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1歲,反復上腹痛痛10余年;因癥狀加重伴皮膚、鞏膜黃染、畏寒、發熱2天入院。體檢示:神志淡漠,體溫39.5℃,脈搏125次/分鐘,血壓80/50mmHg。上腹壓痛,肌緊張。實驗室檢查:WBC25×10^9/L,中性粒細胞0.95。血清總膽紅素209umol/L,谷丙氨酶310U/L。B超提示肝外膽管擴張,內有強光團伴聲影。 一、對該患者首先應考慮? 答:感染性休克。應首先考慮患者為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引起感染性休克。 依據:(1)反復上腹痛痛10余年,本次癥狀加重伴皮膚、鞏膜黃染、畏寒、發熱;WBC25×10^9/L,中性粒細胞0.95。提示膽道梗阻并感染。 (2)患者神志淡漠、血壓下降,提示有中樞神經系統被抑制及休克的表現。 &nb......閱讀全文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常見急腹癥,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相當一部分發展成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或一開始即為重癥胰腺炎,重癥胰腺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多年來對重癥胰腺炎的診斷及治療一直深受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本文介紹了近年來重癥急性胰腺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簡稱ERCP,在兒童不同的膽道疾病的診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膽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疾病。ERCP是嬰兒和兒童膽道疾病的重要的診斷和治療工具,在診斷方面,隨著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即MRCP的出現,ERCP正在逐步成為一種主要用于治療的操作技術。 一、ERCP的應用指征1
關于淘汰酚四溴酞磺酸鈉潴留試驗為什么淘汰酚四溴酞磺酸鈉潴留試驗 酚四溴酞磺酸鈉(BSP)潴留試驗是一項肝功能試驗。BSP是一種染料,靜脈注入體內后,大部份由肝細胞攝取并經? 膽道從膽汁排泄。在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注射后45分鐘,殘留在血液中的BSP量不超過注射量的5%。肝臟病人肝功能受損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一種復雜,高風險的外科手術。胰頭部的切除主要用于腫瘤,并且需要同時行十二指腸切除。也可能需要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來治療胰腺或十二指腸創傷和慢性胰腺炎。胰頭切除適應癥最常見適應癥是胰腺的惡性或惡變前的腫瘤或其他壺腹周圍結構中的一個(膽管,壺腹,或十二指腸)的病變。某些類型的腫瘤可能適合局
一、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正常成人血清總蛋白為60~80g/L,清蛋白(A)為40~55g/L,球蛋白(G)為20~30g/L,A/G為1.5~2.5:1。 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增高常見于急性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減低常見于肝臟疾病、營養不良、蛋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總膽汁酸檢測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71例肝膽疾病患者同時檢測血清TBA、ALT、ALP、GGT、DBIL,綜合分析各指標在肝膽疾病時陽性率差異。結果:肝膽疾病患者TBA陽性率達94.3%,陽性率和升高幅度均高于ALT、ALP、GGT、DBIL,經u檢驗,p<0.01
正常新鮮的糞便多呈棕黃色,是由于含有糞膽素的緣故。如糞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時,可帶綠色或菜綠色。新生兒胎糞呈墨綠色,性狀多呈軟泥樣,吃奶嬰兒大便多溏。糞便不混有粘液、膿血、寄生蟲體等。檢查可見少量植物細胞、肌肉纖維等,而無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隱血試驗為陰性。 大便顏色的改變。紅
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及高結合膽紅素血癥的常見疾病見表10-10,10-11。表10-10 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的疾病 ㈠膽紅素生成增加 ⒈溶血性黃疸 ⑴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血型不合妊娠) ⑵遺傳性異常血紅蛋白病:鐮狀細胞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情況;二可以篩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情況;二可以篩
良性腫瘤及臨界性腫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切除必須徹底,治療不當極易導致復發及惡變。纖維 瘤切除不徹底,反復復發變為纖維肉瘤;咽部的**狀瘤有報道切除13次,反復發作經顱咽管達中耳, 成為形態上高度惡性的**狀癌;皮膚交界痣切除不徹底發展為惡性黑色素瘤等等。因此,腫瘤的第一次治療正確
101 甜瓜優異種質資源創新及優質多抗系列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
大部分小腸梗阻(BOS)可歸因于術后粘連。術后粘連性疾病的患者很可能患有亞臨床 BOS,通常可自行好轉,無需住院治療。盡管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并且假定腹腔鏡手術相關的粘連疾病減少,但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繼發于粘連的SBO率同時降低。臨床表現在急診科科患者出現胃脹、惡心和嘔吐這些癥狀,連同腹部手術
1.9 輔助治療ARDS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由嚴重感染、創傷、休克等肺內外疾病襲擊后出現的以肺泡毛細血管損傷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以急性、進行性、吸氣性、低氧血癥性呼吸窘迫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綜合征。RRD
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了解到,“狹窄膽道磁壓榨疏通術”近日在這家醫院應用于臨床并獲得成功,解決了膽道狹窄需要再次或多次開腹手術的臨床難題。 據了解,磁壓榨吻合技術涉及新型稀有金屬材料研制、改性,生物力學臨床前沿研究,以及微創技術臨床聯合應用等重大的技術協作問題。由西安交通大學
⒈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與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的鑒別依靠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的分別定量。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血中結合膽紅素增高,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則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增高;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尿中膽紅素陽性,膽素原視病因而異,可以增加(肝炎)、減少或消失(梗阻);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尿中膽紅素陰
六、膽囊炎 1.白細胞:在急性膽囊炎與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增 2.糞檢蛔蟲卵:膽道蛔蟲癥可為陽性。 3.十二指腸引流(DJT):若無膽汁引出,提示總膽管為結石梗阻;若發現膽汁黏稠度增加,提示為膽囊、膽管炎癥、膽石癥;若發現大量上皮細胞,提示膽道炎癥、十二指腸炎;若A管了現大量白細胞,提示十二指腸炎、
一、消化性潰瘍: 1.血常規:常有貧血改變,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低。 2.大便隱血試驗: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常呈陽性。 3.胃泌素(Gas):胃潰瘍時增高,但無診斷意義。 4.基礎胃酸排泌量(BAO):十二指腸潰瘍增高。 5.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十二指腸潰瘍增高。 6.胃液分析(GC):
[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黃疸性肝炎(acute icterohepatitis,AIH)、慢性活動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慢性遷延性肝炎(chronic persisitent hepatitis,CPH)、肝硬化(liver cirrhos
脂蛋白-X【參考范圍】免疫透射比濁法:0~90mg/L.【影響因素】標本采集及分離與測定TCH的標本抽取相同。【臨床意義】1.Lp-X是出現在阻塞性黃疸患者血清中的一種異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其生成與膽汁中的卵磷脂反流有關。因而利用其這種只在膽汁淤積患者血中出現的特殊性,可以對黃疸或肝內、肝外阻塞進行一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或急性膽囊炎對病人的生命都有嚴重威脅,是我國膽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和發病機理 膽管急性梗阻使膽汁淤滯,膽管內壓迅速升高,當其超過膽管壁所能承受的壓力時,即可使肝內、外膽管的粘膜屏障發生程度
測定γ-谷氨酰轉肽酶(GGT)有什么臨床意義?參考值又是多少?γ-谷氨酰轉肽酶(GGT)在體內分布較廣,按其活性強度的順序排列依次為:腎臟、前列腺、胰腺、肝臟、脾臟、腸、腦等。血清中的GGT主要來自肝臟,少量來自腎臟、胰腺。GGT在肝內由肝細胞線粒體產生,90%為膜結合型,分布在肝細胞膜及毛細膽管的
臨床上生化報告單中常見的總膽紅素(TBIL)、間接膽紅素(IDIL)、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汁酸(TBA)等指標可反映肝臟分泌、排泄的功能。本文就與大家一起簡要分析一下上述指標的臨床意義。 膽紅素(TBIL) 包括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是兩者總量的合稱。機體 TBIL 的來源絕大部分
腦脊液的理學檢查一、顏色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但新生兒因血液中膽紅素的移行,故CSF標本的顏色幾乎都是黃色。在中樞神經系統發生感染、出血、腫瘤等,CSF中出現過多的白細胞或紅細胞和其他色素,使得顏色發生改變。常見的顏色主要有下列幾種:1、紅色 CSF中混有血液時,因紅細胞溶解、破
一、顏色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但新生兒因血液中膽紅素的移行,故CSF標本的顏色幾乎都是黃色。在中樞神經系統發生感染、出血、腫瘤等,CSF中出現過多的白細胞或紅細胞和其他色素,使得顏色發生改變。常見的顏色主要有下列幾種:1、紅色 CSF中混有血液時,因紅細胞溶解、破壞,可使標本呈現
7月23日,在解放軍總醫院外科大樓肝膽外科的一間會議室里,53歲的陜西婦女王玉霞泣不成聲。 “去年3月我查出了這個病后,當地的醫院都不敢收我,我覺得自己沒救了。要不是來了這里,可能現在人都沒了。” 這個剛剛從死亡陰影中走出來的普通工人,是中國第一個得到手術完全根治的肝門部門靜脈海綿樣
相信大家都做過便常規檢測吧,可別小瞧這簡簡單單的“三大常規”之一,它可是臨床疾病的“警報器”。便常規包括物理學檢查(性狀、顏色、不消化物等)、化學檢查(隱血)以及顯微鏡檢查(血細胞、寄生蟲、寄生蟲蟲卵、結晶和細菌等),如何看懂便常規的化驗報告呢?可參考如下程序和辦法。1 觀“色”又察“形”
臨床醫生通常以大便常規檢查結果了解病人胃腸道疾病。排泄物也能體現身體狀況,似乎有些神奇。當了解這些檢驗指標及臨床診斷指導意義后,會讓你真正知道小事情有大學問:正常大便的組成主要為食物的殘渣、水分及腸道的大量細菌,并伴有胃、肝、胰、腸的分泌物及腸內的分解產物。因此大便檢查對了解胃腸、肝臟、胰腺疾病及
【參考值】限定性底物法:血清淀粉酶 ≤220U/L(37℃)尿淀粉酶 ≤1200U/L(37℃)P-同工酶 血清115U/L尿800U/L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測定是胰腺疾病最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當罹患胰腺疾病,或有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時都可引起其活性升高或降低,尿淀粉酶水平波動較大,所以用血清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