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研究組和上海市胸科醫院教授何奔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以A Suite of New Dre-recombinase Drivers Markedly Expands the Ability to Perform Intersectional Genetic Targeting為題,在線發表在Cell Stem Cell上。該研究系統建立了雙同源重組酶介導的譜系示蹤及遺傳靶向新技術,并利用新技術發現成體脂肪干細胞(PDGFRa+PDGFRb+細胞)。該研究創建的遺傳新工具和策略適用于多種組織器官的發育、疾病和再生等研究,為深入了解器官發育,組織穩態和再生過程中細胞起源及命運調控機制提供了更好的遺傳工具。 闡明器官發育與組織再生中細胞起源和命運調控機制對深入了解體內細胞命運可塑性具有重要意義。Cre-loxP等同源重組酶介導的遺傳譜系示蹤及遺傳靶向操作技術是揭示體內細胞生......閱讀全文
2019年12月份即將結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也可通過攝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生長 doi:10.1016/j.cell.2019.11.00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一項對靶向干細胞治療的新研究表明,一架可遠程控制的微型機器人細胞運輸器能夠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上重新組織干細胞巢,以指導干細胞的定向譜系分化。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討論了該微型機器人在開發具有嵌入式功能的活性微載體,用于控制
靶向干細胞治療研究新方法:3D打印微型運輸機器人“智能”孵育干細胞一項對靶向干細胞治療的新研究表明,一架可遠程控制的微型機器人細胞運輸器能夠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上重新組織干細胞巢,以指導干細胞的定向譜系分化。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發表的一
骨骼是一種精密而活躍的器官,它由骨、軟骨、脂肪、成纖維細胞、神經、血管和造血細胞的多種組織構成,且具有一定的再生潛力。骨骼功能障礙可引發許多疾病,從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等年齡相關的常見病,到非愈合性骨骼損傷、血液疾病,甚至癌癥都可能和骨骼問題有關。目前改善骨骼功能的相關治療方案仍十分有限,主要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生酮飲食或高脂肪飲食的意外效果:高水平的酮體(ketone body),即脂肪分解產生的分子,有助于腸道維持大量的成體干細胞,這是對于保持腸道內壁健康至關重要。他們還發現即便在沒有攝入高脂肪飲食的情形下,腸道干細胞會也產生異常高水平的酮體。這
在衰老的過程中,尤其是女性絕經后,本來應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細胞譜系轉向骨髓脂肪細胞,導致骨質疏松癥。然而,我們對這種細胞譜系決定開關的細胞內在機制知之甚少。microRNA(miRNAs)的轉錄后調控在MSCs的分化和骨穩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第四軍醫大學的金巖教授,帶領其團隊,
日前,來自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間接譜系轉換”的細胞重編程新方法,能從成熟細胞中獲得干細胞,被認為是超越了“iPS”的新技術,那么這項技術能夠跨過再生醫學的屏障嗎? 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細胞的分化過程曾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而重編程技術能夠迫使成熟細胞接受新命運而“返老還童
之前的文章《脂肪,你好——你是誰?從哪來?要干嘛?》中提到過,脂肪組織,包括主攻儲能的白色脂肪和擅長產熱的棕色脂肪,對維持機體的物質和能量平衡發揮著極其重要且精準的調控作用。然而,當人們掙扎著走出溫飽線,從面帶菜色到體態豐腴,不愁吃穿、衣食無憂的生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肥胖。越來越多的
截至2018年5月,繼第一批七家機構的8個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之后,又有十家機構的12個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按照《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國衛科教發〔2015〕48號)的規定完成備案。其中,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已備案項目“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心梗注射液’移植治
造血干細胞(HSC)微環境對HSC的功能維持和損傷修復有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然而由于骨髓微環境構成的復雜性,HSC骨髓微環境的研究領域一直存在眾多爭議。美國Stowers研究所李凌衡及David Scadden兩課題組最早發現骨內膜區域的成骨(或其前體)細胞【1, 2】,Sean Morriso
肺癌被認為是全球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有效率十分必要。發現高效肺癌生物標志物運用于臨床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介紹幾種有研究前景的肺癌生物標記物。腫瘤標志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
日 期 時 間 會 議 內 容 11月10日 08:30-17:00 會議注冊 11月11日 08:30 集體照 08:30-12:00 開幕式和主題論壇 12:00-13:00 午餐
脂肪細胞這東西,除了那些幫助傷口愈合的小肥肉,恐怕沒幾個人喜歡。它在我們體內,除了儲存脂肪,讓我們看起來更“豐滿”之外,還會造成慢性炎癥,增加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不過,如果這些脂肪細胞是從更不受歡迎的細胞轉化來的呢?比如癌細胞? 近日,巴塞爾大學的Dana Ronen和Gerhard
生物通報道: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頡偉研究員,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2008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圣地亞哥Ludwig腫瘤研究所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包括表觀遺傳學、基因組學和生物
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節染色體結構
干細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始于1968年,當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術,其有效成分是造血干細胞。造血干細胞移植此后被大量用于治療某些惡性血液病和腫瘤,而造血干細胞的來源逐漸從骨髓替換為外周血,進而是臍帶血。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采用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
機體組織很可能啟用多種機制來更替喪失的細胞。 自從骨髓移植技術鎖定于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這種不可思議的多能性實體細胞(可形成幾乎所有的血細胞)之后,它的理論就開始深入人心了。HSC的“自我更新”能力遵循著層次分化路徑進行,包含嚴格編排的事件流。
圖1 腸隱窩中的干細胞:Lgr5細胞(綠色)位于腸隱窩基底,數量多且具有增殖性(圖中紫色部分為膠原蛋白) 機體組織很可能啟用多種機制來更替喪失的細胞 自從骨髓移植技術鎖定于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這種不可思議的多能性實體細胞(可形成幾乎所有的血細胞)
10月20日,EBio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與健康院)丁秋蓉研究組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勞遠至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Screening of FDA-approved drugs identifies sutent as a modulator of UCP1 e
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SETD2介導的組蛋白H3k36三甲基化修飾在骨髓間質干細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命運決定中的作用,建立了骨骼系統衰老的小鼠模型,并揭示了骨質疏松癥治療新靶標。 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 Plos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鄒衛國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H3K36 trimethylation mediated by SETD2 regulates the fat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
文章導讀: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周學東和袁泉研究組,聯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林水賓團隊合作研究共同揭示了Mettl3介導m6A RNA甲基化調控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骨質疏松癥命運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以Mettl3-mediated m6A RNA methylation regulat
概述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
5. m6A對于PTH功能是必不可少的Mettl3敲除的小鼠經PTH處理后骨重塑未見明顯增強,證實敲除Mettl3可減弱PTH誘導的成骨作用。PTH除了在成骨過程中顯著富集外,還能抑制脂肪細胞分化,促進骨形成。PTH間歇性注射顯著降低了Mettl3敲除小鼠體內MAT的積累,但很難逆轉Me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低溫保護劑諸如二甲基亞砜(DMSO)、甘油和丙二醇等已經被廣泛用于冷凍保存細胞和組織。DMSO是細胞保存中最常用的滲透型冷凍劑,但它對細胞也存在一定的毒性,常溫下能使胞內蛋白變性。DMSO導致的不良反應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實。在一些臨床治療案例中,注射了含有DMSO的造血干細胞的病人表現出惡心、頭痛、
2018年,Anversa實驗室超過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這一事件對于心肌細胞治療領域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在過去的18年間,許多醫生和科學家以此不實結論花費數年進行的科學研究變得毫無意義,不僅使病人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在該領域里投入的數百萬計資金也付之東流。然而,骨髓細胞或者是成體駐留的心肌
很多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及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觀點僅限于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然而隨著時間推進,科學研究在不斷在發展的同時,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會層出不窮,很多教科書中的觀點也會被覆蓋更新,很多傳統認知也會被替換。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書或挑戰傳統認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