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藏科考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節這天,遙遠而神秘的世界屋脊傳來捷報:一群年輕的科考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巔峰使命”。自此,已經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科研的標尺上劃出嶄新刻度。 2017年是此次青藏科考初始之年。作為新華社記者,我們跟隨科考隊挺進羌塘無人區。我有幸采訪、見證了科考的起步、記錄了一段歷史,也由此對青藏科考產生了持久興趣和深厚感情。 回顧那段風霜撲面的萬里征程,我們隨科考隊員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區”爬冰臥雪,不斷挑戰身體的極限。一次次意外事件,讓我們直面生死考驗。 一個雨夜,我和兩位同事返回大本營途中迷失在茫茫艽野,車輪陷入泥沼,手機信號微弱,電量即將耗盡,幾經周折方從絕境脫險;一次隨科考隊在納木錯鉆取湖芯時,我們的攝影記者和一名科考隊員不慎跌入冰冷的湖水,幸有救生衣在身才浮出水面最終獲救…… 這些令我落淚的畫面至今歷歷在目。這段經歷也讓我明白,每年出野外數月之久的青藏高原科考隊員,長年累月面......閱讀全文
致敬青藏科考-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節這天,遙遠而神秘的世界屋脊傳來捷報:一群年輕的科考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巔峰使命”。自此,已經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科研的標尺上劃出嶄新刻度。 2017年是此次青藏科考初始之年。作為新華社記者,我們跟隨科考隊挺進羌塘無人區。我有幸采訪、見證了科考的起步、記錄
今日,向100位“改革先鋒”致敬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余洪猛:鼻科醫學的不懈“攀登者”
余洪猛(中)在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目前,我們在鼻咽癌外科的診治水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余洪猛在鼻科摸爬滾打了幾十年,親眼見證了這一學科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耳鼻喉領域就像一個寶庫,有很多我感興趣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挖掘之處。”鼻咽癌須全方位
致敬中國醫生-——把中國經驗分享出去
致敬中國醫生 ——把中國經驗分享出去?今年8月19日是我國第三個醫師節,新冠無情人有情,在抗擊新冠疫情中,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充分體現了醫者仁心和責任擔當,萬怡醫學全體員工向仍然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最前線的醫務人員致以崇高敬意!“我正在去醫院的車上,已經來新疆10多天了。”半年多過去了,即便在全國各地已
致敬Johan-Kjeldahl——寫在凱氏法發布135年
1883年3月7日,凱道爾先生發表了“測定有機物中氮的新方法”,轟動了分析化學界,形成了凱氏化學,業內尊稱這個方法為“凱氏定氮法”。 成為定氮分析參比方法的凱氏定氮法,是指在適當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用濃硫酸將樣品中的有機氮(如蛋白質)消化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后在堿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
致敬|-盤點2022年逝世的儀器行業名人
2022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告別了多位儀器行業的先驅者。他們為科學儀器的發展貢獻了一生。 回顧這些先驅,或許會幫助我們加深對儀器發展歷程的理解。1. 核磁共振波譜學家 Ray Freeman核磁共振波譜學家 Ray Freeman 5月1日,英國著名化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瑞利光譜五十載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
瑞利光譜源自于“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后更名為“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產品先后創造多個“中國第一”曾被譽為中國光譜分析儀器的生產制造歷史“豐碑”。 1997 年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與北京分析儀器廠合并,成立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瑞利的光譜與北分的色譜合并互補構成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國航天人!
今天(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61年前的今天,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實現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辟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2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研制國際空間
致敬“農田院士”!電影《朱英國》在武漢大學首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9.shtm7月21日上午,電影《朱英國》全球首映禮在武漢大學舉行。朱英國生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是我國自主培養的遺傳學家、雜交水稻研究先驅者和雜交水稻事業重要奠基人之一,
致敬:ICP光譜發展道路上的創新者
ICP-OES(或稱ICP-AES),全稱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迄今為止,在溶液態的元素分析領域,ICP-OES是被廣大用戶稱贊最多的儀器。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具有幾大優點:(1)可以定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73種元素,適用于廣泛的標準;(2)通量很高,一分鐘內可同時分析樣品中的多元素(全
用創新標注時代:致敬科學星空中的閃耀群星
我們距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從未如此之近。 5月28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將億萬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國創新”;一次次如潮掌聲中,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路徑變得更加清晰。 創新之要,唯在得人。從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總工程師多吉與有關專家共同發現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熱泉
-美媒呼吁向“玉兔”制造者脫帽致敬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玉兔”故障?中國官方13日稱“玉兔”出現機構控制異常,但并未對故障原因給出明確說法,同樣好奇的外國媒體給出的原因也僅停留在猜測的程度。美國“空間”網站說,“玉兔”到底經歷了什么目前不得而知,但月球表面無處不在的月塵恐是罪魁禍首。加拿大地理學家斯圖克說,在極度寒冷(零下100多攝
向好奇心致敬:2016菠蘿科學獎揭曉
加薪有助于戒煙?婚禮送份子錢有數學公式?蒼蠅為何總在搓手?……9日晚間在杭州頒獎的第五屆菠蘿科學獎,其風格依舊延續了以往的搞笑和無厘頭,但不變的還是科學家“認真的幽默感”以及對好奇心和科學傳播過程的關注。 “好奇心是引領科研的初心” 第五屆菠蘿科學獎的頒獎典禮上,一批“腦洞大開”的研究成果引
全社會都應向我們的“醫靠”致敬
?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工作。華中科大供圖 三年前,是他們舍生忘死、救人危難,白衣為甲、背水一戰,和各條戰線的逆行者一道,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三年后,面對發熱門診量激增、求醫求藥患者不斷,又是他們日夜沖鋒在前,帶傷堅持返崗、超負荷運轉,為我們扛下所有。他們當之無愧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致敬!89歲院士的“開學第一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65.shtm 近日,有這樣一張照片在網絡和社交軟件上熱傳。一位衣著普通的老者站在講臺上,旁邊立著一根拐杖,臺下一群青年人,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課。 ??? 這位老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汶川地震14周年-緬懷逝者,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這場災難導致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 山河破碎,舉國同悲。 一方有難,八方援。 14年后的今天,汶川早已經重生,煥發出新的活力!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的14周年紀念日,也是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逝者,致
科技之光映照未來:致敬科學星空中的閃耀群星
從青藏高原的無人區,到崇山峻嶺間的隧道;從貧困村的田間地頭,到北京冬奧會場館,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科學家精神的光輝正映照出新時代科技創新無限光明的未來——攻堅克難,讓“大國重器”熠熠生輝 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歷史,就是我國第一代北斗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
邁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良傳統。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
鐘南山行程曝光!致敬這群疫情中的逆行者!
據廣州日報報道,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給出建議:“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但18日傍晚,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鐘南山兩張照片刷屏鐘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蘇
致敬-這些科研工作者和學者捐出畢生積蓄
4月2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鄭儒永院士將畢生積蓄150萬元捐贈給中科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此前,還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和學者捐出了他們的大筆積蓄。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聽聽他們怎么說。
致敬堅守在高溫下的一線工作者!
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首都北京也正經歷“烤”驗。烈日炎炎,許多勞動者依然頂著酷暑堅守在工作一線。 他們是在核酸檢測點值守的“大白”“小藍”,是于滾滾車流中執勤的交警,是在重大項目工地奮戰的建設團隊,是于城市大街小巷忙碌的環衛工人……戰高溫、防疫情、保生產,這些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定格了愛崗敬業最感
青藏科考:高原上的“院士課堂”
“野外科考規范,首先要準確記錄科考(采樣)點名稱、經緯度、海拔高度等信息”“對地層進行初步研判時,也可以舔一下砂石樣品,嘗嘗粗細、咸淡和是否沾舌頭”“可以把冰川劃分為冰斗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和冰蓋四種類型”…… 連日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研究員持續在“世界屋脊”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極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對揭示環境變化機理、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2022年5月,科考隊員向地球之巔發起“沖頂”,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創造了
致敬上甘嶺,《狙擊手》片尾彩蛋被贊“有心又驚喜”
電影《狙擊手》正在熱映,目前已超4.8億票房。日前,片方發布“致敬上甘嶺”片尾彩蛋片段,用主題曲《回家》重新演繹具有時代標志性的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片段,以光影致敬藝術先輩和抗美援朝英烈。據介紹,電影《狙擊手》講述了“狙擊五班”戰士們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與裝備強大的聯合
致敬!王澤山院士一次性捐款1050萬!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2日向南京理工大學一次性捐贈其所獲獎金等共計1050萬元,成立澤山育才基金,用于學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王院士今年86歲,60多年專注火炸藥研究,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在現代重煥榮光。
向50年創新致敬,-一覽質譜領軍者的風采
-訪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左)和分析測試百科網總經理卞利萍女士(右) 今年是賽默飛質譜業務成立50周年,在第三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上賽默飛展出了向創新歷史致敬的一系列內容,參會者隨處可感受到紅色慶典的濃郁和熱烈。分
攀登!我國近年規模最大的珠峰科考正在進行時
今年5月,“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的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此次珠峰科考取得了多項新紀錄,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的架設,后續還將開展更多科
從“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進軍
5月4日,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峰頂迎來了13名科考隊員。他們穿越冰雪,發起“沖頂”,成功在峰頂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并啟動觀測。科考隊員成功開展珠峰峰頂綜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這次登頂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實現了多個科學領域的世界首次和全球之最,填
我國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峰
23日中午,我國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2023年珠峰地區綜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頂科考。記者從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辦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順利完成了極高海拔氣象站技術升級、雪冰樣品采集、冰芯鉆取、冰塔林無人機航測、溫室氣體探測、巖石樣品采集等10多項既定科考任務。2023年珠峰科考從4月下旬展開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晶:把青春獻給高原科考
矢志科研 堅持不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巴松村,海拔4270米,距離珠峰大本營約40分鐘車程。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高晶從北京經拉薩抵達這里。作為“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綜合科考隊隊長,她和隊員們駐扎在巴松村,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科考。今年是高晶與青藏高原結緣的第十八年。談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