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材:新鮮組織固定于4%多聚甲醛24h以上。將組織從固定液取出在通風櫥內用手術刀將目的部位組織修平整,將修切好的組織和對應的標簽放于脫水盒內。 2、脫水:將脫水盒放進吊籃里于脫水機內依次梯度酒精進行脫水。75%酒精4h-85%酒精2h-90%酒精2h-95%酒精1h-無水乙醇I 30min-無水乙醇II 30min-醇苯5-10min-二甲苯I 5-10min-二甲苯II 5-10min-蠟I 1h-蠟II 1h-蠟III 1h。 3、包埋:將浸好蠟的組織于包埋機內進行包埋。先將融化的蠟放入包埋框,待蠟凝固之前將組織從脫水盒內取出按照包埋面的要求放入包埋框并貼上對應的標簽。于-20°凍臺冷卻,蠟凝固后將蠟塊從包埋框中取出并修整蠟塊。 4、切片:將修整好的蠟塊置于石蠟切片機上切片,片厚4μm。 切片漂浮于攤片機40℃ 溫水上將組織展平,用載玻片將組織撈起,并放進60℃ 烘箱內烤片。待水烤干蠟烤化后取出常溫保存備用。......閱讀全文
一、意義組織塊經過固定、脫水、透明、浸蠟等處理后,用包埋劑(如石蠟、樹脂、塑料等)將其包制成含組織塊的蠟塊或塑料塊等的過程稱為包埋。不同的包埋方法有不同的要求,經包埋后,組織可達到一定的硬度和韌度,有利于切成理想的薄片。二、包埋步驟先將熔化的石蠟注入包埋托內(模具),而后用鑷子將經過浸蠟的組織塊從脫
免疫電鏡技術與光鏡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試劑準備基本相同,相關內容可參考本書第四章,這里僅介紹免疫電鏡的幾種染色方法,包括包埋前染色、包埋后染色和冰凍超薄切片免疫染色三種。1.包埋前染色 包埋前染色即在進行常規電鏡包埋處理前先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然后于解剖顯微鏡下將免疫反應陽性部位取出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為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應做出了貢獻,但由于光學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從細胞超微結構水平觀察和研究免疫反應。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電子密度較高的物質鐵蛋白(ferritin)標記抗體的方法,為在細胞超微結構水平研究抗原抗體反應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礎上,相繼發展了雜交抗體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為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應做出了貢獻,但由于光學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從細胞超微結構水平觀察和研究免疫反應。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電子密度較高的物質鐵蛋白(ferritin)標記抗體的方法,為在細胞超微結構水平研究抗原抗體反應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礎上,相繼發展了雜交抗體
近10年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人類疾病研究的諸領域,為了解病理狀態下基因組DNA的變化積累了新資料。目前認為,人類基因組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穩定,諸如基因重排、擴增、缺失,突變和DNA甲基化類型改變等時有發生,這些改變對于基因表達和調控,以及疾病過程的發展與轉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
第七章 電子顯微鏡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第一節 電子顯微鏡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概述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為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應做出了貢獻,但由于光學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從細胞超微結構水平觀察和研究免疫反應。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電子密度較高的物質鐵蛋白(ferritin)標記抗體的方法,為在細
近10年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人類疾病研究的諸領域,為了解病理狀態下基因組DNA的變化積累了新資料。目前認為,人類基因組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穩定,諸如基因重排、擴增、缺失,突變和DNA甲基化類型改變等時有發生,這些改變對于基因表達和調控,以及疾病過程的發展與轉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為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應做出了貢獻,但由于光學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從細胞超微結構水平觀察和研究免疫反應。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電子密度較高的物質鐵蛋白(ferritin)標記抗體的方法,為在細胞超微結構水平研究抗原 抗體反應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礎上,相繼發
由于電鏡產生的電子束穿透能力很弱,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于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制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
石蠟包埋組織的DNA提取蠟包埋組織DNA提取的基本方法影響DNA提取質量的因素提高DNA提取質量的方法 近10年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人類疾病研究的諸領域,為了解病理狀態下基因組DNA的變化積累了新資料。目前認為,人類基因組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穩定,諸如基因重排、擴增、缺失,突瘺和
6. 包埋 用包埋劑來支持組織的過程稱包埋。最常用的是石蠟包埋法。包埋的關鍵一是平整,二是方位。要求在包埋時,應采用鑷子輕壓組織塊拱起部份,使之平貼于底部,通常采用組織的最大面包埋。囊壁、管腔組織應豎直包埋。小塊多顆組織,應盡量放在一起,并保證在一個平面上。修去兩邊
用于組織包埋的材料有石蠟、碳蠟、樹脂、火棉膠和各種塑料等。石蠟是最常用的組織包埋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度很強,多用于未脫鈣骨組織的包埋。環氧樹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同樣需要更復雜的包埋處理過程。Epon主要用于電鏡組織的包埋。碳蠟包埋的主要優點是不經過脫水與透明處理,故組織塊收縮較少,所以特別適用于
對于每一項IHC/ICC研究,組織和細胞樣本的制備都不可掉以輕心。為了方便孵育,整個組織必須被切成超薄(5-10 μm)的切片,或切成小塊用于整體免疫組化(whole mount IHC)。對于ICC實驗,在開始染色步驟之前,細胞必須附著在顯微鏡載玻片或蓋玻片上。樣本制備也與固定方法密切
原位雜交技術自創立以來,為基因的定位和表達、基因進化、發育生物學、腫瘤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醫學遺傳學和遺傳分析等領域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發揮了其他技術難以取代的作用。但不論是使用放射性核素探針,還是非放射性探針,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還限于光鏡水平。為了對檢測的靶核酸進行更精確的亞細胞定位,以及能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y,EM) 簡稱電鏡,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生物學、醫學、化學、農林和材料科學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是人類認識自然,特別是研究機體微細結構的重要手段,電鏡技術已成為上述各領域研究工作者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電鏡的創制者魯斯卡(E.Ruska)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現在電子顯微
PCR是一種模擬天然DNA復制過程,在體外將特異性目的DNA片段序列進行高效擴增的分子生物學新技術。自八十年代由美國Muilis發明這項技術以來,由于具有快速、敏感、特異及高效的特點,得以迅速推廣,并從這一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擴展出一系列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PCR擴增所需的模板DNA來源
近10年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人類疾病研究的諸領域,為了解病理狀態下基因組DNA的變化積累了新資料。目前認為,人類基因組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穩定,諸如基因重排、擴增、缺失,突瘺和DNA甲基化類型改變等時有發生,這些改變對于基因表過和調控,以及疾病過程的發展與轉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空間轉錄組研究平臺是基于冰凍樣本進行研究,所以在樣本凍存前至少10分鐘,將異戊烷和液氮浴準備好(之所以用異戊烷而不直接用液氮進行速凍,是因為液氮沸點比較低,直接液氮處理可能在沸騰過程中使組織周圍形成空穴,導致不同區域降溫不同步而改變內部形態,甚至組織碎裂)。然后用鑷子或者刮刀將新鮮組織轉移到
2.LR White 和Lr gold 是一種混合的丙烯酸單體的透明樹脂,具有極低的粘度(8cps)和較強的嗜水性,因此有較強的穿透性,有利于抗體(或抗原)和免疫化學物質穿過LR樹脂,達到組織結合部位。在免疫細胞化學的光鏡(半薄切片)和電鏡水平應用都具有良好效果。標本脫水至70%乙醇即可,能較好
透 射 電 鏡 樣 品 制 備 技 術為了滿足透射電鏡觀察的要求,超薄切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切片能夠耐受電子 束 的照射,在熱和高真空條件下有一定的穩定性。②細胞的超微結構保存良好,盡量減少人工假象。③ 切 片 厚 度 一 般 在 60?80nm 為 宜 。切片太薄可得到較高的分辨率,但
實驗步驟透 射 電 鏡 樣 品 制 備 技 術為了滿足透射電鏡觀察的要求,超薄切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切片能夠耐受電子 束 的照射,在熱和高真空條件下有一定的穩定性。②細胞的超微結構保存良好,盡量減少人工假象。③ 切 片 厚 度 一 般 在 60?80nm 為 宜 。切片太薄可得到較高的分辨率,但
1.包埋時組織要盡量平整 ,尤其是穿刺組織,要輕輕壓平;遇較碎的組織,要盡量包在包埋模具的中央,并且要平整。 2.皮膚、血管、粘膜等組織要按由內到外的方向垂直立埋,多條組織方向要一致,管狀標本要以橫斷面平貼于模具垂直立埋 3.包埋模具中的石蠟不要灌注過滿,以塑料盒的1/3 4.包埋用石蠟必
樣本制備的基本原則:1.使各種液體和懸浮細胞樣本新鮮,盡快完成樣本制備和檢測;2.針對不同的細胞樣本進行適當洗滌、酶消化或EDTA處理,以清除雜質,使粘附的細胞彼此分離而形成單細胞狀態;3.對新鮮實體瘤組織可選用或聯用酶消化法,機械打散法和化學分散法來獲得足夠數量的單細胞懸液;4.對石蠟包埋組織應先
免疫電鏡技術關鍵的幾個問題 免疫電鏡集電子顯微技術與免疫細胞化學技術于一體,能顯示抗原或抗體在細胞超微結構水平的位置,已成為當今生物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手段。由于免疫電鏡制作過程長,操作程序煩鎖,因此,要得到滿意的免疫金染色切片,必須在關鍵環節上給予注意,以下我們就免疫電鏡染色技術中的幾
現有空間轉錄組研究平臺是基于冰凍樣本進行研究,所以在樣本凍存前至少10分鐘,將異戊烷和液氮浴準備好(之所以用異戊烷而不直接用液氮進行速凍,是因為液氮沸點比較低,直接液氮處理可能在沸騰過程中使組織周圍形成空穴,導致不同區域降溫不同步而改變內部形態,甚至組織碎裂)。然后用鑷子或者刮刀將新鮮組織轉移到異戊
免疫電鏡技術關鍵的幾個問題免疫電鏡集電子顯微技術與免疫細胞化學技術于一體,能顯示抗原或抗體在細胞超微結構水平的位置,已成為當今生物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手段。由于免疫電鏡制作過程長,操作程序煩鎖,因此,要得到滿意的免疫金染色切片,必須在關鍵環節上給予注意,以下我們就免疫電鏡染色技術中的幾個問題進行探
從石蠟包埋組織本中提取可用于下游應用的高質量的生物分子是比較困難的,存在的主要難題是DNA的斷裂和脫蠟過程中樣品的丟失。那么如何從石蠟包埋的組織樣本中提取出高質量的DNA/RNA就成了關鍵問題,這里推薦專用的BIOG石蠟包埋組織DNA抽提試劑盒。BIOG石蠟包埋組織DNA提取試劑盒(BIOG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