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頻微弱信號檢測等磁傳感器的關鍵技術,研制了感應式寬頻帶磁傳感器原理樣機,性能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由專項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在低磁無人機制作、高可靠性自駕導航儀研制、氦光泵航空磁力儀與超導航空磁力儀配套的數據預處理系統開發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該專項與企業合作研制生產的我國第一臺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本月底,該鉆機將運抵大慶油田,聯合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ICDP),實施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聯合資助的松遼盆地科學鉆探2井,計劃鉆進6600米。 ......閱讀全文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頻微弱信號檢測等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
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頻微弱信號檢測等
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
吉大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獲檢查
8月4-5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檢查小組對吉林大學負責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進展情況、財務管理以及招標采購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中期檢查。專項負責人董樹文研究員以及各類技術和財務專家共十人認真聽取了吉林大學的有關匯報,并到研發現場進行了細致考察。 該項
3.26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項目有重大進展
1月26日,由吉林大學承擔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以下簡稱SinoProbe-09)舉行2012年度成果交流會。會上,SinoProbe-09首席科學家、吉林大學“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就課題完成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匯報交流,并對研究過程中遇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正式啟動
日前,由國土資源部組織,以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黃大年為首席專家,吉林大學牽頭聯合國內相關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多個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公益性項目“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中的第九項,即“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等項目任務書簽字儀式在北京舉
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成功
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19日在北京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資源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
地球變“透明”了-我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順利通過驗收。這一項目的成功驗收,標志著我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資源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強有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深部腫瘤臨床治療關鍵技術獲突破
記者10月19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主環成功實現變能量慢引出。據介紹,這解決了深部腫瘤治療臨床試驗的關鍵技術難題。 據介紹,經過近10天的緊張調試,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主環于10月15日成功實現了變能量慢
海底實時觀測網關鍵技術研發獲新突破
由上海市海洋局推薦、上海交通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海洋局2011年度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近岸及鄰近海域海底實時長期觀測網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關鍵技術(設備)研發取得突破,觀測網實時系統示范應用穩定。 經過5年努力,項目組研發了海底接駁技術、布放維護技術等2項關鍵技術;研制了海底接駁盒
我國成立地球深部探測中心-致力于發展深部探測技術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29日成立。該中心將致力于發展深部探測技術,創新地球科學理論;開展深部地質調查,拓展能源、資源和國土資源利用空間;搭建深部探測平臺,培養人才,促進國際交流。 據介紹,該中心的五大任務包括:海陸深部地質調查與深部過程理論創新;深部礦產資源、能源富集區
中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中國提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國家戰略,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批中國科學家經過4年攻關,拿出8套“利器”,為國家“地下4000米地球透明計劃”奠定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在深
中國探月儀器水平獲突破-8種探測設備自行研制
??? 8月16日上午10點,國防科工委網站、國家航天局網站共同舉辦了“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和風險分析”的在線訪談。訪談邀請到了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網、國家航天局網站,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和風險分析等方面的
“新型特種功能關鍵材料”研發取得突破
新型功能材料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防建設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新材料領域的核心,對高新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新型特種功能關鍵材料”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開展了特高壓輸電絕緣結構件生
燒結煙氣脫硫關鍵技術獲突破
由南京圣諾熱管有限公司等共同承擔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鋼鐵行業燒結煙氣氨法脫硫關鍵技術聯合研發項目,日前在南京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不僅在燒結煙氣脫硫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解決了氨法脫硫副產品重金屬含量超標等技術難題;并在國內首次設計并建成了脫硫示范裝置。 該項目開發了燒結煙氣脫硫關
我國深部探測計劃取得系列成果
董樹文在解讀深部探測計劃部署圖 “嫦娥”奔月見證中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重大突破;“蛟龍”入海見證海洋科技深度下潛;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入地”計劃也于兩年前拉開序幕。曾經追蹤歐美國家深部探測計劃的中國地質學家,開始自主主持大陸深部探測專項計劃,已有多項科學成果開始吸引世界的目
深部巖體復雜力學響應關鍵實驗技術與裝備研究獲進展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聯合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科研成果“深部巖體復雜力學響應關鍵實驗技術與裝備”通過201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公告(技術發明獎)。該項成果由武漢巖土所周輝、胡大偉、張傳慶科研團隊歷時7年完成,通過原始創新、繼承創新和集成創新
-復旦藥物研發獲突破-治血癌有望
經過逾4年的研究,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課題組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動物骨髓造血關鍵蛋白TET2的三維結構,這將對血液腫瘤(即血癌、白血病)治療性藥物的開發具有重大意義。上述成果昨日(6日)已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雜志上,引起世界同行廣泛關注。 哺乳動物TET蛋白家族有3個成
稀土異戊橡膠研發獲重大突破
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和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共同承擔的“新型稀土異戊橡膠的開發”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日前,該項目通過了吉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試產品性能達到進口異戊橡膠水平,為我國稀土異戊橡膠大規模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異戊橡膠又稱“合成天然
“高端有機氟材料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
高端有機氟材料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在航空、航天、醫藥、電子等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高端有機氟材料關鍵技術研發”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圍繞耐高/低溫
鋰電關鍵材料制備技術獲重大突破
“世界首條非氫氟酸工藝制備六氟磷酸鋰產業化項目驗證線的投產,一舉打破國外對六氟磷酸鋰生產技術的壟斷和對我國的技術封鎖,降低了鋰電池成本,填補了我國鋰電池關鍵技術的又一空白,將助推中國鋰電池相關行業‘彎道超車’步入世界前沿。”近日,在四川廣漢舉行的世界首條非氫氟酸工藝制備六氟磷酸鋰產業化項目驗證線
光能深部抗菌研究獲進展
細菌耐藥性是當前最緊迫的公眾健康問題之一,尤其在目前新型抗菌藥物研發落后于耐藥菌進化速度的情況下,如何應對急劇增加的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深部組織的耐藥菌感染更是臨床醫生們面臨的棘手問題。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百人計劃、中國科學院先導專
中國啟動“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
地質學家堅信,解決人類日益緊迫的資源、環境問題與挑戰,只能立足地球,向地球深部汲取資源。眾多科學之謎,也只有開展深部探測才能解決:千山萬壑起之何因?金銀銅鐵源自何處?地震能否預報?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深部。 “地殼探測工程”是我國科學家歷時6年構思、策劃的重大科學計劃
揭秘中國深部探測計劃:入地中國夢
1864年,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發表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描寫了人類由地面到地下,經過一番探險最終回到地面的故事。 如今,夢想照進現實。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前蘇聯、美國、德國等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地球深部探測的行列。2008年,中國一項關于地球物理的重大的科技專項計劃也正式拉開序幕—
河南瓦斯抽采裝備研發獲新突破
近日,在河南煤監局和河南省科技廳共同主持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對河南省煤層氣公司完成的《煤礦井下瓦斯治理智能型壓裂泵組及關鍵技術研究》等3項科研項目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這3項科研成果分別達到了國際領先和國內領先水平,對于治理煤礦瓦斯災害、促進煤
海洋溢油預測預警技術研發獲突破
像2011年蓬萊19-3油田那樣的溢油事故今后有預測預警了。近日從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的研究團隊以國內外溢油應急反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為基礎,對溢油應急體系建設中與溢油污染預測預警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成功完成了“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預測預警技術”和“渤海及北黃海海域溢油海洋環境預報系
炎癥和疼痛藥物研發獲重大突破
大麻素受體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表達量最高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之一,它對人的精神和情緒調節至關重要。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團隊近日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與激動劑復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大麻素受體在激動劑調控下的結構特征和激活機制,對于炎癥、疼痛和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研發具有重要的
我國自主研發海洋探測裝備協同作業實現重大突破
連日來,“科學”號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系列海洋探測裝備在南海開展協同作業。在本航次,科考隊員實現了深海探測從過去單項裝備分別作業向協同作業的邁進,在大幅提升科考效率的同時,也為解決重大海洋科學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 相互支撐與依托:深海探測邁向協同作業 “科學”號此次執行的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
我國自主研發海洋探測裝備協同作業實現重大突破
7月10日至29日,“科學”號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系列海洋探測裝備在南海開展協同作業。本航次,科考隊員實現了深海探測從過去單項裝備分別作業向協同作業邁進,在大幅提升科考效率同時,也為解決重大海洋科學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 相互支撐與依托:深海探測邁向協同作業 “科學”號此次執行的是中國科學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