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我國耕地質量內在懸殊差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從南到北縱貫7個氣候帶,從東到西橫跨4000米高差,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也不相同。 我國耕地便是廣泛分布于如此多樣化的本底條件下,既有雨熱同期、風調雨順下的雨養農業,又有完全依賴灌溉的綠洲農業;既有高度規模化、機械化經營的連片農場,又有錯落有致的細碎梯田;有的耕地土壤肥沃,“一兩土二兩油”,有的耕地卻土壤貧瘠,退化嚴重。這些多樣化特征決定了我國耕地質量存在懸殊的內在差異,耕地保護絕不能“一刀切”。耕地生產力形成的基本條件 一是氣候條件。農作物生產的本質是光合作用,光、溫、水是農作物生長的“能量源”,耕地資源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農業氣候資源的豐沛程度和可利用程度。因此,氣候條件是決定區域耕地質量水平的基準因素。從這個視角來看,穩定南方、沿海耕地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其氣候資源是耕地保護的重要職責。 二是土壤條件。土壤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空氣和水分,并支撐植株穩固......閱讀全文
為耕地土壤撐起“保護傘”
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事關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因而備受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2015年開始,在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的資助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湖南現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糧食耕地的土壤墑情監測方法
土壤墑情對糧食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對糧食耕地的土壤墑情監測的實驗時,選擇樣方是調查土壤墑情的主要場地,要求在耕地條件與土壤類型方面具有良好的代表。測定田間持水量田間持水量是衡量土壤墑情的一個重要參數,是在地下水位較低,毛管懸著水含量最大且不與地下水相連接時的土壤含水量,是農作物可利用土壤有效水
土壤鹽分計指導合理的耕地土壤開發和利用
鹽堿地主要分為原生鹽堿地和次生鹽堿地,其中次生鹽堿地主要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灌排制度導致的土壤鹽堿化。近年來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土地,導致土壤鹽堿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為避免這種情況持續惡化,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利用土壤鹽分計來進行檢測和治理以及生產指導,成為了現代農業領域的重點工作。????? 土
土壤污染危及耕地紅線-0.5億畝耕地已不適于耕種
今年,從北京的霧霾天,到蘭州的自來水苯超標,引起了公眾對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關切和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而一種“看不見的污染”——土壤污染,卻容易被公眾尤其是城市居民忽視。民以食為生,土壤污染對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影響,值得全社會高度重視。 我國當前的土壤污染有多嚴重?由環境保護局和國土資
聚焦耕地保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飯從糧來,糧從地出。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黨的十八
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專用土壤養分速測儀
PJ-TSY實用型土壤肥料養分速測儀 一、測試項目:? 土壤銨態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酸堿度(pH試紙法)、以及鈣、鎂、硫、硼、氯、硅等微量元素; 肥料氮、磷、鉀、有機質。 二、技術指標:? 1.電源:交流電:180V~240V、50赫茲;直流電:5V~12V(儀器內置鋰電池) 2.
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專用土壤養分速測儀
一、測試項目:?土壤銨態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酸堿度(pH試紙法)、以及鈣、鎂、硫、硼、氯、硅等微量元素;肥料氮、磷、鉀、有機質。二、技術指標:?1.電源:交流電:180V~240V、50赫茲;直流電:5V~12V(儀器內置鋰電池)2.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3.穩定性:三分
退耕地土壤水分綜合指標評價方法
在我國西北不封的干旱情況十分的嚴重,尤其是侵蝕嚴重的干旱半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水分不僅是土壤侵蝕過程植物生長和植被恢復的主要影響因子,也是重要的農業水資源。在干旱半干旱地黃土區,深厚的黃土層(一般厚度達50~200m)蓄積大量的水分形成了土壤水庫”,“庫”中的初始條件,也是植被恢復的主要制約因子
“耕地土壤生物功能分析方法”培訓會在南京土壤所召開
7月10日,由農業部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主辦的“耕地土壤生物功能分析方法—基因芯片及高通量分析技術”培訓會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功召開。耕地保育學科群各單位有關專家、代表共40余人參加了本次培訓會議。培訓會議由農業部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孫波研究員主持。 南京土壤所副所長蔣新首先致會
嚴守耕地紅線,遏制耕地減少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國洪在此間透露,近年來,通過采取“穩住總量、優化布局、壓實責任”等一攬子措施,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據悉,2022年全國耕地面積達19.14億畝,較上年末增加約130萬畝,已連續兩年實現耕地總量凈增加。 堅定不移推進節約集約,毫不動搖嚴守耕地紅
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耕地土壤質量堪憂-工礦區問題突出
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采油區、采礦區、污水灌溉區以及干線公路兩側150米內,都是污染重災區。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顯示-二成耕地土壤污染超標
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向媒體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表層土壤鎘含量增加明顯 根據國務院決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
退耕地土壤水分綜合指標的評價方法
在我國西北不封的干旱情況十分的嚴重,尤其是侵蝕嚴重的干旱半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水分不僅是土壤侵蝕過程植物生長和植被恢復的主要影響因子,也是重要的農業水資源。 在干旱半干旱地黃土區,深厚的黃土層(一般厚度達50~200m)蓄積大量的水分形成了土壤水庫中的初始條件,也是植被恢復的主要
土壤養分速測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耕地質量建設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是提高農業生產成效,提高農業生產品質,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針對于不同地區的農業特定,各地都提出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的方針,并詳細規劃了建設方案。其中,解決施肥不合理的問題,是重中之重。而土壤養分速測儀作為測定土壤養分的專業儀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科學施肥的重
土壤養分速測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耕地質量建設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是提高農業生產成效,提高農業生產品質,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針對于不同地區的農業特定,各地都提出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的方針,并詳細規劃了建設方案。其中,解決施肥不合理的問題,是重中之重。而土壤養分速測儀作為測定土壤養分的專業儀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科學施肥的重
今年全國詳查土壤污染-重污染耕地調整種植結構
今年,環境保護部門將著力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并組織實施,重點是實施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開展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建設6個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示范區。這是記者從9日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此外,還將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和土壤
想提升耕地質量,農業土壤肥料養分儀少不了
耕地質量的提高是農業繁榮的重要基礎,保護和改善耕地的土壤質量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之一。在此過程中,農業土壤肥料養分儀是*的,因為它用于土壤養分的檢測,而專業的分析儀器一方面可以針對土壤養分狀況,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土壤養分狀況可以指導科學施肥,科學地培育生育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
脫硫廢棄物改良堿化土壤可增億畝耕地
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對土地的強勁需求,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岌岌可危。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分布著數以億畝計的鹽堿土地,存在巨大開發潛力。清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利用燃煤煙氣脫硫廢棄物改良堿化土壤,可以最終實現為國家增加一億畝耕地的目標,同時
土壤養分分析儀對退耕地不同植被特征的研究
在很多的研究中應用現代科技儀器土壤養分分析儀探 討黃土丘陵區退耕地上不同植被配置類型及其在不同生長狀況下對土壤養分效益的影響,為今后黃土丘陵區退耕地植被建設中植被配置提供理論依據。以黃土丘陵區 退耕地上主要造林樹種(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地、刺槐沙棘混交林地)為研究對象,對3種不同植被配置類型及其在
全國“高精度數字土壤”建成-耕地狀況一目了然
以100米×100米(1公頃)為單元,全國耕地土壤狀況通過數字化呈現,一目了然。中國農科院6日宣布,由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完成的覆蓋全域的中國“高精度數字土壤”,歷時21年建成。 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農科院資劃所研究員張維理介紹,數字土壤是利用“3S”,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
我國部分耕地已受污染-應完善標準體系改善土壤環境
土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國耕地已有一部分受到污染,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危害人體健康。如何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土壤環境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完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的仍是國家環境保護部門1995年頒布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農業部通報30年來首次全國耕地土壤普查情況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部今天通報30年來全國首次耕地土壤普查狀況。目前我國土壤肥料利用率仍處低位,不合理施肥情況嚴重,肥料區域大配方亟待推行。 此次普查是1979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農業部首次對全國耕地土壤進行全面體檢。根據農業部門在各地累計采集1798萬個土壤樣品的化
撥開土壤污染迷霧:重金屬污染耕地或達1/6
撥開土壤污染迷霧:大冶礦區、長株潭工業區耕地鎘鉛超標 兩年之前,73歲的崔靜珍在自家門前開辟出一小塊空地,改造成一個小菜園。每天早晨,他和老伴兒都要來地里認真打理,“現在市場上的蔬菜水果有大量的農藥殘留,我們想自家種的東西不加任何農藥化肥,吃著放心。” 然而,就是這塊她認為毫無食品安
耕地負載逐年加大-耕地質量下降不容忽視
近日,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下達2013年耕地質量保護項目資金的通知,明確提出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評價、耕地質量監測等方面的用途。耕地質量下降的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介紹,當前,我國耕地既存在數量問題,也有質量問題。從數量上看,我國耕地面積18.26億畝,人均
武漢植物園在退耕地土壤固碳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由于土壤固碳潛力巨大,增加土壤碳固存被認為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植被產生的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機碳的主要來源,因此研究凋落物和根系的產量與分解,能從“碳輸入”的視角,為揭示土壤固碳過程和機理提供重要信息。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系統生態學課題組張克榮博士在張全發研究員的指導下,以秦嶺地區
如何讓耕地更健康更綠色?專訪土壤學專家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是我國著名土壤學專家,他長期致力于我國土壤的研究治理和保護工作。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
四部門回應土壤污染:耕地污染不可逆是少數現象
11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說,2011年以來,“砷毒”“血鉛”“鎘米”等事件頻發,讓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眾事件之一,土壤污染及其造成的糧食安全、國民健康等問題引發了公眾的擔憂甚至恐慌。 “目前全國
習近平強調-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7月20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
耕地污染重在防控
有報道稱,我國耕地土壤污染規模呈擴大之勢,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毒米、毒菜事件時常發生。耕地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不僅會造成經濟效益的損失,更會發展成為難以恢復的生態危害。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感覺滯后性和累積性。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不僅治理難度很大,而且成本很高。因此,必須強化污染防控。
“三問”耕地保護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并特別強調,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耕地保護繼續“加碼”,直指科學管理、科學保護的本質。一問:為何需要明確耕地本質?耕地并不難辨識,如果耕地連作物都不生長,一定不是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