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病人入住骨科開始,從管床醫生到護士甚至病房護工清潔工都很明白一個事實:他是來找茬的!病例資料如下:主 訴: 右肱骨髁上骨折內固定術后一年,右前臂疼痛兩月。現病史:患者自訴于約一年前因右肱骨髁上骨折在我院行切開復位骨折內固定手術,術后四月復片骨折愈合。現患者術后一年,患肢功能回復一般,行X線檢查示骨折愈合良好,無移位,兩月前感右前臂疼痛,在外地醫院拍片見右側尺骨近端骨折,對位尚可,行保守治療一月后復查時發現右尺骨骨折畸形部分愈合,遂要求入院取出內固定并矯正骨折移位,門診以右肱骨髁上骨折內固定術后,右尺骨陳舊性骨折收入院。病程中精神食欲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既往史: 既往體健,否認肝炎結核高血壓心臟病病史,無藥敏史。體 檢:體溫:36.1℃,脈搏:6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壓:136/89mmHg。神清,頭面部無異常,全身皮膚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頸軟伸舌居中,雙瞳孔正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閱讀全文
病例資料:患者:男,73歲,80kg,農民。因“左側髖部外傷并疼痛1小時”急診入院,初步診斷為“左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既往體質較差,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病史,自述間斷服用降壓藥物,血壓控制欠佳。一直口服降糖藥物,否認肝炎結核病史,無藥敏史。發病以來,精神體力欠佳。入院后服用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
來自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及80多個國際組織的逾萬名骨科醫師、專家學者等12月1日齊聚北京,參加中華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六屆COA國際學術大會,探討骨科相關專業熱點難點問題,并圍繞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獻計獻策。 作為中國最大的骨科年度會議,本次會議設立創傷、脊柱及
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臨床用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科學、安全、有效”的利用寶貴的血液資源是每位醫務人員應當重視的問題。目前紅細胞是臨床應用最多的血液成分,但臨床實戰中你可能會存在很多疑惑,比如哪些情況需要輸紅細胞?輸哪類紅細胞制品?輸多少才最合適?那么帶著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05-10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在本屆展會上,島津集團首次于亮相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島津展位以“探索未知,行無界”為主題,展示島津人堅信科技的力量,在未知領域這片浩瀚星際中無所畏懼,打破思維禁
病例資料: 患者男,71歲,身高174cm體重56kg,退休教師主訴:慢性咳嗽1月咳痰帶血8天現病史:患者于8天前無誘因出現咳嗽,痰少,低燒,偶有胸痛,未注意,曾在當地醫院以肺炎給予抗炎治療(具體用藥不詳),病情無好轉。前癥狀加重,并出現咳痰帶血,為少量血絲或血塊。無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病例分析:患者因術中知曉遭遇的嚴重心理傷害,應由誰來買單? 患者男,27歲。因左側小腿外傷1小時,伴疼痛、腫脹入院。 既往患者體質健康,有左側脛腓骨骨折病史(畸形愈合),無藥敏史。有飲酒史。體檢:體溫:36.2℃,脈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壓:133/73mmHg入院時,神清,神志清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開放性骨折傷院前急救體會,提高傷員的搶救轉運成功率。方法對某化工區發生的6例下肢開放性骨折傷患者搶救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總結。結果院前處理過程中,采取正確的現場和院前急救措施,積極的骨折固定、搬運,并配合心理疏導及安全轉運。本組6例下肢開放性骨折傷患者的現場急救與轉運成功率100%。結
二二代測序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1. 二代測序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應用潛力巨大:NGS已被證明可成功鑒定出單基因疾病和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的新型致病突變34。NGS在常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與僅提供已知單核苷酸多態性(si
近日,《柳葉刀感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25.148)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黎志宏教授、王萬春教授團隊的述評文章:“Revision for PJI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more explora
腰椎峽部裂亦稱椎弓峽部裂或峽部不連,本質為峽部骨質缺損。當腰椎下一椎體的上關節突不足以抵擋上一椎體連同其上關節突向前的剪切力時,就會導致上位椎體向前滑脫,又稱真性滑脫。半數腰椎滑脫的病理學基礎均是峽部裂,是引起青年人腰痛常見的原因之一。腰椎的滑脫的病因學仍有待探索,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先天
腰椎峽部裂亦稱椎弓峽部裂或峽部不連,本質為峽部骨質缺損。當腰椎下一椎體的上關節突不足以抵擋上一椎體連同其上關節突向前的剪切力時,就會導致上位椎體向前滑脫,又稱真性滑脫。半數腰椎滑脫的病理學基礎均是峽部裂,是引起青年人腰痛常見的原因之一。腰椎的滑脫的病因學仍有待探索,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先天
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是一種好發于亞洲人群的頸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頸椎的后縱韌帶發生異位骨化,從而繼發椎管狹窄、脊髓和神經根受壓,導致肢體的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OPLL為亞洲人群頸脊髓受壓的常見病因,首先由日本學者Tsukimato于1960年報道。Fujimori等通過對1500例日本病
前段時間臨床上出現漏診一例,特分享并淺析,警示同道。病例資料:男患,62歲,52kg,173厘米。因“上腹部脹痛不適1月余”入院。患者于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呈持續性脹痛,癥狀較輕微,伴惡心,未嘔吐,無腰背部脹痛不適,無畏寒、發熱,無腹瀉,無尿頻尿急,無胸悶,無心慌,曾行B超檢查
王建國:“因為我的太太是1月31號凌晨取的血栓,它的化驗單是1月29號。” 在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病例中,王建國他們發現了很多前后矛盾的疑點,比如,死者的死亡時間竟然有三個。臨時醫囑單上記錄, 1月31號的上午3點30分,尸體處理一次,顯示病人已經死亡,但是在死亡志里邊記錄的則是上午4點
血液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和動力,輸血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緊張外,輸血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如傳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1],伴隨輸血的嚴重并發癥如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細菌污染、過敏反應、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以及其他非特異事件的發生等,均顯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渝北醫院(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在渝北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實施“人才興院、質量建院、特色強院、文化立院、依法治院”戰略,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用實力提升醫院品牌影響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模式,著力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邁出了醫院跨越發展的鏗鏘步履,為建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3月19日發布消息說,研究數據證實,一種名為利伐沙班的新型抗凝血藥物可以有效預防血栓。與現有的抗凝血藥物相比,該藥物具有服用方便、安全性較高等特點。 美國藥管局介紹說,他們的一個專門咨詢委員會對
導讀:血栓栓塞,腿部或其他部位血栓脫落后阻塞肺動脈。后果嚴重,我國患者30天死亡率高達17.4%。一些情況下患者可能不會出現癥狀,首次發現即為猝死。但及時治療可大大降低風險、改善預后。近日院內一骨科術后病人突發胸悶后猝死,經院內疑難病例討論后得出為肺栓塞病人。完畢小編閱讀了大量有關肺栓塞的文獻,現就
[摘要] 外科手術,特別是出血量較大的急診手術、術中出血較多的心內直視手術、以及顱腦外科手術等用血量大,一直是醫療中棘手的問題,而隨著人們對所帶來并發癥的重視, 以及近年來血源不足及合理輸血、保護等,使得自體輸血成為主流。本文就自體輸血在臨床應用,特別是大出血性手術中的應用價
朱先生(化名)身體一向硬朗,卻突然反反復復發熱,去了當地醫院也查不出原因。 當他找到邵逸夫醫院感染科呂芳芳主任時,焦慮不安,“呂主任,消炎藥和退燒藥停了就又燒起來了,我到底是得了什么怪病啊?” 突然反復發熱,卻查不出問題 事情還得從去年8月中旬開始說起。朱先生突然反復發熱,這樣的情況持續有
近日,易凱資本發布了關于2016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研報,報告對目前國內保險、醫療器械、醫藥、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進行了詳盡分析,動脈網選取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進行了摘錄,對于即將布局這幾個行業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伴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
[摘 要] 目的:了解冷沉淀在臨床的應用趨勢。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5年的冷沉淀輸注資料,將冷沉淀的使用情況按專業科室分類,并將2001年前后的使用情況作對比。結果:冷沉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產科、外科和血液科,其中以產科應用最多。冷沉淀在2001年后應用明顯增加,其中以產科和肝膽外
中藥蒸汽配合腰椎三維牽引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占腰腿痛病例15%~20%。多發于20~45歲的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自2012-2013年
今天我們來關注一起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一位北京大學的醫學教授,因為種種蹊蹺的原因,最后竟然死在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手術室里。 死者就是照片上這位女士,她叫熊卓為,是北京大學的一位醫學教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員,她關于脂蛋白的研究,獲得了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這位研
介紹-手術機器人是計算機控制的裝置,其可被編程以幫助手術器械的定位和操縱。手術機器人通常用于腹腔鏡手術而不是開放式手術方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開發出手術機器人來解決腹腔鏡檢查的局限性,包括二維可視化,儀器的不完全關節和人體工程學限制。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的目標是通過將剖腹手術本來進行的手術
精準醫療是“三精”醫療的基石。其核心是個體化選擇最低消耗、最小損害、最佳療效作業。近期,董家鴻率領清華長庚肝膽胰外科團隊,通過3D影像重建和打印技術在肝膽外科手術中應用,重新詮釋了精準外科。清華長庚醫院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個將3D技術運用到肝膽胰外科手術的醫療機構。 眾所周知,3D打印技術在牙科
連日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好消息頻出。 “現在,風正在從中國吹向日本。”不久前在日本名古屋,中國進駐日本首臺PET-CT慶典儀式現場,日本核醫學會理事長畑澤順的一席話引得臺下掌聲雷動。 國內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品質的國產心臟起搏器也在近日正式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批準,價格比同檔次進口品牌便宜20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衛計委、藥監總局聯合發布《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旨在加快“十三五”醫藥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指南》提出,要在醫藥行業重點推進六大領域的發展,包括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六大領域中,
【摘要】 目的 增強醫護人員職業防護意識,探討可能的防護方法,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方法 對7 089份急診患者血清進行HBsAg、抗HCV、人類缺陷病毒抗體(抗HIV)、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快速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結果 7 089份急診手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