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疫情突然消退一事引發了關注。而一則“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最新研究稱德爾塔病毒正在自我消亡”的消息,更是引發了熱議。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10月30日,日本國立遺傳研究所和新潟大學發表了一項聯合研究稱,日本疫情的平息可能與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內一種名為“nsp14”的酶發生變化有關。國立遺傳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稱,日本新冠病毒中的“nsp14”發生了變異,導致基因組不斷累積錯誤突變,最終因為“來不及修復而導致病毒自我滅絕”。日本每日新增感染人數從9月最高日增近2.8萬人暴跌至10月31日的僅200多人 研究團隊稱,在對公開的日本新冠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在日本第五波疫情擴散之際,“nsp14”已出現變化的病毒占比增加。到8月下旬日本疫情疫情進入高峰前,流傳的幾乎都是“nsp14”酶已發生變化的新冠病毒。研究還稱,日本2020年秋季至今年3月的第三波疫情也有類似趨勢。 那么,這個“nsp14”酶真的讓“德爾塔”......閱讀全文
在與新冠病毒作戰的一年半時間內,人類寄希望通過公共衛生防控手段以及疫苗手段來阻斷它的傳播。但是,事實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公共衛生防控手段還是疫苗手段所建起的防線,都在遭受新冠病毒攻擊。 “新的變異毒株正在攻破我們國家的防線,也在攻破東亞、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的防線。它在攻破公共
為什么滅活的仙臺病毒能作細胞融合的誘導劑? 問題的提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科研人員加緊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產生,如要徹底了解該病毒的結構和侵染機理,還需要一段時間,甚至可能要較長的時間。要知道,人類與病毒的斗爭看不到盡頭,僅僅是認識第一個病毒-煙草花葉病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
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應急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工作相關問題及解答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組織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天津)中心、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了生活垃圾焚燒
《紐約時報》網站載文稱,今年1月,SARS-CoV-2基因組的破譯工作開始進行,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超過145種新冠病毒疫苗,其中20種疫苗正在進行人體試驗。文章梳理了已經進行人體試驗以及一些仍在進行細胞或動物試驗但有望成功的疫苗的進展情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首先,文章將疫苗的測試過程
中國新冠疫苗已“破土” 中國科學家近日發表了一則好消息: 4月20日,中國研發的一種新冠候選疫苗,用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結果安全、有效! 這是目前為止公開報道的第一個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而且,中國的新冠疫苗并不僅僅這一個。目前,中國已有4個疫苗進入臨床階
自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來,寨卡疫情不斷發酵,開始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對疫情地區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還可經性交傳染,多數感染者不會發病,但是偶爾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疼痛等輕微病狀。其對人類的威脅主要在于孕婦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發
在微生物中,病毒最適合成為新興的病原體,因為它們能夠通過突變、基因重組和重配感染新宿主并適應新環境。腸病毒是最常見和最危險的水傳播病原體之一,會導致偶發性疾病和流行疾病。與腸病毒有關的主要健康問題是胃腸道疾病,但它們也可能引起呼吸道癥狀、結膜炎、肝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慢性疾病。非腸道病毒如呼吸
甲流告急!疫苗告急! 一周來,多國政府先后宣布進入應對甲流大爆發的緊急狀態。中國國務院10月28日召開常務會議,緊急部署疫苗接種,要求擴大疫苗產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31日再次強調,要積極有序做好甲流疫苗接種工作。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11月1日表示,目前,我國已有8家疫苗企業生產的
不到1年前,寨卡看上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任何人都不愿制定應對它的策略。這種蚊媒病毒一直徘徊在南半球國家,但在最壞的情況下,它似乎也只是引發輕微的發燒和皮疹。但如今已不再是這個樣子: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目前已同寨卡聯系起來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并發癥“非同尋常”的集中暴發,是必
10萬、50萬、100萬、150萬……新冠病毒正在肆虐,全球確診病例數字不斷跳動上升。2019年年底開始,這場疫情襲擊多國,迄今已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疾病較量,人類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而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已成為人類戰勝疫情的關鍵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已成為世界各地的威脅,作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首要議題,需要盡快采取措施。 但是在醫療領域,如今日本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方法還沒有確立完成。 但是最近也有一個好消息。 3月19日,長崎大學研究團隊宣布:長崎大學與佳能醫療系統株式會社共同開發的新型冠狀病
根據WHO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在本周內已超過2200萬,死亡人數超過78萬。從去年爆發至今,相當于每分鐘就有2個人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全球激烈的新冠疫苗競賽,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賽,而是一場與病毒之間的爭奪戰。世衛組織最新公布的候選疫苗草案,已有169種疫苗處于試驗階段,其中30種進
1、東京新冠疫情嚴峻,或影響東京奧運會 近日日本疫情迅猛反撲,已經連續三天確診病例過萬,尤其是奧運會主辦城市東京的新冠疫情更是嚴峻,已經連續7天確診病例超3000例,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而且奧運會相關人員已出現276例感染病例,或將影響奧運會的順利進行。盡管日本政府表示疫情反撲不會影響奧運,但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上解析出非洲豬瘟病毒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揭示它的組裝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z1439 非洲豬瘟(A
12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的生產注冊申請。該疫苗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預防用生物制品1類新藥,通過上萬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較好,對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護率可達97.3%,對于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腸道病毒引起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之一,為全球性傳染病。2008年5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計委正式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病原。世界大
近期,為了盡快研發出可以有效治療新冠疫情的疫苗,全球正興起疫苗競賽。外媒此前表示,中國在這場競賽中將會是一個頗具競爭力的參與者。4月24日,中國就傳來一個好消息。據報道,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經進入Ⅱ期臨床研究,這意味著中國滅活疫苗的研發正繼續領跑全球。
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的幾個成員在人群中不斷傳播并通常引起輕度呼吸道疾病。相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MERS-CoV)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分別在患病者中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SARS和MERS。SARS
3月24日,國內首創的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G型)三聯活疫苗(以下簡稱豬腹瀉三聯苗)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正式投產上市。該疫苗的上市或可為當前養豬業不斷下滑的頹勢提供利好消息,給養殖業主帶來巨大福音。 據悉,哈爾濱獸醫所研制的豬腹瀉三聯苗屬國際
科研人員在電鏡下查看禽流感病毒 2009年1月,在京的一名女子因禽流感死亡,成為今年的首例病例。繼多年前的SARS疫情后,北京市民又一次察覺,疫情再一次距離自己如此之近。本次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隴德談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表示,全國醫生明年將全員培訓公共衛生。
臘腸形的百日咳桿菌附著在呼吸道的纖毛上。圖片來源: NIBSC/SCIENCE SOURCE/PHOTO RESEARCHERS 數十年前一種疫苗的出現,使百日咳作為一種兒童疾病被徹底擊敗,如今卻有死灰復燃的趨勢。 包括中國內在的全世界兒童都在使用白百破疫苗。然而,2010年,美國加州報
為了消滅豬瘟,需要快速而確實的診斷技術。流行病學、癥狀學和病理解剖學等方 面的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確診必須采取病料,進行病毒的分離鑒定或作抗體 測定。 疫情調查時,除需注意流行情況,還應了解是否已經進行免疫接種, 所用疫苗有無 殘余毒力?非典型豬瘟在成年豬中大多表現為輕癥疾病
二氧化氯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滅菌劑。國外許多的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氯在極低的濃度(0.1ppm)下,即可殺滅許多諸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即使在有機物的干擾下,在使用濃度為幾十ppm時,也可完全殺滅細菌繁殖體、肝炎病毒、噬菌體和細菌芽孢等所有微生物。 對空氣的殺菌 空氣中含有大量可以
豬瘟的免疫接種,包括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是當前防制豬瘟的主要手段。被動免 疫應用高免血清,主動免疫則有高免血清血毒同時接接法、 滅活結晶紫疫苗和弱毒活疫 苗。 高免血清血清同時注射法可以產生堅強持久的保護力,但因使用高免血清價高, 且因應用強毒,有造成散毒的危險,現已禁止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獲頒新版GMP認證,這是國內三大乙肝疫苗生產企業中首個獲頒的新版GMP證書。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疫苗的安全性再次引起公眾的關注。此前,多地曝出疑似“疫苗致
2008年3月23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析中心主任張學敏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全球科技界權威學術雜志《自然—免疫學》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CUEDC2蛋白質通過招募PP1滅活IKK激酶》的文章,引起了科技界的關注。當筆者與文章的作者們交
2008年3月23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析中心主任張學敏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全球科技界權威學術雜志《自然—免疫學》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CUEDC2蛋白質通過招募PP1滅活IKK激酶》的文章,引起了科技界的關注。當筆者與文章的作者們交流的時候,他們始終在談工作的團隊———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
英國倫敦的諾斯威克和圣馬可醫院的重癥監護部,有一天突然接受了一個名叫David Oakley的危重病人,他有以下的臨床癥狀:發燒,頭疼,肌肉酸痛;惡心,嘔吐,腹瀉;呼吸不暢,嚴重的病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僅為70%,肺部有浸潤; 和他同時入院的,還有另外五位癥狀類似的病人。他們進入重癥監護后,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