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報告 1.1背景介紹 脊髓性肌萎縮(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與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 neuron1,SMNl)突變有關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SMA患者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逐漸出現累及全身的肌無力、肌萎縮。SMA患者可分為4型,其分型與發病年齡相關。診斷為SMA I型的嬰兒一般壽命不超過2年。SMAⅡ型患者可以生存到成年,但由于身體肌肉衰弱和呼吸系統并發癥,有較高的病死率。SMAⅢ型患者的呼吸系統影響不明顯,預期壽命正常或接近正常。SMA IV型患者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其他并發癥較少。 合并SMA的患者需要手術麻醉時,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患者的椎管內麻醉穿刺困難、局部麻醉藥擴散平面不確定、全身麻醉可能存在困難氣道、肌松劑的代謝情況不可預料等舊。。我們采用超聲引導的神經阻滯技術聯合靜脈麻醉完成1例SMA III型患......閱讀全文
1.病例報告?1.1背景介紹?脊髓性肌萎縮(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與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 neuron1,SMNl)突變有關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SMA患者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逐漸出現累及全身的肌無力、肌萎縮。SMA患者可分為4
患者,女,55歲,身高155cm,體重58kg,ASAII級。因發現頸部腫物9月余入院,診斷為莖突綜合征。頭頸外科查體:右頜下區可及一4×3cm質硬區,邊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動差。頸部CT示:1.左側咽隱窩變淺,建議結合臨床、鏡檢;2.兩側莖突過長,右側增粗明顯;3.雙側頸動脈鞘周圍、頸后三角區及
?1.病歷資料?患者,女性,28歲,身高160cm,體重63.5kg,既往人工流產手術3次,剖宮取胎術1次。主訴停經35周+1天,活動后胸悶、憋氣10余天入院。查體:口唇發紺、杵狀指、頸靜脈無怒張,臥位聞及深大呼吸,雙肺呼吸音粗,心界擴大,雙下肢水腫。心電圖檢查示竇性心動過速、異常Q波、左心室肥大、
近期,天津市兒童醫院兒科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索將測序技術應用于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縮癥(SMA)基因診斷的可行性。研究指出,測序技術在缺失型SMA患者的基因診斷上優于經典PCR-RFLP法,更方便快捷,結果更明確,建議替代常用的PCR-RFLP法。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63歲,155cm,65kg,ASAⅡ級。因“肩背痛7d、四肢活動障礙9h”入院。既往體健,否認手術及外傷史。查體:BP140/80mmHg,HR72次/分,RR19次/分,體溫37℃。腹壁反射正常,雙側膝腱、跟腱反射對稱;Babinski征陽性,Kernig征陰性,Brudzinski征
近期,世界多地區流行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WHO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命名為“COVID-19”。我院近期收治1例妊娠合并COVID-19行急診剖宮產的患者,現將麻醉處理報道如下。?1.病歷摘要?患者,女性,33歲,孕36+3周,單胎妊娠,孕1產0。孕婦2020年1月24日有COVID
021年8月1日,在第4個“國際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關愛日”即將來臨之際,由北京市美兒SMA關愛中心(下稱:美兒)主辦的“愛無罕境,相伴一生”SMA主題活動暨“向陽而生,聚力同行——SMA健康中國行”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行。成立于2016年1月的北京市美兒SMA關愛中心是國內第一個SMA患
渤健公司旗下的我國首個和目前唯一一個獲批的脊髓性肌萎縮癥(以下簡稱SMA)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今天在全國5個城市同步開啟患者治療。首批共計10位SMA患者接受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第一針輸注治療。 渤健公司旗下的我國首個和目前唯一一個獲批的脊髓性肌萎縮癥(以下簡稱SMA)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
我國始于2019年末湖北省武漢市的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所致。由于孕產婦特殊的免
在“基因編輯事件”掀起悍然大波的時候,來自全國的4000多婦幼保健專家在鄭州舉辦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第九屆年會。 在年會的《出生缺陷防治與分子遺傳分會》舉辦的論壇上,遺傳專家積極探討防控出生缺陷的正確出路和對策,否定基因編輯嬰兒的做法,據介紹我國將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癥(SMA)基因攜帶者篩查研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