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命聚焦恒星
主序星的大小比較。主序星是指那些在位置上處于核心的將氫融合成氦的恒星。圖中顯示的摩根-基南系統根據恒星的光譜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太陽是一顆G型恒星。西斯廷2號的探測目標是一顆F型主序星南河三A星。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美國航天局(NASA)的探空火箭將觀察附近的一顆恒星,以了解其星光如何影響系外行星的大氣——這是尋找太陽系外生命的關鍵信息。 西斯廷2號(SISTINE-2)任務將于當地時間11月8日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首次發射。利用一種改進的新型儀器,該任務計劃完成一個新目標:探測小犬座中最亮的一顆星南河三A星。問題是:一顆恒星的光如何影響圍繞其運行的行星上潛在的生命跡象? 回答宇宙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一直面臨著技術上的挑戰。人們還不能造訪其他恒星周圍的行星,也就是所謂的系外行星。當前的人造望遠鏡也尚未足夠強大到看清它們的表面。 為此,天文學家著眼于系外行星的大氣層,搜尋與生命有關的化學物質......閱讀全文
NASA繪制超新星遺跡地圖-揭示沖擊波如何粉碎恒星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恒星如何在超新星爆炸中分崩離析是天文學最大的謎團之一。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的幫助下,這個謎底終于開始被揭開。 高能X射線天文臺已繪制出超新星遺跡中放射性物質的
NASA最新模擬黑洞視覺效果-恒星呈現兩個鏡像
據國外媒體報道,當你看宇宙中的黑洞時,你會看到什么景象?日前,美國宇航局最新計算機模擬圖像顯示黑洞所呈現的怪異景象,黑洞具有很強的引力,可使光線顯著地彎曲朝向它,從而出現一些非常獨特的視覺扭曲。 灰藍色環狀結構呈現出兩個小麥哲倫星云的鏡像;洋紅色環狀結構分別呈現出兩個阿爾法和
NASA公布韋伯望遠鏡所攝首顆恒星圖及自拍照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攝第一顆恒星的圖像以及一張望遠鏡“自拍照”。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一個觀測目標是258光年外的大熊座一顆名為HD 84406的明亮恒星。NASA在其官網稱,2月2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開使用近紅外相機(NIRCam)校
英專家通過“聽”恒星奏樂找類太陽恒星
宇宙中遙遠的恒星能奏樂嗎?能,但我們一般難以聽到。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說,英國天文學家利用恒星發出的光線中所攜帶的信息,破譯出恒星所奏“樂曲”,并借此發現500顆類太陽恒星。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天文學家比爾·查普林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項成果。查普
新一代行星“獵手”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8日報道,該機構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已于25日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預計8月向地球傳回第一批數據,此后每隔13.5天定期傳回一批。TESS科學團隊將在第一批數據到達后開始從中搜尋新行星的蛛絲馬跡。 圖片來源:NA
NASA尋找“另一個地球”將引發研究熱
1400萬光年外的一顆星成為昨日的最熱門話題。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確認為行星的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NASA稱這一發現是天文學家正處在尋找“另一個地球”進程中的里程碑式進展。有網友認為這是NASA在“炒作”,而有天文學家認為,NA
尋找生命-聚焦恒星
主序星的大小比較。主序星是指那些在位置上處于核心的將氫融合成氦的恒星。圖中顯示的摩根-基南系統根據恒星的光譜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太陽是一顆G型恒星。西斯廷2號的探測目標是一顆F型主序星南河三A星。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美國航天局(NASA)的探空火箭將觀察附近的一顆恒星,以了解其
紅巨星以振蕩之音開拓天體物理學新視野
據美國太空網及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國際天文學家于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體狩獵者”——開普勒航天器發回的數據及所顯示的有關行星的最新發現進行討論,公布了開普勒航天器在恒星振蕩(星震)方面的探測結果,并稱其開辟了關于恒星尺寸、年齡及演化的全新見解。 NA
韋布太空望遠鏡重繪“創世之柱”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創世之柱”。圖片來源:NASA 星際間稠密的氣體與塵埃形成了瘦長的氣體柱,這就是“創世之柱”。它同時也是最經典的宇宙圖像。 恒星在這里誕生。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透過云層窺視到這些年輕恒星。 “創世之柱”位于6500光年之
科學家破解恒星“惻隱之心”
小行星,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T. Pyle (SSC) 恒星多久便會吃掉它們的“孩子”?幾乎不會,這是遞交到《天體物理學雜志》的一篇論文給出的答案。 由于供行星形成的、像煎餅一樣的塵埃和氣體原行星盤(如圖所示)的扭矩(或引力牽引)所致,行星通
科學家首次證明行星竟給恒星降溫
圖片來源: NASA/JPL-Caltech 如果你是一顆熱木星,而你又想涼快一下,你該怎么辦呢?什么,你利用自己的引力抬升了母星的表面,并使其冷卻,進而在恒星表面產生了一個黑斑。 在即將發行的《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天文學家講述了他們利用開普勒望遠鏡超過100萬次地
“開普勒”發現八行星星系
隨著第八顆行星的發現,開普勒-90 系統成為第二個擁有八顆行星的星系。 我們的太陽系現在與一顆由多顆行星環繞的恒星聯系在一起——美國科學家12月15日報告說,他們最近發現有第八顆行星環繞一顆名為開普勒-90的恒星運行,后者是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恒星,距離地球約2545光年。這些系外行星是從美國宇航
“開普勒”發現首個傾斜恒星系統
圍繞開普勒-56運轉的兩顆傾斜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根據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找到了一個“傾斜的”太陽系,這一發現為研究一些行星如何以偏離恒星赤道的路徑圍繞后者運轉提供了重要線索。 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形成于一個圍繞太陽赤道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幼年恒星系統的“傾盆大雨”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近發現,宇宙一顆正在形成中的恒星系統中擁有大量的水蒸氣,它的數量足以填滿地球的海洋5次之多。天文學家表示,水蒸氣正在從該恒星系統的出生氣團中傾瀉而下,落入很可能有行星形成的灰塵盤中。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30日的《自然》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Dan Wat
NASA發現兩個“超級地球”,探索地外生命新線索
據美國天文學會第240次會議發布的論文,美國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發現了距離地球僅33光年的一個行星系統,兩個“超級地球”圍繞一顆矮恒星運行。天文學家表示,這兩個行星可能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線索。據報道,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 是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領導
觀天利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621.shtm 2022年7月12日,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韋布空間望遠鏡首批科學數據,并由專業研究人員解讀這些數據的科學潛力和價值。這些圖片震撼了世界,宇宙從未如此清晰,本
NASA新軌道望遠鏡項目或超支-專家建議減規模降復雜性
據美國《科學》雜志官網23日報道,一個獨立的評估小組表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必須縮減其下一個軌道天文臺——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的規模,以避免預算超支并影響其他探索任務。 去年2月,NASA宣布了WFIRST任務計劃,預算約32億美元,將于20年代中期發射升空。
NASA計劃用間諜望遠鏡研究暗能量
?曾有兩架望遠鏡被設計用來在太空中俯視地球以搜集情報。如今,美國宇航局(NASA)希望能夠重塑這些設備,進而用其來研究暗能量、太陽系外行星,以及其他大量天文學課題。 這些望遠鏡最初由負責管理美國間諜衛星的國家偵察局(NRO)部署,但最終發現竟是多余的。去年夏天,NRO將這些剩余的設
《天體物理學雜志》:星系演化理論獲新證據支持
天文學家一直猜測,一個典型的星系一開始是螺旋狀的,不斷向外噴出恒星;隨著時間流逝,這一星系會與其它螺旋狀或不規則星系發生融合;最終,這一星系會放慢生產恒星的速度,并變成橢圓形。這一假說稱為星系“養育”理論。美國科學家近日通過分析太空探測器搜集的大量資料,為這一理論提供了新的、廣泛的證據。相關論文發表
科研人員在星系結構研究方向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牽頭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定量的星系結構模型,將類似銀河系的一般盤狀星系的幾何結構描繪成一塊“巧克力碎餅干”(Chocolate Chips Cookie)——星系中的老年恒星及其間的彌散星系介質構成了“餅干”的主要成分,而呈團塊狀分布的恒星形成區域則構成了顏色較暗的“
科學家發現恒星活化石-有助理解恒星形成過程
這是一幅由“星系-星系間物質相互作用計算”(GIMIC)模擬生成的圖像,和實際觀測到的具備恒星新生區的星系很類似。圖像中可見較冷的氣體(紅色)流向漩渦星系,為那里的恒星形成提供所需物質。這一劇烈的恒星形成過程造成了強烈的外向氣流流動(藍色)。這是一個具備恒星新生區的星系模擬圖像。
TESS發現“新地球”
TESS在尋找“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恒星旋轉。這顆被稱為TOI 700d的行星的軌道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帶”——液態水可能存在的區域。目前,天
《自然》:宇宙驚現一顆恒星拖著超長的彗星“尾巴”
這一發現為了解太陽死亡及新的太陽系誕生提供了特殊機會 最近,美國宇航局星系演化探測器(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幅令人驚訝的畫面:一顆以超音速運動的恒星身后拖著一條超長的彗星似的“尾巴”。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16日的《自然》雜志上。?這顆位于350光年外鯨魚
韋布望遠鏡證實,TRAPPIST1b行星沒有大氣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5.shtm TRAPPIST-1系統中七顆行星的示意圖,TRAPPIST-1b(最左邊)離恒星最近。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近日,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
NASA發射“苔絲”探測衛星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美東時間18日下午6點發射了一顆探測衛星,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期望發現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個地球”。 NASA發射“苔絲”衛星探索太空。圖片來源:NASA。 據悉,這顆衛星名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簡稱“苔絲”(TESS),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NASA揭示“月球漩渦”之謎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消息,一些明暗分明的斑紋在月亮上打著轉,看起來就像奶油在咖啡里打轉,這些獨特的“月球漩渦”是怎么來的呢?新研究表明,這是太陽風和月殼磁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魯·波普使用NASA的“加速、重聯、湍流及電動力學月球—太陽交互作用”(AR
NASA揭開月球揚塵成因
圖片來源:Dana Berry;(插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經過數十年的搜索,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小流星體對月球的沖擊,揭開了月球表面塵土飛揚的成因。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上的宇航員及其他許多航天器一直嘗試探測沙塵反射的陽光,卻從未成功。因此,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LADEE
死而復生?天文學家發現本該被吞噬的行星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流浪,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太陽開始急速老化膨脹,并將吞沒地球。 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事實上,當太陽走到生命盡頭時,它的確會膨脹到目前大小的100倍,吞噬地球。其他類似太陽系的星系中的行星都可能迎來類似的厄運,因為它們環繞的恒星也會衰老。 但這并不意
恒星考古:“探”為“觀”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新視野”號深空探測器拍下的柯伊伯帶小行星MU69(綽號“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離將這位太陽系邊緣的遠古鄰居呈現在世人面前。 探尋宇宙的早期歷史,就像尋找人類起源一樣令人著迷。然而宇宙之
恒星考古:“探”為“觀”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新視野”號深空探測器拍下的柯伊伯帶小行星MU69(綽號“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離將這位太陽系邊緣的遠古鄰居呈現在世人面前。 探尋宇宙的早期歷史,就像尋找人類起源一樣令人著迷。然而宇宙之大,深空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