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瑪麗——沙門氏菌的故事
傷寒瑪麗,一個女性名字怎么會與一種古老的傳染病連在一起?“瑪麗”的本名叫瑪麗·梅倫,1869年出生于愛爾蘭,15歲時移民到美國。起初她替別人做女傭,后來發現自己有烹調的才能,于是轉行當廚師。然而,她的廚師生涯中,卻發生了非常詭異的事情——她給哪家人做飯,哪家人就會出現傷寒病人。1901年,她幫曼哈頓一個家庭做飯,這家人開始出現發燒和腹瀉,一名洗衣女工因此死亡。1915年,她在紐約的斯隆婦科醫院掌廚,使25人感染傷寒,其中2位不治身亡。從1901年到1915年,只要她工作過的地方,傷寒都像霧霾一樣蔓延。在詢問中,瑪麗說她在做飯時幾乎不洗手,因為她覺得這根本沒必要。"傷寒瑪麗"是美國第一個被認定帶有傷寒病菌的健康帶菌者,1915年,公共衛生主管部門判處她終身隔離。傷寒瑪麗69歲死于肺炎,驗尸時發現她的膽囊中有許多活的傷寒桿菌。數據顯示,瑪麗傳染了51個人,其中3人死亡。至于瑪麗間接造成了多少人感染傷寒,那已經無法......閱讀全文
傷寒甲型副傷寒聯合疫苗的簡介
傷寒甲型副傷寒聯合疫苗是用傷寒沙門菌、甲型副傷寒沙門菌分別培養制成懸液,經甲醛殺菌后用PBS稀釋制成。 傷寒原液應符合“傷寒疫苗”中2.1~2.2項及3.1項的規定。 甲型副傷寒原液的制造按“傷寒疫苗”中2.1~2.2項及3.1項的規定進行,其中生產用菌種為甲型副傷寒沙門菌CMCC 5009
傷寒、副傷寒沙門菌的生物學特性
傷寒、副傷寒甲乙丙均屬于腸桿菌科、沙門菌屬,為革蘭氏陰性直桿菌,大小0.7~1.5μm×2.0~5.0μm,多具有周鞭毛,能運動,無芽胞無莢膜。兼性厭氧,最適的生長溫度為35~37℃,Ph6.8~7.8。它們對營養的要求不高,普通培養基即可生長出圓形、光滑、濕潤、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但沙門菌經人工
沙門氏菌的介紹
1885年沙門氏等在霍亂流行時分離到豬霍亂沙門氏菌,故定名為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食品,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
沙門氏菌的理化性質
生化反應很活潑,能分解多種糖類和醇。 培養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厭氧菌。 2)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培養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圓形、表面光滑、無色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與大腸桿菌相似(無糞臭味)。 3)鑒別培養基(麥康凱、SS、伊紅美藍):一般無色菌落。 4)三糖鐵
副傷寒的介紹
副傷寒是由副傷寒甲、乙、丙三種沙門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副傷寒甲、乙的臨床表現與傷寒相似,但病情更輕、病程較短,副傷寒丙的臨床表現較為特殊,可表現為輕型傷寒、急性胃腸炎或膿毒血癥。[1]
傷寒疫苗的性狀
為乳白色混懸液,含苯酚防腐劑。
傷寒疫苗的性狀
為乳白色混懸液,含苯酚防腐劑。
傷寒和副傷寒等沙門菌感染的治療原則
? 傷寒和副傷寒是一類常見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除病原體、免疫性各不相同外,兩者在病理變化、流行病學、臨床特點及防止措施等方面均相近。??? 【治療原則】??? 1. 擬診或確診患者應按腸道傳染病隔離,臨床癥狀消失后,每隔5天取糞便標本做細菌培養,連續2次培養陰性可解除隔離。??? 2. 在給予抗菌治
沙門氏菌
《Bad Bug Book》Foodborn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Natural Toxins Handbook1.主要性質沙門氏菌是一群桿狀、運動型細菌(非運動型的有雞沙門氏菌、雛沙門氏菌),不產孢子的革蘭氏陰性菌。沙門氏菌普遍存在于動物中,特別是家禽和豬
實驗鼠新模型“嫁接”人體免疫干細胞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9月22日表示,他們新近開發的實驗室模型有望幫助尋找到更好治療和預防傷寒的途徑。據悉,科學家是將取自人體臍帶血中的免疫干細胞移植到易感染疾病的實驗鼠內后建立起該實驗室模型的。 移植進實驗鼠的細胞存活在其免疫系統中。雖然實驗鼠通常能抵抗有害的、導致傷寒的沙門氏菌種,
沙門氏桿菌
病原性腸道細菌的一個屬,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在形態上和生理上都極似大腸桿菌,但為了醫學上的方便,僅從細菌抗原的構成上,根據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屬。 但為了醫學上的方便,僅從細菌抗原的構成上,根據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
沙門氏菌顯色培養基的快速檢測與分離應用
沙門氏菌屬是一大群寄生于人類和動物腸道內,生化反應和抗原構造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這些統稱為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目前已經發現1800種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與人類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
蔓延全美的鼠沙門氏菌疫情源自實驗室
國際在線消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9日宣布,目前在全美35個州蔓延的鼠傷寒沙門氏菌疫情不是因食品污染,而是因微生物實驗室中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傳染引發的。 美疾控中心的官員說,自去年8月以來,美國35個州相繼發生鼠傷寒沙門氏菌疫情,迄今已造成至少73人染病,其中1人死亡。有關部門經過
關于獨特型抗原的發現介紹
1963年Oudin等用傷寒沙門氏菌免疫50只家兔,將其中一只家兔血清中分離的抗傷寒沙門氏菌抗體作為免疫原,免疫正常家兔,并分離其血清得到抗抗體。研究發現,這種抗抗體只能與作為免疫原的抗傷寒少門氏菌抗體發生常常反應,但不能與其余49只傷寒沙門氏菌免疫家兔的血清發生沉淀反應,也不能與其它抗原免疫家
關于傷寒副傷寒甲乙聯合疫苗的作用規格介紹
1、作用與用途-預防用生物制劑 接種本疫苗后,可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可預防傷寒及副傷寒甲、副傷寒乙。 2、規格? 每瓶5ml。每1次人用劑量0.2~1.0ml(根據年齡及注射針次不同)含傷寒沙門菌3.0×107~1.5×108,副傷寒甲型沙門菌、副傷寒乙型沙門菌各為1.5×107~7.5×
傷寒副傷寒甲乙聯合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劑量
1.于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2.初次注射本疫苗者,需注射3次,每次間隔7~10天。 注射劑量如下: 1~6周歲:第1針0.2ml,第2針0.3ml,第3針0.3ml; 7~14周歲:第1針0.3ml,第2針0.5ml,第3針0.5ml; 14周歲以上:第1針0.5ml,第2針
關于沙門氏菌屬感染的發病情況介紹
沙門氏菌屬腸桿菌科,可引起胃腸炎、傷寒、敗血癥及腸外灶性感染等多種癥候群,統稱為沙門氏菌感染(即沙門氏菌病)。各種癥候群有時可重疊。傷寒和副傷寒桿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在內。 本病全年可見,發病高峰在7~11月份。此時正值夏秋季節,天氣熱,食物易被細菌污染;由于天氣熱,人們常喜食冷食,胃腸道屏障功
沙門氏菌的簡介
沙門氏菌病的病原體。屬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已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組。其中與人體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的副傷寒乙桿菌和鼠傷寒桿菌,丙組的副傷寒丙桿菌和豬霍亂桿菌,丁組的傷寒桿菌和腸炎桿菌等。除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和副
沙門氏桿菌介紹(一)
? 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類和動物腸道內生化反應和抗原構造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統稱為沙門氏桿菌。1880年Eberth首先發現傷寒桿菌,1885年Salmon分離到豬霍亂桿菌,由于Salmon發現本屬細菌的時間較早,在研究中的貢獻較大,遂定名為沙門氏菌屬。目前至少有67種
“基因突變”讓“老藥新用”,降膽固醇藥可預防傳染病
數字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顯示侵入免疫細胞(黃色)的沙門氏菌(紅色)。傷寒沙門氏菌是傷寒的原因。杜克研究人員發現,人類遺傳變異可能會影響沙門氏菌入侵細胞和傷寒風險。 影響膽固醇水平的基因變異會增加病人患傷寒的風險 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影響膽固醇水平的基因變異可能會增加病人患傷寒的
沙門氏桿菌屬及其檢驗
?病原性腸道細菌的一個屬,包括腸傷寒桿菌。在形態上和生理上都極似大腸桿菌,但為了醫學上的方便,僅從細菌抗原的構成上,根據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屬。但它和大腸桿菌,特別是與病原性的副大腸桿菌(Paracolon)、巴氏桿菌及痢疾桿菌等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沙門氏桿菌屬及其檢驗
???? 病原性腸道細菌的一個屬,包括腸傷寒桿菌。在形態上和生理上都極似大腸桿菌,但為了醫學上的方便,僅從細菌抗原的構成上,根據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屬。但它和大腸桿菌,特別是與病原性的副大腸桿菌(Paracolon)、巴氏桿菌及痢疾桿菌等具有共同的抗
威廉瑪麗學院Walker-Smith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Walker Smith教授作報告 應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LED)研究員唐丹玲博士的邀請,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弗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Walker Smith教授于10月上、中旬訪問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訪問期間,Walker Smith教授與南海所進行廣泛
研究稱飛機上飲用“血腥瑪麗”雞尾酒風味更佳
飛機上該喝什么酒?試試“血腥瑪麗”雞尾酒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飛機飛行時發出的噪音使得“血腥瑪麗”雞尾酒飲用起來風味更佳。 該研究報告發表于《實驗心理學雜志:人類知覺與行為》,研究發現飛行環境中的噪音條件可以使西紅柿飲料風味更佳。 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品嘗不同的番茄汁,番茄汁的糖分不一,同
傷寒疫苗的相關知識
本品系用傷寒沙門菌培養制成懸液,經甲醛殺菌,用PBS稀釋制成。用于預防傷寒。 ?1 ? 基本要求 ?生產和檢定用設施、原材料及輔料、水、器具、動物等應符合“凡例”的有關要求。 ?2 ? 制造 ?2.1 ? 菌種 ?生產用菌種應符合“生物制品生產檢定用菌毒種管理及質量控制”的有關規定。 ?2.1.1
斑疹傷寒的簡介
斑疹傷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流行性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所致,經體虱傳播,以冬春季為多。地方性斑傷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體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為媒介,以夏秋季為多。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較輕。 由立克次氏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前者又稱
副傷寒的發病機制
副傷寒桿菌由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殺死則進入小腸,經腸黏膜侵入集合淋巴結、孤立淋巴濾泡及腸系膜淋巴結中繁殖,再經門靜脈或胸導管進入血流,形成第一次菌血癥。如機體免疫力弱,則細菌隨血流擴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結等組織大量繁殖,至潛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癥,開始出現發熱、皮疹及肝脾腫大等
副傷寒的病理生理
副傷寒甲、乙的病理變化大致與傷寒相同。主要為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炎性增生反應,此病變鏡檢的最顯著特征是以巨噬細胞為主的細胞浸潤,巨噬細胞內可見吞噬了的淋巴細胞、紅細胞、傷寒桿菌及壞死組織碎屑,稱為“傷寒細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變。若傷寒細胞聚積成團,則稱為“傷寒結節”。 主要病變部位在回腸
副傷寒的輔助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偏低或正常,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對診斷及觀察病情都有價值,其消長與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減少。 2.尿常規 極期可出現尿蛋白及管型。 3.糞便常規 在腸出血時有血便或潛血試驗陽性。少數患者當病變侵及結腸時可有黏液便甚至膿血便。 4.血培養 病程第1周陽性率最
副傷寒的鑒別診斷
1.病毒感染 此類患者起病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癥狀,常無緩脈、脾大或玫瑰疹,副傷寒的病原與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常在1~2周內自愈。 2.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多見于冬春,地方性斑疹傷寒多見夏秋。一般起病較急,脈搏較速,多有明顯頭痛。第5~6病日出現皮疹,數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應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