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報道,一項研究顯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飲食不良,可能導致平均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國家之間,有大約20厘米的差距。 報道稱,這項研究發布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由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進行。 該團隊分析了1985年至2019年的2000多項研究,涉及6500多萬5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數據。結果顯示,作為健康和飲食質量指標的兒童及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在世界各地差異巨大。 其中,各國及地區的19歲男孩之間的平均身高差距,可達20厘米甚至更多。 研究發現,2019年,荷蘭、黑山、愛沙尼亞和波黑的19歲男孩,平均身高最高,東帝汶、老撾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的男孩平均身高最矮;荷蘭、黑山、丹麥和冰島的19歲女孩,平均身高最高,危地馬拉、孟加拉國、尼泊爾和東帝汶的女孩平均身高最矮。 另外,研究還考察了體重身高指數(BMI)。在一些國家,兒童在5歲時就達到了健康的BMI,但......閱讀全文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u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100多萬女性進行長達近20年的研究后發現,中年的肥胖或與晚年較高的癡呆癥風險有關,然而不良飲食和缺乏鍛煉卻與癡呆癥風險增加無關。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研究者Sarah Flo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報道,一項研究顯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飲食不良,可能導致平均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國家之間,有大約20厘米的差距。 報道稱,這項研究發布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由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進行。 該團隊分析了1985年至2019年的2000多項研究,涉及6500多萬5至
《英國泌尿學雜志》刊登韓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無名指長的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會增加3倍,這一研究結果為男性前列腺癌早期篩查開辟一個新途徑。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但是,前列腺癌的發病為何和手指長度也有一定關系?前列腺癌的發病誘因又是什么?
本月,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項研究中,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兒童晚上8點后吃晚餐與肥胖沒有顯著聯系。先前的研究表明,進食的時間對晝夜節律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食物在體內代謝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增加。 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16
很多研究總是會告訴你鍛煉對機體健康有多重要,其不僅能幫助抵御心臟病、中風、糖尿病以及很多癌癥(乳腺癌和結腸癌等);但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對于更廣泛的癌癥群體而言,一個更重要的預防性因素則是體重指數(B
【1】The Lancet:新型復合藥物制劑有望實現四合一功效 明顯降低人群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doi:10.1016/S0140-6736(19)31791-X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一種將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宣布停止西布曲明類減肥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對于大多習慣自行使用減肥藥的人來說,似乎少了一個快速減肥的方法。內分泌專家告訴記者,減肥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必須從飲食控制和堅持運動著手,服藥和手術只適合個別人。只有“超級胖子”在飲食和運動都無法控制體重
根據日前發表的兩項挪威研究,對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妊娠期服用二甲雙胍增加后代兒童期肥胖或超重的風險增加。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甚至肥胖女性越來越多,大大增加了二甲雙胍妊娠期處方率。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降低PCOS相關并發癥的風險。盡管二甲雙胍可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后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余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
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除了富含糖分和脂肪,還有助于增強生命活力、穩定血壓和緩解咳嗽,甚至還能預防皺紋,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當然巧克力吃多了也有壞處,最明顯的就是損壞牙齒,研究人員也通過研究發現,吃紅酒巧克力可能會導致偏頭痛發生。 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和巧克力有關的研究,來告
我國目前確診的慢性病病例數達到了2.6億,這些患者中,很多都存在吃上的問題。昨天,“安利紐崔萊營養中國行”走進江蘇,在南京分站活動上,營養專家披露了一些調研數據,8年來,城市居民的腰圍粗了1.4厘米,江蘇人情況也不容樂觀,有調查數據顯示,江蘇居民十年吃肉量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同樣高水平的油鹽消費,
近30年來,肥胖呈全球化的流行趨勢。全球約有14.6億成人超重,其中2.05億男性和2.97億女性肥胖,目前肥胖癥與吸煙、飲酒并列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危險因素。然而面對肥胖我們有些人認為這只是身材問題,而不在意外貌,就可以放任自己。 如果你認為美觀這一減肥理由不能給到很大的觸動,那么今天我
近30年來,肥胖呈全球化的流行趨勢。全球約有14.6億成人超重,其中2.05億男性和2.97億女性肥胖,目前肥胖癥與吸煙、飲酒并列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危險因素。然而面對肥胖我們有些人認為這只是身材問題,而不在意外貌,就可以放任自己。 如果你認為美觀這一減肥理由不能給到很大的觸動,那么今天我
每逢佳節胖三斤,春節一過,不少女性感到自己身上又添肉肉了,新一輪減肥計劃已在醞釀之中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減肥亦是如此。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專家指出,減肥時沒有無緣無故的變瘦,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反彈,找到病灶,有的放矢,才能保持減肥成果不反彈。 專家指出,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要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非常提倡母乳喂養,他們認為這不光有益于后代健康,而且對于目前本身而言也非常重要,有研究人員表示,與有母乳喂養女性相比,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18倍,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1.30倍。目前,母乳喂養在中國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且很多城市,如北京、青島和福州等地
根據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結果,女性從事的體育活動量與她們早期絕經的風險無關。 到目前為止,關于身體活動與更年期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存在矛盾,一些研究表明,活動量較大的女性在45歲之前進入更年期的風險較低,而其他人則發現了相反的證據。 然而,于周三發表在世界領先的生殖醫學期刊之一《Human Rep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讓很多消費者開始懷疑是否值得花很多錢來購買沒有農藥的有機食物,這項發表在國際雜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攝入一般食物的人群而言,那些選擇有機食物超過4.5年的人群患癌癥的幾率會稍微下降,尤其是淋巴瘤和絕經后乳腺癌。圖
一體化設計,安裝維護簡單。機器安裝有移動輪,移動方便,并且機身可以折疊,外出體檢方便攜帶。智能化程度高。本機整個測量操作過程,全程都有語音和視頻操作引導自助操作,全自助化測量,極大的減輕的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功能全面。可以測量身高、體重、BMI(人體體質指數)、體型判斷、血壓、脈率
近日,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童年智商越高,人的壽命越長。科學家研究了1936年在蘇格蘭出生的33536名男性和32229名女性的資料,這些人在11歲時都做了智商測試,并且都能找到截止至2015年12月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冠心病,中風,特定癌癥,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
肥胖的標準測量方法--身體質量指數(BMI)--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計算的。體重指數在25到30之間意味著一個人超重。對30歲及以上的人而言,肥胖是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自1975年以來增長了3倍,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缺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與肥胖有關的一個基因,若抑制該基因表達,即使攝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變胖。 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名為“ARIA”的基因具有妨礙脂肪燃燒的功能。在實驗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ARIA”基因表達被抑制的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II型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和死于癌癥,但是,以前的研究幾乎全部集中于西方人。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亞洲人的糖尿病發病率正在迅速增長。而且,有研究顯示,相比于西方人,亞洲人更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并且發生糖尿病。之前也有研究預示亞洲糖尿病患者比西方患者更容易
Health:兒童肥胖都怪父母 兒童肥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健康危機,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率在發達國家和城市化地區急速上升。兒童肥胖的后果是直接的、長期的,將導致身體問題(心血管疾病和肌肉骨骼障礙)、情感問題(自卑和抑郁)和社會問題(恥辱感、社會邊緣化、歧視)。 在2001年和2
隨著全球多種傳染疾病,和慢性病的逐漸增多,公眾對健康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最新一期(9月12日)的Science雜志特別推出了“Global Health”專刊,邀請多位專家對目前全球健康形勢,所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哪些技術方法有助于改善健康面貌等多個方面進行點評。其中一篇評論特別探討了中國居民鹽分
聽過熬夜讓人胖,壓力催人肥,但你有想過,即便好好睡覺、睡著了也可能會發胖嗎?這似乎不科學?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大型研究就首次發現,夜間睡眠環境中的人造光線與體重增加有關,研究結果最新發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 以前有研究表明,夜班工作的人群容易發胖。
“人類生來就更適應晝夜分明的自然環境。” 聽過熬夜讓人胖,壓力催人肥,但你有想過,即便好好睡覺、睡著了也可能會發胖嗎?這似乎不科學?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大型研究就首次發現,夜間睡眠環境中的人造光線與體重增加有關,研究結果最新發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
通常認為高熱量飲食和久坐不動是造成肥胖流行的最常見原因,因此它們也成為預防肥胖的主要目標。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光污染日趨嚴重,與此相對應的是,肥胖率也顯著增加。來自動物的實驗表明,夜間光照可能對褪黑素信號轉導、睡眠中斷和晝夜節律產生直接影響,這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但到目前為止,晚上暴露于人
眾所周知,高鹽攝入量與血壓升高(BP)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研究報道高鹽攝入與超重/肥胖相關,并提出一個假設,鹽攝入可能是成人超重/肥胖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之前的結果研究存在爭議。 2019年5月2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趙連成及美國西
肥胖者減掉13%的體重,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能減少42% ~44%;睡眠呼吸暫停減少22% ~27%;高血壓減少18%~25%;血脂異常減少20%~ 22%…… 這項于歐洲及國際肥胖大會(ECOICO 2020)發表的研究,是第一個在臨床實踐中量化減肥對肥胖相關疾病益處的研究。
據報道,研究發現,過高或過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多種疾病因素引發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其中BMI介于21至25時,人們死于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最低。研究結果發表于新一期《柳葉刀 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志》上。 負責研究的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副教授巴斯卡蘭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身體質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