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存在“唯論文”或獎勵論文發表將被處理
9月2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 針對黃力委員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作出了詳細答復。 科技部表示,將持續對項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評價活動中的“四唯”做法開展清理,防止“四唯”清理走過場、再回潮。 同時,對落實不力、存在嚴重“唯論文”問題或存在獎勵論文發表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采取約談、通報批評等方式予以處理并責令整改。 以下為答復全文: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國科提案監〔2020〕第50號黃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2018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項目評審驗收、科技人才評價方式等全流程提出了要......閱讀全文
科技部:存在“唯論文”或獎勵論文發表將被處理
9月2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 針對黃力委員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作出了詳細答復。 科技部表示,將持續對項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評價活動中的“四唯”做法開展清理,防止“四唯”清理走過
科技部發文!破除“唯論文”導向,明確重點評價學術價值
今天(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國科發監〔2020〕37號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
破除“唯論文”導向 加快完善科技評價制度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的相關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臺的背景和目標?各項具體措施怎樣落實到位?就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負責人。 問:出臺《若干措施》基于什
遼寧 落實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措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技部印發的《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國科發監〔2020〕37號)文件精神,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科技計劃項目、科技獎勵、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的導向,日前,遼寧省科技廳會同東北大學研究探討破除科技評價中
科技部重拳出擊9項措施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國家科技獎勵、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
分類評價改革已見成效 唯論文導向如何扭過來
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論文成為唯一的科研評價指揮棒。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經費投入穩步增加、儀器設備更新換代,我國科技“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軟件”環境改善則相
時評:破除“唯論文”積弊
“唯論文”的做法,必然導致學人與實踐相脫節。做無數手術的不如寫幾篇論文的,也就使人難免內心不平,甚至使做手術只有那些有良知的老實人愿意干,精明人都以寫論文為晉升階梯。 發表論文,意味著擁有一定的學術能力與科研水平。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倘若凡事皆與論文掛鉤,以論文為指揮棒呢?當下中國,便正在
論文的“唯”和“不唯”:誰要“唯”,誰“不要唯”
如何才能在國際化的大潮流下,贏得中國科技國際話語權和中文期刊共同發展和繁榮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許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堅持質量第一,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中國人見面寒暄常說“你吃飯了嗎?”因為民以食為天,寒暄語體現了“有飯吃”的重要性。在當今的學術界,大家常用的寒暄變成了“最近發論文了嗎”。如果發
“唯頭銜”“唯論文”怪圈緣何難破
打破人才評價唯論文、唯職稱、唯獎項傾向,不能簡單以學術頭銜配置學術資源,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再次明確了一系列改進人才評價的具體措施。 自2016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
評論:不唯論文論英雄
學術論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載體,科研人員把論文發表在專業期刊雜志上、與同行交流切磋,這本來是國際學術界的通行做法。大部分從事科研的人也認可論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學術的真實水平;從管理者的角度看,“數論文”也是相對簡單易行的考核方式——所有這些因素,都使論文演變為科研考核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