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日前,國家統計局《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李胤對此進行了解讀。 從測算結果看,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比上年增長6.4%;在4個分領域的21個評價指標中,有19個指標指數與上年相比有所提高,其中,勞動力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指數、理工科畢業生占適齡人口比重指數、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所占比重指數、每萬名R&D人員專利授權數指數、每百家企業商標擁有量指數、每萬名科技活動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指數等6個指標指數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國創新指數的走勢表明,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不利因素,我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動能加速釋放,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閱讀全文
12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96.3,比上年增長6.8%,創下2005年來的新高。 在4個創新分領域的21個指標中,有19個指標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占比、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有研發機構企業占比、百家企業商標
12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96.3,比上年增長6.8%,創下2005年來的新高。 在4個創新分領域的21個指標中,有19個指標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占比、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有研發機構企業占比、百家企業商標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96.3,比上年增長6.8%,創下2005年來的新高。 在4個創新分領域的21個指標中,有19個指標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企業占比、基礎研究人員人均經費、有研發機構企業占比、百家企業商標擁有量及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2012年中國創新指數。統計表明,2012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48.2(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6.2%。指數反映出我國創新能力發展總體平穩、持續提高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首席統計師關曉靜介紹說,自2005年以來,中國創新指數持續穩步增長,年
前 言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首科院”)連續5年開展“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以下簡稱“首科指數”)研究,近三年更是緊緊圍繞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定位,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通過“大數據、新數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日前,國家統計局《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李胤對此進行了解讀。 從測算結果看,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比上年增長6.4%;在4個分領域的21個評價
日前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及有關機構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首次躋身全球25強,成為2016年度全球創新領域的標志性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前瞻性和正確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開辟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回看2006年頒布實施中
日前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及有關機構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首次躋身全球25強,成為2016年度全球創新領域的標志性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前瞻性和正確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開辟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回看2006年頒布實施中
最近,有關部門下決心破除“唯論文”頑瘴難疾,打出一套組合拳,發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評價體系中備受詬病的論文“SCI至上”,為此,傳統的科研資源分配方式也面臨重大轉變... 破“SCI至上”,科研資源配置方式面臨重大轉變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關于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等城市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水泥行業利用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等,推進火電廠協同資源化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從臨床專科建設、醫學技術創新、醫療服務模式、信息化支撐等不同維度充分明確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從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進一步闡
按照國家創新調查工作的整體部署,8月30日,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2017》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6-2017》。其中,監測報告發布了全國各地區創新活動的客觀數據,評價報告則開展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6-2
最近的研究表明科學進展從總體來看正在降速并趨于停滯。在今年三月份發表的論文“創意越來越難找到?”中,四位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的Nicholas Bloom、Charles Jones、Michael Webb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John Van Reenen)聲稱:“來自各行各業、各種公司和各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
“力爭發起和組織若干新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是我國未來5至10年的任務。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中國科學界是有底氣的。 經費不缺。科技經費投入是牽頭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關鍵因素。10月10日三部委共同發布的《201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567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