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一臺血氧飽和度儀由Millikan在20世紀40年代開發。它監測動脈中攜帶氧的血紅蛋白與不攜帶氧的血紅蛋白的比例。典型的血氧飽和儀帶有兩個發光二極管。這兩個發光二極管面向病人的待測部位 -通常是指尖或耳垂。一只二極管釋放波長為660納米的光束,另一只釋放905,910或者940納米。含氧的血紅蛋白對這兩種波長的吸收率與不含氧的差別很大。利用這個性質,可以計算出兩種血紅蛋白的比例。測試的過程通常不需要從病人身上抽血。通常的血氧儀也可以顯示病人的脈搏。按照Beer-Lambert定律,比值R/IR與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的函數關系應為線性關系,但由于生物組織是一種強散射、弱吸收、各向異性的復雜光學系統〔2~4〕,不完全符合經典的Beer-Lambert定律,因而導致了表達紅光和紅外光吸光度相對變化測量值(R/IR值),與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建立困難。只能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確定R/IR與......閱讀全文
血管疾病的人(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 血管腔有脂質沉積,血液不暢,供氧困難心腦血管病人,血液粘稠,加上冠狀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從而供血不暢,供氧困難。身體每天都在“缺氧”。長期輕度缺氧,心臟、大腦等耗氧特大的器官功能會漸漸衰退。重度缺氧,便會發生“心梗”,“腦梗”,不及
1、 動脈血氧分壓(PaO2)是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產生的壓力。PaO2 正常范圍100-0.33×年齡±5mmHg(1mmHg=0.133kPa),37℃時血液氧的溶解系數為0.024,故在正常人PaO2100mmHg時,血液內溶解氧量為100/760×0.024×1000=3.16ml/
由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課題組經過長期研發在國內率先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紅外組織血氧參數無損檢測儀近期在臨床應用研究階段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研究表明,該儀器將近紅外光譜(NIRS)技術用于強散射的人體組織,可實現組織氧飽和度絕對量、組織中血紅蛋白濃度變化量的無創、連續、實時檢測,使我
血紅蛋白含量(Hemoglobin, Hb)是臨床上判斷攜氧能力和貧血的重要指標。根據血紅蛋白的含量能夠篩查貧血患者,不僅如此,血紅蛋白水平的監測能夠了解患者的失血情況,指導臨床輸血管理。光譜檢測方法以其方便、無痛無創以及原理上高速、高精度、信息多維化等優點成為最有應用前景的方法。在近紅外
第一節 血培養的含義及臨床意義當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機體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微生物的能力時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統稱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組織,臨床上應該進行急癥處理,盡快采集血液進行培養。血培養是采集患者血液標本并接種到培養瓶中,用以發現、識別引起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的病原微生物,是診
血氧儀主要測量指標分別為脈率、血氧飽和度、灌注指數(PI)。 脈率 脈搏就是指淺表動脈的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 心率是心臟跳動的頻率。一般人在每分鐘60--90次之間。但是人在運動和緊張等情況下,會出現心跳加快的情況。 脈率是每分鐘的脈搏數. 正常情況下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血標本的采集和培養 (一)血培養采集的時間 要求:對懷疑菌血癥、真菌血癥的患者,在考慮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應立即采集血培養標本。必須同時或間隔短時間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養瓶及1只厭氧血培養瓶)以上血培養標本。 說明:實驗數據表明細菌入血后約1小時,寒戰和發燒開始
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快速診斷一氧化碳中毒摘要:目的 建立43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撿剝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方法快速診斷一氧化碳(CO)中毒,方法檢血用0 1%Na2CO3稀釋.加入連二亞硫酸鈉.43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500 nm~600nm吸收光譜和538nm和5
目的 建立43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撿剝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方法快速診斷一氧化碳(CO)中毒,方法檢血用0 1%Na2CO3稀釋.加入連二亞硫酸鈉.43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500 nm~600nm吸收光譜和538nm和555nm處吸光度值,確定碳氧血紅蛋白,計算碳氧血紅蛋白含量。結果
血氧儀主要測量指標分別為脈率、血氧飽和度、灌注指數(PI)。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簡寫為SpO2)是臨床醫療上重要的基礎數據之一。血氧飽和度是指在全部血容量中被結合O2容測量指標編輯 血氧儀主要測量指標分別為脈率、血氧飽和度、灌注指數(PI)。 脈率 脈搏就是指淺表
智能體檢一體機采用微電腦控制,自動測量人體身高、體重、體型指數、高壓低壓范圍、心率、脂肪量和脂肪率、基礎代謝、人體水分量、肌肉率和肌肉量、血氧飽和度、體溫等多項體檢服務,整個流程以屏幕觸摸方式進行,通過實時語音提示,視頻引導檢測人員自主完成測量,并提供現場打印體檢結果服務。 智能體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1.0 ×109/
血培養是把靜脈穿刺獲得的接種到一個或多個培養瓶或培養管中,用來發現、識別或其它可培養分離的(如大腸桿菌、念珠菌屬、霉菌屬等),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菌血癥。在病人的血液中檢測出微生物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根據美國CLSI標準,采血次數、采血量、采血時間以及培
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簡寫為SO2)是臨床醫療上重要的基礎數據之一。 人體所消耗的氧主要來源于血紅蛋白(在正常的血液中存在四種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HbO2)、還原血紅蛋白(Hb)、碳氧血紅蛋白(CoHb)、高鐵血紅蛋白(MetHb)。其中與氧氣做可逆性結合的是還原血
患者出現以下一種或同時具備幾種臨床表現時可作為血培養的重要指征:①發熱(≥38 ℃)或低溫(≤36 ℃),以間歇馳張型多見,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見雙峰熱;②寒戰;③白細胞增多(>10.0×109/ L,特別是有“核左移”時);④粒細胞減少(<1.0 ×109/ L);⑤
研究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腦卒中(中風)患者還沒出院時就會發生中風癥狀。因此,在重癥監護室的護士會緊緊盯著他們,通過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實時監控設備確保其安全。但是,由于人體的復雜性,局部組織的變化通常先于整體生理功能的變化,因此,常常會出現局部組織功能不可逆的損傷。在腦卒中患者,因血腦屏障的存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侵入血流,隨血行播散的感染,可以表現為菌血癥、真菌血癥、病毒血癥和膿毒癥。血流感染是一種全身性感染疾病,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
血流感染的發生發展可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其正確診斷不僅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誤用和濫用,同時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減少醫療花費。本文向讀者詳細介紹血培養標本采集時間、套數、血量要求、樣本運輸、皮膚消毒注意事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規范、快速鑒定血培養中的念珠菌
血流感染的發生發展可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其正確診斷不僅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誤用和濫用,同時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減少醫療花費。本文向讀者詳細介紹血培養標本采集時間、套數、血量要求、樣本運輸、皮膚消毒注意事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規范、快速鑒定血培養中的念珠菌
圍手術期由于術前疾病本身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或手術操作引起失血,當出現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和(或)血液成分明顯變化時,輸血治療十分重要,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或有利于病人術后恢復.盡管血液成分的安全性不斷提高,圍手術期輸血仍然存在許多風險和不良反應.而且血液資源有限,血源短缺時有發生.如何提高輸血安全性和選擇
氧氣是呼吸鏈中至關重要的極微小的終末受體,但同時也是一種可導致“氧自由基”(ROS)形成的強氧化劑。在缺血/再灌注(I/R)和缺氧/再氧合過程中,高氧血癥引起的ROS產生增加得特別明顯,這兩種病理生理狀況對ATP的合成和ROS的形成都是有影響的。在線粒體的氧耗中大約2%是直接參與ROS的產生的,
當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機體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微生物的能力時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統稱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組織,屬臨床醫學急癥,應盡快采集血液進行培養。資料顯示,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發病率近10年來持續增加,2007年美國共報告菌血癥發生66萬例,在各種感染中居首位,且死亡率高(20%~50%)
(一) 酸中毒β-羥丁酸、乙酰乙酸以及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增加,循環衰竭、腎臟排出酸性代謝產物減少導致酸中毒。酸中毒可使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組織分解增加,鉀從細胞內逸出;抑制組織氧利用和能量代謝。嚴重酸中毒使微循環功能惡化,降低心肌收縮力,導致低體溫和低血壓。當血pH降至7.2以下時,刺激呼吸中樞引
一、檢驗項目1.腦脊液的細菌培養、真菌培養、一般細菌涂片、真菌涂片、結核菌涂片、墨汁染色查新型隱球菌。2.血液、骨髓的細菌培養二、物品準備與檢驗申請1.首選無菌穿刺包內無菌管。也可請拿檢驗申請單到細菌室登記領取無菌試管;領取標本采集的容器,拿檢驗申請單到細菌室登記領取專用血培養瓶。2.填寫檢驗申請單
據德國教研部發布消息稱,用一條被稱為“脈搏血氧篩查儀”的細小線圈測量新生兒腳趾的血氧含量,可準確推斷出是否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缺陷,從而采取必要防治措施。自2017年以來,德國醫療部門已將篩查心臟缺陷作為產后常規預防檢查(U1/U2)的固定項目,新開發的脈搏血氧篩查儀也從研究進入臨床應用。 德國
采血指征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發熱(≥38℃)或低溫(≤36℃)、寒戰、 白細胞增多(>10×10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桿狀核白細胞增多)、 粒細胞減少(成熟的多核白細胞<1×109/L)、血小板減少、皮膚粘膜出血、昏迷,休克、多器官衰竭、C
很多人經常會感到耳內或顱內有一些特殊的聲音,如嗡嗡聲、嘶嘶聲或哨聲等,但卻找不到外界相應的聲源或電刺激,這種情況即為耳鳴,是發生于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在臨床上它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癥狀,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癥狀。 首都醫科大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科醫生提醒,長期耳鳴常常使人心煩意亂、坐臥
手術及創傷輸血指南四、 濃縮紅細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1. 血紅蛋白>100g/L,可以不輸。2. 血紅蛋白<70g/L,應考慮輸。3. 血紅蛋白在70~100g/L 之間,根據
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外形猶如創可貼一樣的新型有機光電傳感器,可作為未來健康追蹤器測量運動過程中的人體血液里氧氣含量的增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上。 現在市場上有各種不同的脈搏血氧儀,測量脈率和血氧飽和度的水平,但這些設備使用的傳統電子產品比較僵化,通
1.成分輸血的概念九八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實施,已將我國的輸血工作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這部法律就我國的獻血制度、法律適用范圍、無償獻血者的權利、義務及采供血機構的設置管理和臨床用血管理等都做了明確規定。《獻血法》第十六條明確指出:“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