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輸血的臨床應用調查與分析
[摘 要] 目的:通過臨床用血分析,指導合理用血。大力推廣成分輸血。方法:對2000年至2004年我區醫療單位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輸血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幾年來各醫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達到99.3%,二級醫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達標,但機采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結論:成分輸血不但能減少輸血不良反應,而且能節約有限的血資源,所以合理應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ZHAN Zhuoling,WEN Xiuming,HE Chunhui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 Blood Station,Shenzhen,Guangdong 518116,China)&n......閱讀全文
石榴皮的臨床應用與化學成分
臨床應用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劑,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為一療程;對慢性菌痢可以連服2周、停藥1周再服2周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菌痢50例,經一療程后治愈49例,進步1例。服藥后平均退熱時間1.3天,腹痛,里急后重消失時間為4.8天左右,大便恢復正常
臨床成分輸血適應癥及注意事項
成分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種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分別制成高濃度的制品,然后根據不同患者的需要,輸給相應制品。這是當前輸血技術發展的總趨勢也是輸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成分輸血的優點:成分輸血的優點很多,主要優點是針對性強,制品濃度高,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可使一人獻血,多人受益。具體說來有以下一些優點:·制劑
臨床輸血在骨科治療中的應用
輸血及血制品在骨科臨床中應用廣泛,隨著ABO血型和Rh血型的發現以及輸血技術的不斷成熟,輸血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輸血治療并不是絕對的安全,它也可以帶來一些不良反應及嚴重的并發癥,同時血液及其制品的來源的不可隨意性決定了其稀缺“能源”地位。因此輸血工作必須由粗放型轉化為安全節約型,這也是當
加溫輸血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觀察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液加溫后輸注的臨床應用及效果。方法:治療輸血量大于全血400 ml或紅細胞制品2 U(含全血400 ml或紅細胞制品2 U)的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不加溫,加溫組將血袋置于35 ℃~38 ℃水浴中,輕輕搖動血袋,并不斷測試水溫,15 min左右取出備用。結果:血液
血液成分病毒滅活與安全輸血
辛永紅,劉 強,鄭秀峰 2006-4-25 21:36:42 《實用醫技雜志》 2006年1月 第5卷 第1期 關鍵詞:血液?? ? 輸血是臨床上治療和搶救病人常用的醫療措施。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安全輸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輸血安全不僅是輸血醫學和臨床治療學追求的期望目標,也是采供血機
盤點成分輸血的誤區(二)
誤區三、劑量不夠輸血量和臨床用藥一樣,達到有效用藥劑量才能獲得預期的藥效,否則病人未獲藥效卻可能產生副作用。輸血必須更加強調這一點。因為當給病人輸血量不夠時,病人不會獲得預期的輸血療效,,但卻要冒輸血傳播病毒和引起其他輸血反應的風險,嚴重程度遠大于大多數用藥副作用。第二節特殊情況的輸血臨床上特殊輸血
盤點成分輸血的誤區(一)
誤區一、全血比較全目前稱之為全血的是指把血液采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處理即為全血。1)血液一旦離開循環系統到達體外,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我們稱為保存損害。全血要求儲存在2~6℃的血液冷藏箱內,這可以使紅細胞代謝活力降低,各種消耗減慢,壽命延長,各種全血的保存液主要是為紅細胞而
盤點成分輸血的誤區(三)
二、RhD陰性患者的輸血(舉例說明):一個男性肝癌患者,半年前曾因消化道出血輸血800ml,4個月前因病情加重入院,血色素6克,住院期間因頻繁消化道出血多次輸血5000ml,未發現明顯輸血反應,但貧血逐漸加重,血色素將至2.5克。10天前到另一家醫院,入院5天內輸洗滌紅細胞16單位,均為發現明顯輸血
尿有形成分分析儀的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對于紅細胞分析 尿沉渣紅細胞數量可幫助血尿有關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通過動態觀察這類患者尿紅細胞數量的變化,可以確定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后。 尿沉渣分析儀提供的紅細胞形態相關信息,對鑒別血尿腎性或非腎性來源具有一定的篩檢鑒別作用。 2.對于白細胞與細菌分析 尿沉渣白細胞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的臨床應用
1.紅細胞:該儀器除給出尿紅細胞定量參數(每微升的細胞數和每高倍鏡視野的平均細胞數)外,還可報告尿紅細胞其他參數,如:均一性紅細胞和非均一性紅細胞的百分比;平均紅細胞前向熒光強度(RBC-MFI)、平均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強度(RBC-MFsc)和紅細胞熒光強度分布寬度(RBC-FI-DWSD)。 2
成分輸血有哪些優點?
①療效高:將血液成分提純、濃縮而得到高效價的制品。②反應少:可減少輸全血引起各種不良的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③合理用血液成分:將全血分離制成不同的細胞及血漿蛋白成分,供不同目的應用。④經濟:既可節省寶貴的血液,又可減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兒童成分輸血知多少?
輸血是兒科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輸血治療的基本目的是恢復血容量,補充某種或某幾種血液成分,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以恢復或保持患者血液循環的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對全血輸注,成分輸血可一血多用,節約用血;且制品的濃度與純度高,安全,療效好。因此臨床中成分輸血占絕大多數,并且成分輸血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輸
成分輸血小課堂(二)
7.輻照紅細胞紅細胞制品經過r 射線照射后稱為輻照紅細胞。常用的照射源是60Co或137Cs ,照射劑量為1500-3000cGy, 照射目的是滅活血制品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因為處于強烈聯合化療及放療的病人處于繼發性免疫缺陷狀態,對輸入的淋巴細胞無排斥能力,致使供體的淋巴細胞植活,引起輸血
成分輸血小課堂(一)
輸血是血液病的重要支持療法,是多數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療的重要保障,在某些情況下,輸血也是目前個別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療手段。隨著血液分離技術的進展,輸血已從傳統觀念的輸全血逐漸發展為成分輸血,輸血的應用范圍也從原來的單純替代治療發展為包括干細胞移植等重要的治療技術。全血輸血輸血的傳統觀念是輸全血,隨著現
PCR檢測輸血傳播病毒DNA的臨床應用
在急慢性輸血后肝炎、散發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例中,有部分病例無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進行病原學分型。繼1995年發現庚型肝炎病毒(HGV)后,1997年日本學者Nishizawa等[1]報道了應用代表性分析法發現了一種可能與輸血后肝炎相關的病毒,暫時稱為輸血傳
輸血前患者血液傳染指標調查結果分析
【摘要】? 目的:對擬患者3 678例在輸血前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反應素等輸血傳染病因子進行檢測。方法:采用酶聯法。結果:輸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7%;丙肝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5%;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1%;梅毒反應素陽性率為1.6%。結論:
醫院輸血科的建設與發展分析
? 目前,大部分醫療機構的血庫設在檢驗科內,其經濟收入在醫院的收入中占很少的成分,但由于輸血治療仍無有效替代手段,血庫還取消不得,然而輸血科真正的職能卻沒有充分發揮。衛生部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立輸血科/血庫,在本院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負責本單位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儲
輸血與輸血反應
(一)輸血1.輸血適應證主要有:①出血;②嚴重貧血;③低蛋白血癥;④嚴重感染;⑤凝血障礙。2.輸血種類與選擇(1)全血輸注: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種血細胞及血漿中各種成分,還有抗凝劑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鮮全血之分。常用保存于(4±2)℃的全血。全血輸注缺點:全血中所含血小板與白細胞引
輸血與臨床:影響大量輸血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檢測指標
? ? 對于急、危、重癥患者,輸血有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于大失血的患者,提供及時、充足的血液和血液成分更是至關重要。然而,大量輸血后,患者可能面臨另一挑戰:大量輸血后的并發癥。那么,對于嚴重出血需大量輸血的患者,哪些生理、生化和代謝參數影響患者死亡率、復發率和輸血率呢?臨床醫生應注意嚴密觀
何為成分輸血?有何優點?
簡單地說,成份輸血就是根據病情需要,有選擇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種成分輸給病人。成份輸血的優點是:一血多用,節約用血,制品濃度與純度高,療效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應及疾病的傳播。
成分輸血專題講座(二)
血小板輸注血小板輸注的適應癥:(1)血小板減少(常
成分輸血專題講座(一)
輸血是血液病的重要支持療法,是多數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療的重要保障,在某些情況下,輸血也是目前個別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療手段。隨著血液分離技術的進展,輸血已從傳統觀念的輸全血逐漸發展為成分輸血,輸血的應用范圍也從原來的單純替代治療發展為包括干細胞移植等重要的治療技術。全血輸血輸血的傳統觀念是輸全血,隨著現
檢驗職稱輸血與輸血反應:輸血種類與選擇
(1)全血輸注: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種血細胞及血漿中各種成分,還有抗凝劑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鮮全血之分。常用保存于(4±2)℃的全血。全血輸注缺點:全血中所含血小板與白細胞引起的抗體,可在再輸血時引起反應;對血容量正常的人,特別是老人或兒童,易引起循環超負荷。目前,全血輸注已逐漸減
檢驗醫學輸血與輸血反應:輸血種類與選擇
(1)全血輸注: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種血細胞及血漿中各種成分,還有抗凝劑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鮮全血之分。常用保存于(4±2)℃的全血。全血輸注缺點:全血中所含血小板與白細胞引起的抗體,可在再輸血時引起反應;對血容量正常的人,特別是老人或兒童,易引起循環超負荷。目前,全血輸注已逐漸減
臨床輸血質量控制與流程(一)
一.目的本程序規定了臨床輸血過程控制的內容、要求和方法,以確保所有業務過程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二.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從醫師填寫用血申請單、血樣采集、核對、血型檢測、配血到血液輸注、輸注后觀察記錄的全過程的控制。三.職責⑴.本程序由醫務科歸口管理。⑵.輸血管理委員會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開展
臨床輸血質量控制與流程(二)
②.采集血樣A)采血護士資質:采集血型和交叉配血血樣,護士要求必須有初級以上護士職稱,實習/進修護士不得進行。B)明確患者用血申請,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別、床號等信息。C)準備采血材料,并明確以下內容:正確的標本量;正確的容量;正確的標識:姓名、性別、住院號、床號、采血日期、采血者簽
輸血科電腦管理系統在臨床上的應用
加強工作管理也是做好安全輸血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我院將電腦管理系統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在使用中,這套系統逐步體現出其強大的功能和優越性。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這套系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 1? 功能概要? 根據工作的需求,我們在輸血科電腦管理系統中設置了出入庫,血液加工,輸血申請,血型
輸血前“傳染病指標”檢測的臨床應用
輸血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臨床醫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仍是其他治療手段不可替代的搶救和治療措施。但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已是目前輸血事業發展的重大的挑戰,它不僅包括輸血過程中的血型必須配對相容外,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危害性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并且某些性病已由高危人群
臨床輸血之輸血反應
? ?急性免疫性輸血反應一、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可依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和遲發性。一般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呈血管內溶血,而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多呈血管外溶血。??(一)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有發冷發燒、惡心嘔吐、多處疼痛(腰、背、腹、鼠蹊、胸、頭、輸注處)、呼吸
探討臨床傳染性指標檢測在輸血與術前應用的重要性
【摘要】? 目的:強調傳染性指標在輸血和手術前檢測的重要性。方法:總結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間的輸血與術前傳染性指標的檢測。結果:檢測883例,其中乙肝55例,占6.2%,丙肝10例,占1.1%,艾滋病2例,占0.2%。結論:手術或輸血前進行傳染性指標檢測,可有效預防醫療糾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