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染色原理:1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結構比較致密,肽聚糖層厚,脂質含量少,乙醇不易透過;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比較疏松,肽聚糖層薄,含大量脂質,乙醇易滲入;2.革蘭陽性菌等電點比革蘭陰性菌低,在相同pH條件下,革蘭陽性菌所帶負電荷要多,故與帶正電荷的結晶紫染料結合較牢靠,不易脫色;3.革蘭陽性菌菌體含大量核糖核酸鎂鹽,可與碘,結晶紫牢固結合,使已著色的細菌不被乙醇脫色;革蘭陰性菌則易被脫色;②臨床意義:1.把細菌分為兩大類,即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指導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2.了解細菌的致病性,革蘭陽性菌可產生外毒素致病,革蘭陰性菌主要以內毒素致病。......閱讀全文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未經染色之細菌,由于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染色后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征,而用以分類鑒定。革蘭氏染色屬復染法。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未經染色之細菌,由于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
1.革蘭氏染色法 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未經染色之細菌
1.革蘭氏染色法 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未經染色之細菌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未經染色之細菌,由于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染色后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征,而用以分類鑒定。革蘭氏染色屬復染法。步驟 &
實驗方法原理尿路感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是大量微生物在尿道生長繁殖而引起的炎性病變,尤其在婦女及兒童中更為常見,臨床上常采用尿細菌培養鑒定及藥敏檢測的方式對尿路感染進行診斷,但治療時間長,不利于患者及時接受治療。而尿液細菌直接涂片鏡檢的檢測時間短且簡單可行,得出結果迅速準確,根據菌體形態、染色等對
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differential count) (一)原理 將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釋一定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后充入血細胞計數池內,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出每升血液內的白細胞數。 (二)方法 顯微鏡計數法 (三)參
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differential count) (一)原理 將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釋一定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后充入血細胞計數池內,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出每升血液內的白細胞數。 (二)方法 顯微鏡計數法 (三)參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R/DRS/20
1.2.2 DNA拓撲異構酶的改變引起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 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DNA拓撲異構酶而抑制DNA的合成,從而發揮抑菌和殺菌作用。細菌DNA拓撲異構酶有I、Ⅱ、Ⅲ、Ⅳ,喹諾酮類藥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撲異構酶Ⅱ和拓撲異構酶Ⅳ。拓撲異構酶Ⅱ又稱DNA促旋酶,參與DNA超螺旋的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3月15-16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京津冀婦女與兒童保健專科聯盟檢驗子聯盟共同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承辦的“第二屆北京臨床質譜論壇”在北京長富宮飯店召開,共有500人左右參與本次會議。本次會議涵蓋:大會主旨報告、小分子質譜臨床檢測、大分子蛋白多肽的質譜
1. 實驗原理先用肉眼觀察前列腺液的液體性狀,再用濕片鏡檢觀察并記錄鏡下所見,最后革蘭氏染色后檢查細菌。2. 標本采集2.1 標本采集前病人準備:無須特殊準備2.2 標本種類:前列腺液2.3 標本要求:不應夾雜過多的尿液與精液3. 標本儲存:一般要求立即送檢,不宜久置。4. 標本運輸:室溫運輸。5.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情況;二可以篩
自從2015年美、中兩國陸續推出了“精準醫療計劃”后,“精準醫療”就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臨床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診斷、用藥指導、抗菌藥物管理、醫院感染控制等方面對實施精準醫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多種細菌耐藥以及新型細菌的出現,使得目前臨床上對微生物種類的鑒定工
標本處理1. 標本送驗必須及時,收到標本后應立即檢驗。久置可致細胞破壞,影響細胞計數及分類檢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壞或溶解。2. 細胞計數管應避免標本凝固,遇高蛋白標本時,可用EDTA鹽抗凝。性狀檢查主要觀察顏色與透明度,可記錄為水樣透明、白霧狀渾濁、微黃渾濁、綠黃渾濁、灰白渾濁等。膿性
標本處理1. 標本送驗必須及時,收到標本后應立即檢驗。久置可致細胞破壞,影響細胞計數及分類檢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壞或溶解。2. 細胞計數管應避免標本凝固,遇高蛋白標本時,可用EDTA鹽抗凝。性狀檢查主要觀察顏色與透明度,可記錄為水樣透明、白霧狀渾濁、微黃渾濁、綠黃渾濁、灰白渾濁等。膿性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檢驗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更是日趨完善。但是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規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為了能出據更準確的檢驗報告和讓臨床醫生對數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并參考有關資料,對應當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影響因素做一個介紹。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檢驗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更是日趨完善。但是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規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為了能出據更準確的檢驗報告和讓臨床醫生對數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并參考有關資料,對應當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影響因素做一個介紹。 &
一、血常規1、不同采血方法的影響 血常規檢驗有末梢血和靜脈血兩種。末梢血的血樣實際上是動靜脈血、毛細血管血、組織間液和細胞內液組成,不能反映循環血液的真實情況。而靜脈血則能很好的反映患者的實際情況。有研究表明,末梢血和靜脈血的血常規結果有明顯差異,末梢血白細胞(WB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檢驗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更是日趨完善。但是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規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為了能出據更準確的檢驗報告和讓臨床醫生對數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并參考有關資料,對應當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影響因素做一個介紹。 血常規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檢驗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更是日趨完善。但是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規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為了能出據更準確的檢驗報告和讓臨床醫生對數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并參考有關資料,對應當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影響因素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檢驗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更是日趨完善。但是臨床檢驗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規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為了能出據更準確的檢驗報告和讓臨床醫生對數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并參考有關資料,對應當注意的事項及相關影響因素做一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