31日消息,三位在基因編輯技術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科學家獲得2018年卡弗里納米科學獎(The Kavli Prize in Nanoscience),其中包括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 Doudna和立陶宛科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 333 號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已經2019年12月24日市第五屆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唐良智 2020年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
為了促進我國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及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促使生物技術產業的領軍人物不斷涌現,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談家楨生命科學獎”。2017年度“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按照《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章程》和《談家楨生命科學獎評選辦法》開展工作,共收到82份申請材料,經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管理辦公室的資
論道全球科技前沿 與青年對話創新未來 12月17日,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三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開幕。世界一流科學家齊聚一堂,論道全球科技前沿和創新趨勢。 2017“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
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7-231科技進步獎2超大噸位轉體施工橋梁建造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王景全,張文學,蔡建國,薛紅云,錢桂楓,梅大鵬,王新國,謝曉慧,秦寶來,姜新華,程飛,劉俊,鄒向農,馮宇,戚家南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
為了促進我國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及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促使生物技術產業的領軍人物不斷涌現,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談家楨生命科學獎”。2017年度“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按照《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章程》和《談家楨生命科學獎評選辦法》開展工作,共收到82份申請材料,經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管理辦公室的資
2015年菠蘿科學獎在杭州揭曉,共有9個獎項。這是菠蘿科學獎的第四次亮相。頒獎現場 醫學生物獎:有血緣關系的猴子長得更像 獲獎者: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學研究所路紀琪教授團隊。 路紀琪教授團隊用五個月時間,為太行山三個母系的26只獼猴拍攝了一系列面部的照片,并運用數學方法進行了面部相似度
2016年諾貝爾獎即將頒獎。日本近年來出現的諾獎“井噴”現象引人深思。 自今年諾獎科學獎評審結果揭曉后,日本已有22人榮獲諾貝爾科學獎(含兩名日裔美籍物理學獎得主)。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17年里,日本平均每年都有1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獲獎人數僅次于美國,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創立的,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于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央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又設立了瑞典央行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 到201
獲獎者段安民(右二)、王志(右三)、劉穎(右四)、王宇(右五)和頒獎嘉賓合影 2015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簡稱趙九章科學獎)10月14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揭曉。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段安民博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志博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