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發院士倡導這種“硬核”操作
7篇PNAS論文都帶中文署名! 自2015年起,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7篇論文都帶有中文署名!這樣的硬核操作,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帶領的研究組。 該研究組最近一篇同樣操作的論文在PNAS上發表后引發關注,因為這樣的署名方式對于國內課題組來說并不常見。 張啟發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有時看到自己姓名的拼音中姓和名被倒置,“總覺得有點委屈”,也為了避免只使用漢語拼音而產生誤會,于是加上了中文署名。 張啟發告訴記者,他是在偶然嘗試中發現帶上中文署名也可以順利發表論文的。而《中國科學報》從PNAS處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PNAS就已為作者提供這種選擇。希望自己的名字以非拉丁字符出現的作者可以使用這個選項。” 這樣的做法能否成為慣例?《中國科學報》還就此采訪了《中國物理快報》(CPL)、美國物理學會(APS)和《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相關人員。......閱讀全文
復旦副教授為徒爭署名:不讓學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
復旦大學“70后”海歸副教授鄭磊這幾天“火”了。他與研究生合寫的一篇論文,被國內一家核心期刊約稿,不料在最后發表前,對方突然提出碩士生不能聯合署名,只能保留導師自己的名字。溝通未果后,鄭磊果斷做出了“不讓學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的決定。 鄭磊近日把這段“不公”遭遇發上了朋友圈,本來只想吐吐槽,
論文署名是不是搶榮譽?
署名作者有多有少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么?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么?署名作者如何排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關于科技論文署名的思考見解。
你憑什么在論文中署名?
? 一項對上千名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關于哪些研究貢獻能讓參與者在一篇學術論文中獲得作者身份的觀點在不同學科間明顯不同,甚至在同一領域內也是如此。超過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將作者身份授予那些詮釋數據或者起草手稿的人。但近一半受訪者幾乎從不或者只是偶爾將作者身份授予籌集經費的人。
你憑什么在論文中署名?
一項對上千名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關于哪些研究貢獻能讓參與者在一篇學術論文中獲得作者身份的觀點在不同學科間明顯不同,甚至在同一領域內也是如此。超過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將作者身份授予那些詮釋數據或者起草手稿的人。但近一半受訪者幾乎從不或者只是偶爾將作者身份授予籌集經費的人。
曾有多少師徒,最后因論文“署名”恩斷義絕
廣大碩博群體在校期間,一定少不了需要發表專業領域的科研論文,而在論文的發表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十分敏感:文章作者署名。 說到這里,想必很多朋友們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吧? 有的研究生在論文一作署名上吃了虧、受了委屈,但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畢竟涉及到一作,利益相關的大多是自己的導師、領導,甚至有
PEGASUS-TOF中文樣本
是LECO公司全二維氣相-TOF質譜的中文樣本。 PEGASUS TOF中文樣本
A翻譯成中文
一、事由 今天2012年5月9日《北京青年報》C1版《天天副刊》,刊登了晉平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一次我的一個外國朋友問我“知道ABCD的A翻譯成中文是什么嗎?”在我滿頭霧水之后告訴我“A翻譯過來就是假的意思。”因為他在這里買的假貨都叫A貨。在豐富了知識的同時,我被他的幽默感嚇著
科技期刊應嘗試審稿人署名
稿件的鑒審對決定論文是否發表及其質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外正規的學術期刊都把同行專家審稿作為評價稿件學術質量的關鍵環節,能被學術期刊尤其是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聘為審稿專家,意味著一種學術榮譽和公認的學術地位。但現實中,同行審稿除依靠自己的學識能力和理性思維之外,還不可避免地受主觀意識、心理狀態、品德
探討:現在的論文作者署名方式公平嗎?
學術界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聽說過誰誰誰在論文署名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又或者他自己就有過切身遭遇。但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目前這種反映作者貢獻的方式已經大大困住了用交叉學科方法破解難題的腳步,由此形成的負反饋環也會妨礙研究進步。Gretchen L. Kiser 科學家普遍承認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正變
《求是》雜志發表馬曉偉副部長署名文章
公立醫院是各國普遍采用的保障和增進公民健康的制度安排,我國在新中國成立伊始即建立了公立醫院體系。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公立醫
中科院就論文署名發出誠信提醒
4月24日召開的中科院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議發出《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提醒全院科研工作者在學術論文署名中注意并改正一些常見問題或錯誤,以高度的責任心,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文件指出,應堅持對參與科研實踐過程并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學者進行署名,反對進行榮譽性、饋贈性和
武大樊明文一論文由于署名問題被撤銷
國際學術期刊《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期刊》近日刊登一份撤銷聲明,由于其中兩位作者的署名問題,撤銷通訊作者為的一篇論文。 聲明稱,由于荷蘭內梅亨大學Walboomers XF和and Jansen JA沒有參與此項研究,沒有被告知署名并對投稿一事不知曉。經作者、期刊主編以及John Wiley
張啟發院士倡導這種“硬核”操作
7篇PNAS論文都帶中文署名! 自2015年起,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7篇論文都帶有中文署名!這樣的硬核操作,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帶領的研究組。 該研究組最近一篇同樣操作的論文在PNAS上發表后引發關注,因為這樣的署名方式對于國內課題組來說并不常見。
論文署名標注非小事-中科院發誠信提醒
寫完論文后你會準確署名嗎?某人不是作者,但對你的論文有所貢獻怎么辦?論文發表后又發現了文章的缺陷怎么處理?4月24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以下簡稱《誠信提醒》),以提醒的方式告誡全院科研工作者應注意的10個問題。 在署名問題上,《誠信提醒
一篇論文8778個作者,署名占了17頁
一篇論文有8778位作者是什么感覺?在PDF里,光作者列表就要占17頁。有人試圖把所有名字排版在同一頁,字已經小到看不清。這篇論文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對撞機合作組,刷新了他們在2015年創下的5154個作者的記錄。在粒子物理學科,像這樣大幾千人合著的論文越來越多,幾百上千作者的更是家常便
弘揚科學精神,從規范論著署名、引用和評價做起
弘揚科學精神,是當前科技界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必須秉承的思想前提。但怎樣才能將弘揚科學精神落到實處,相關機構并未給出確切的路徑。結合當前論著署名、引用和評價中的若干亂象,筆者認為,弘揚科學精神應從小事做起,宜從規范論著署名、引用和評價開始。 一段時間以來,在學術論著署名、引用和評價中
論文署名贈送行為上熱搜說明了啥
?張端鴻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近日,有網友爆料,一位剛入職四川大學的老師疑似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爆料者稱,這位教師在任職華南理工大學時,與其課題組中的一位博士生發生婚外情,并帶這位博士生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爆料者還透露,該博士生部分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系他人成果,且這些論文刊發在《自然》等國際
只認-“第一作者”!論文署名順序-“內卷”-傷了誰?
導 讀 近日,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指出,國內學術界存在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者的現象。然而,當今的科學研究已經從 “小科學時代” 進入到 “大科學時代”,而國內的評價體系還停留在前者,管理水平滯后于科學現實。 “合作、開放科學和可重復性這樣的東西推動了一個領域的發展,但推動
《科學》網站關注大陸與臺灣合作論文署名問題
8月12日,《科學》網站刊登文章,就中國大陸與臺灣科研合作署名問題進行了報道。 文章表示,中國大陸與臺灣科學家的合作已變得日益緊密,這反映出兩岸關系逐漸恢復友好,但對于在合作論文中有關臺灣科研機構的署名仍是一個問題。 文章接著詳細談到北京大學饒毅教授關于兩岸科研合作署名問題的討論(
Life-Tech-qPCR在線中文視頻
? ? ? ? Taqman Assay,實時熒光定量PCR的金標準 登入我們的網站,可直接觀看qPCR 中文視頻,了解AB在qPCR領域提供的多種產
Primer-Premier中文使用說明
Primer Premier 4.10Primer Premier4.0是由加拿大的Premier公司開發的專業用于PCR或測序引物以及雜交探針的設計,評估的軟件,和Plasmid Premier2.02一起是該公司推出的最新的軟件產品。其主要界面同樣也是分為序列編輯窗口(Genetank),引物設
PolarisQ中文操作手冊
是Thermo官方版本的PolarisQ離子阱氣質聯用儀中文操作手冊 PolarisQ中文操作手冊
趙國屏院士:一篇論文53位作者,怎么署名?
論文署名的矛盾和計較,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會遇到。只要有合作,就會涉及不同課題組,甚至國內外的不同機構。 然而,國內當下普遍存在的“三認三不認”現象,會變相鼓勵科研人員只爭第一作者、只爭第一作者單位、只爭通訊作者,給本應目標一致的科研協同與合作摻了沙子。
慘痛教訓!因為論文署名,我和好友鬧翻了
親兄弟,明算賬。一起搞科研的合作者們都應將此奉為圭臬。它可以避免在合作論文署名排序的過程出現爭議。這不,阿聯酋哈利法大學的助理教授納伊姆(Naim Rashid)就曾經兩次碰到這樣的糟心事,甚至和好友都鬧翻了。近日,他在Science職業生涯上發文,詳細記述了因合作論文沒有提前商量分工和署名,最終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