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我國科研團隊高效制備生物燃油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羅文豪副研究員團隊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Bert M.Weckhuysen教授合作,設計并構筑具有金屬-酸“限域毗鄰”結構的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無溶劑體系下由纖維素醇解平臺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鍋法”高效制備戊酸酯類生物燃油的新路線。 非糧生物質是一種優質和豐富的可再生碳質資源,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生產燃料和化學品。木質纖維素衍生的戊酸酯類生物燃油因其優異的油品性能和兼容性,被認為是新一代高性能生物燃油。制備該生物燃油對減少傳統非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賴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雙功能催化劑的精準構筑和活性位協同作用機制是生物質催化領域的研究前沿(Nat. Commun.,2015;Green Chem.,2017;Green Chem.,2019;J. Catal.,2019; ACS. Catal.,2021)。其在生物質催化轉化領域應用的核心挑戰在于:......閱讀全文
新突破!我國科研團隊高效制備生物燃油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羅文豪副研究員團隊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Bert M.Weckhuysen教授合作,設計并構筑具有金屬-酸“限域毗鄰”結構的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無溶劑體系下由纖維素醇解平臺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鍋法”高效制備戊酸酯類生物燃油的新路線。 非糧生
科學家實現液體燃料選擇性集成調控
在目前的能源結構中,源自石油的碳氫液體燃料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石油資源不可再生,而人們對碳氫液體燃料的需求卻在日益擴大,石油資源終有消耗殆盡的時刻。因此,充分利用非石油基碳資源(天然氣、生物質、煤等)以及探索新的碳氫液體燃料生產方法變得極為迫切。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
高活性的生物質碳負載Fe/Pt單原子雙功能催化劑
單原子催化劑因具有較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量子尺寸效應和活性中心的配位不飽和構型,在催化領域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在燃料電池、電解水和金屬-空氣電池等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快速發展。然而,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位點數量有限,催化劑合成過程相對復雜,且大多數用于合成單原子催化劑載體的化學品價格昂貴
研究人員發現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 該團隊于2016年提出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耦合的雙功能OXZE
去糾纏——邁向催化反應的高效精準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38.shtm化學工業中,85%以上的過程都依賴于催化劑來加速反應速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催化反應效率的兩個重要參數——反應物的轉化率和目標產物的選擇性往往相互糾纏,就像“蹺蹺板”一樣,轉化率提
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團隊等揭示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
近日,大連化物所碳基能源納米材料研究組(DNL2102組)包信和院士、潘秀蓮研究員、焦峰副研究員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 該團隊于2016年提出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耦合的雙功能OXZEO催化劑設計概念,實現了
去糾纏:邁向催化反應的高效精準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30.shtm OXZEO雙功能催化劑。大連化物所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孫丹寧 化學工業中,85%以上的過程都依賴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催化反應效率的兩個重要參
去糾纏:邁向催化反應的高效精準之路
OXZEO雙功能催化劑。大連化物所供圖化學工業中,85%以上的過程都依賴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催化反應效率的兩個重要參數——反應物的轉化率和目標產物的選擇性,往往相互糾纏,就像蹺蹺板一樣,轉化率提高了,選擇性就降低,此消彼長,無法兼顧。如何解開這種“糾纏”,破解“蹺蹺板”效應,實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新任Gree-Chemistry編委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期刊 Green Chemistry 宣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成為該期刊的編委會成員。Green Chemistry 創辦于 1999 年,是綠色化學領域頂級權威學術刊物,2016 年影響因子為 9.125。 張濤院士簡介 張濤,男,漢族,1963
原子催化劑應用于生物質轉化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中心的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在長期從事單原子催化劑和生物質轉化研究基礎上,首次將高金屬載量的鎳-氮-碳(Ni-N-C)單原子催化劑應用于生物質轉化反應中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原子催化劑應用于生物質轉化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中心的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在長期從事單原子催化劑和生物質轉化研究基礎上,首次將高金屬載量的鎳-氮-碳(Ni-N-C)單原子催化劑應用于生物質轉化反應中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
武漢物數所在金屬負載沸石分子篩活性中心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固體核磁共振與多相催化研究組研究員鄧風和徐君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課題組合作,在金屬負載沸石分子篩活性中心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利用固體核磁共振的高效1H檢測技術實現了對錫負載Beta沸石分子篩中活性錫物種的直接觀測,揭示了不同錫物種間的可逆轉化過程。相關
“高密度”纖維素航空煤油來了
隨著現代航空業的快速發展,巨大的碳排放量成為其不得不面對的軟肋。隨著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以及二氧化碳減排問題的日益關注,發展新型、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航空燃料已成為能源領域的重點議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寧、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課題組等開發了一條以纖維素為原料制備高密度航
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獲首屆“中國科學材料·創新獎”
6月18日,首屆“中國科學材料·創新獎(Science China Materials Innovation Award)”揭曉,我所張濤院士因其“在工業催化材料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單原子催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成為該獎項的首位獲獎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張希教授和Science
減碳、脫碳、碳捕捉,頂尖科學家共謀“碳策”
“中國在氣候變化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在太陽能光伏領域具有非常好的成本優勢。但中國人均耕地少,同時缺乏天然氣的儲備,中國在糧食、能源方面要實現自給自足,就要做出更多努力。”11月3日,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先導論壇——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以下簡稱碳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木質纖維素為原料合成可再生航空燃料(JP10燃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寧、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開發了兩條通過木質纖維素平臺化合物——糠醇制備可再生JP-10高密度燃料的新路線。相關工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合成可再生航空燃料是國際生
化物所根據OXZEO催化作用將碳資源轉化為高值化學品
近日,大連化物所碳基能源納米材料研究組(DNL2102組)包信和院士、潘秀蓮研究員團隊在合成氣轉化OXZEO反應活性調控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雙功能催化劑金屬氧化物表面配位不飽和金屬位點對一氧化碳/氫氣(CO/H2)的活化轉化反應活性及路徑的調控原理。 圍繞OXZEO催化作用機制,科研人員
我所突破合成氣直接轉化反應中轉化率和選擇性的“蹺蹺板”瓶頸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5/t20230518_6758696.html 近日,我所焦峰副研究員、潘秀蓮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揭示合成氣直接轉化領域長期存在的“高轉化率和高選擇性難以兼顧”瓶頸的科學根源,創新催化劑,“解開”主反應與副反
中科院科技支撐“雙碳”戰略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召開
3月2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詳細介紹了科技戰略研究、基礎前沿交叉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新技術綜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國際合作支撐、創新體系能力提升、“雙碳”科普等八大行動,以及面向“雙碳”戰略重大科技
我所揭示分子篩催化乙烯酮轉化制汽油反應機制
近日,我所碳基能源納米材料研究組(DNL2102組)包信和院士、潘秀蓮研究員團隊,與固體核磁共振及前沿應用研究組(510組)侯廣進研究員團隊合作,在分子篩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應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包信和、潘秀蓮團隊于2016年提出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耦合的雙功能OXZEO?催化劑設計概念,并
張濤調研地理資源所科技智庫和特色研究所建設
8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到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調研科技智庫和特色研究所建設。 張濤首先實地考察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和地理資源所古籍方志館,聽取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近年來科學普及和發展情況的工作匯報。隨后,張濤與地理資源所領導班子成員、科研骨干和管理支撐人員代
木質纖維素高密度航空生物燃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李寧、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研究員路芳團隊、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鄒吉軍團隊合作,在長期從事生物質轉化研究基礎上,首次報道了將纖維素兩步法轉化為高密度液體燃料。相關工作發表在《焦耳》(Joule)上。 木質纖維
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獲進展
甲基環戊二烯(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產原料,同時還被應用于生產各種產品,例如:醫藥產品、汽油抗爆劑、環氧樹脂固化劑及染料添加劑等。目前,MCPD主要從石油裂解焦油的副產物中制取,收率低且價格高,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因此,探索可再生的生物質合成路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
二氧化碳加氫雙功能催化材料調控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31.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生物質能生化轉化研究室特別研究助理邢世友聯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教授Bert Weckhuysen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加氫雙功能催化材料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張濤院士等16位華人當選
昨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杰出學者當選。其中華人學者16名,包括聯想芮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華為朱培英、西蒙弗雷澤大學裴健教授等。 今年全球共有52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其中華人院士有16位。相比之下,去年有55位當選。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加拿大聯邦政府授予在工
大連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異構烷烴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孫劍和葛慶杰研究團隊在CO2催化加氫合成異構烷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美國化學會出版的ACS Catalysis上發表。 以CO2為碳源,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產生的H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烴類化合物,不
我所發展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新方法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李寧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成功實現纖維素基3-甲基-2-環戊烯酮(MCP)直接加氫脫氧合成甲基環戊二烯(MCPD),該工作為不飽和酮直接轉化制共軛二烯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產原料,同時還被應用于生產各種產品,例如醫藥產品、汽油抗爆劑、環氧樹
中科院大化所發表木質素催化轉化綜述文章
11月1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帶領團隊在生物質催化轉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日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美國化學進展雜志上發表題目為“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Lignin for the Productio
雙功能催化劑上金屬位性能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51.shtm雙功能催化劑在能源及大宗化學品生產過程中具有廣泛應用,烷烴加氫異構則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過程之一。其可將直鏈烷烴轉化為異構烷烴,為典型的原子經濟性過程,是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柴油凝點和改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劑應用生物質轉化反應研究取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中心的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在長期從事單原子催化劑和生物質轉化研究基礎上,首次將高金屬載量的Ni-N-C單原子催化劑應用于生物質轉化反應中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選為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