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檢查 酸性糞便,pH 5.0~6.0。 乳糖耐量試驗 乳糖50g加溫水400ml空腹服下,于服前及服后15、30、60、90及120min抽血測定血糖,在試驗過程中及試驗后數小時內,觀察病人癥狀變化并檢查糞便性質。血糖檢查升高>1.4mmol/L者為正常,<1.1mmol/L者為異常,在1.1~1.4mmol者不能肯定。乳糖試驗不正常的病人,在試驗過程中或在試驗以后常有以下癥狀:絞痛(45.4%)、腹瀉(36.4%)、腹脹(18.2%)。有上述癥狀者占66.7%。 乳糖氫呼吸試驗 口服乳糖1g/kg,呼氣中氫超過基線20×10-6示乳糖吸收不良。乳糖在腸腔內發酵產生過多的水,乳糖酶是基因水平調節的,Ⅰ型是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在mRNA水平有減低;Ⅱ型是翻譯后處理有異常而潴留在內質網內。這種低乳糖酶是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閱讀全文
糞便檢查 酸性糞便,pH 5.0~6.0。 乳糖耐量試驗 乳糖50g加溫水400ml空腹服下,于服前及服后15、30、60、90及120min抽血測定血糖,在試驗過程中及試驗后數小時內,觀察病人癥狀變化并檢查糞便性質。血糖檢查升高>1.4mmol/L者為正常,<1.1mmol/L者為異常,
正常人小腸黏膜內有多種二糖酶,如乳糖酶能將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及葡萄糖;麥芽糖酶能將麥芽糖分解為葡萄糖及異麥芽糖;異麥芽糖酶能將異麥芽糖分解為兩個分子的葡萄糖;蔗糖酶能分解蔗糖為葡萄糖及果糖;還有海藻糖酶能分解海藻糖為兩個分子的葡萄糖。因為某些原因使二糖酶缺乏,從而二糖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導致腹瀉。臨
根據臨床表現應懷疑本病,但肯定診斷尚需作腸黏膜胰酶活性測定及有關糖的耐量試驗。尚可根據治療反應來作出診斷,禁食相應糖后癥狀即可緩解。
雙糖不耐受癥又稱二糖酶缺乏癥,系指各種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腸黏膜刷狀緣雙糖酶缺乏,使雙糖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進食含有雙糖的食物時發生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雙糖酶缺乏癥,其中包括乳糖酶、蔗糖酶、麥芽糖酶、海藻糖酶等缺乏,以乳糖酶缺乏癥最常見。 乳糖酶缺乏癥又稱乳糖不耐受癥或
嬰兒因為遺傳的因素可有蔗糖酶及異麥芽糖酶缺乏。蔗糖-異麥芽糖吸收不良的缺陷主要在蔗糖,而異麥芽糖缺陷是繼發的。有研究顯示該酶在細胞內的處理有缺陷,堆積在內質網內。酶復合物在高爾基復合體內被阻斷,而改變了的酶卻被轉運至細胞表面。由于以上各種因素,這種單基因疾病可呈異質性。該酶基因定位于染色體3q,
應除外各種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如乳糜瀉、小腸廣泛切除術后、whipple病、Crohn病、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小腸淋巴肉瘤、小腸惡性淋巴瘤等疾病及某些藥物(如酒精、新霉素、考來烯胺)引起的吸收不良。
癥狀 乳糖酶缺乏時,服牛奶或乳糖后可引起腹鳴、腹痛,或有絞痛,腹瀉重者糞便呈水樣,酸臭有泡沫。停服含乳糖的食物后癥狀消失。病人一般情況好,如無腸道手術歷史一般無脂肪瀉。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時,在服蔗糖及淀粉后引起腹瀉,癥狀與乳糖酶缺乏相似。 臨床分類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嬰兒出生后進
根據最近發表在《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幾乎有三分之二的非糖尿病,帕金森癥患者會出現胰島素耐受的癥狀,盡管他們的血糖水平正常。 血糖耐受性的下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帕金森癥的發病風險因素,而且血糖耐受性也被認為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性原
催乳素測定:早晨起床后1~2h空腹取血測定PRL。PRL空腹正常值為0.23~1.14nmol/L(5~25ng/ml)。女性高于男性,PRL有一個與睡眠有關的分泌高峰,一般在入睡后1~2小時。妊娠婦女PRL可升高10倍,嬰兒的吸吮可引起PRL急性升高,2~3小時后恢復正常。產后4~6周,PRL
(一)血清GH人GH呈脈沖式分泌,具晝夜節律分泌特征,但受運動、應激及代謝變化的影響。人的GH分泌每日有5~10個分泌峰,峰值達2~40μg/L,峰間谷值多小于0.2μg/L,正常人在運動、應激狀態時,或GH分泌高峰時取血,其血GH值偏高(女性明顯)。巨人癥患者的GH分泌喪失晝夜節律性,但仍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