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中國癌癥與飲食息息相關!
近年來,"癌癥"這個詞常被人們提及于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漸成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世界約有超過60億人感染了不同類型的腫瘤疾病。其中肺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的1/3以上。中國是世界上肺癌高發地區之一。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將超過1930萬人。 我們經常說"民以食為天",但是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疾病也是"以食為天"的。 柳葉刀:中國癌癥為什么如此高發? 飲食習慣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COND)的關系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對于不同人群而言,其差異如何?是否會導致更多慢性病發生?目前尚不明確。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柳葉刀》在2019年公布了一項全球性的大型研究,關注飲食情況如何影響身體健康。 研究重點是通過評價195個國家主要食物和營養素消費量來量化195國亞健康飲食攝入量在慢性非傳染性......閱讀全文
中國癌癥診療差距在哪
不同的國籍、膚色、人種,都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個共同的“殺手”——癌癥。我們總是喜歡“曬”出自己的診療效果和五年生存率,來和歐美發達國家“比高低”。 今天,我們換一個視角,從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常見腫瘤的發病趨勢、早期檢出率、科普教育入手,看看我們的抗癌之路和先進發達國家還有多少差距。
不容低估的中國癌癥趨勢
癌癥,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是各國政府嚴陣以待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中國男女前五位死亡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圖/視覺中國) 控制癌癥,不但被列入政府的衛生戰略重點,全球科學家們也殫精竭慮,試圖攻破這一頑疾。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
孕婦的飲食習慣使孩子的骨骼強健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母親在飲食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維生素,她們的孩子骨骼會更強健,甚至數年之后還會有影響。 這項研究跟蹤調查了近3000位孕婦,觀察她們的飲食習慣是否和孩子的骨骼強健有關。科學家們紀錄下孕婦每天的飲食,測量她們血液的維生素濃度。然后,等到孩子6歲時候,研究者用成像測試來評估其骨骼
肺癌成癌癥第一“殺手”-應更新中國癌癥地圖
日前,在山東青島召開的2017世界華人醫師協會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說,中國癌癥發病率近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腫瘤臨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進展,當前應加快完善癌癥大數據平臺。 赫捷說,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的是胃癌、食管癌、肝癌、宮頸癌、肺癌,90年代肝癌和肺癌上升到前
“最新中國癌癥地圖”不靠譜
近日,一則名為“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首次發布最新版中國癌癥地圖”的消息在網上熱傳。但記者向專家求證發現,所謂最新版中國癌癥地圖純屬誤讀。 數據不具代表性 所謂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首次發布最新版中國癌癥地圖”的消息稱,該調研在全國25個省份城鄉18~60歲人群中抽取了有效樣本39966個。文中提
人類首個癌癥疫苗將進入中國
“能夠抵御三分之二以上的宮頸癌,疫苗接種應該從年輕女性抓起……”8月11日,被稱為“宮頸癌克星”的澳大利亞科學家伊恩·弗雷澤受聘成為川大華西附二院客座教授,并對人類首個癌癥疫苗——宮頸癌疫苗進行揭秘。據稱,隨著宮頸癌疫苗的推廣,宮頸癌將成為人類可以預防的第一種惡性腫瘤。? 11日上午9時許,在川大華
eLife:-解密飲食習慣導致衰老的神經密碼
近日,來自美國喬治亞技術研究所和國王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在線蟲特定的神經元,食物豐富性的信息是由血清素和TGF-beta通路的基因水平所編碼的。這些神經系統的信號可以影響動物的壽命,因此介導了食物對衰老的影響。這項發現最近發表在eLife雜志上。 飲食對健康及衰老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神經系統在此
廣州近年散發霍亂多與食物有關-注意飲食習慣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由經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被列為我國甲類法定傳染病 ●霍亂弧菌對熱和酸敏感,因此煮熟食物和水,以及正常人胃酸均可有效殺滅霍亂弧菌 ●廣州近年來均有霍亂散發病例,多與食物相關 今年8月16日至30日,安徽蒙城縣陸續報告霍亂病例33例,絕大
Nature遺傳學:不良飲食習慣禍延子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特定的獲得性性狀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不過,獲得性性狀的遺傳仍然存在爭議,因為人們還不了解這一現象背后的確切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學修飾能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表達。三月十四日的三月十四日Nature Genetic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父母的行為會通過表
中國到了對癌癥宣戰的時刻嗎?
“對癌‘宣戰’不言而喻。”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從事消化道腫瘤外科和研究工作,對腫瘤防控工作有著深入的思考。 調研中,新華社記者設計了36個問題,專訪這位權威專家。除面對面訪談外,季加孚還以2萬字的篇幅對問題進行了書面回答。 “這是個將來確實會付出慘痛
WHO:中國新增癌癥病例居全球之首
世界衛生組織說,2012年全球癌癥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出現驚人的增長,中國首當其沖。 就肝癌、食道癌、胃癌和肺癌這四種惡性腫瘤而言,中國的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同樣最多。 最新的《世界癌癥報告》說,非洲、亞洲和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受癌癥影響最大。總體來說,2012年全世界有1400萬新癌癥
中國重離子癌癥治療中心落戶蘭州
7月19日,由蘭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肅盛達集團合作建設的“蘭州重離子治癌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蘭州舉行。這標志著中國首個重離子癌癥中心正式落戶蘭州。這使中國繼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開展重離子腫瘤治療臨床試驗研究的國家之后,正式邁入可以開展大范圍重離子治療癌癥的國家之列。 據悉,該
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細菌決定人們的飲食習慣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8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細菌決定了人們的飲食習慣,而非此前我們認為的大腦。 每個人的腸道細菌都千差萬別,這些細菌不但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讓我們的身體機能正常運轉,它們還控制著我們的胃口,主宰著我們的情緒,決定我們想吃什么,所以在對食物的選擇上也
研究發現飲食習慣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
我們知道飲食如何影響一般的健康,但它對睡眠具體有什么影響?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我們的飲食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良好的營養和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礎;兩者都能使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并對抗疾病。雖然它們有著重要的關系,但這是一個復雜的關系,涉及多個相互聯系的身體系統。底線是,認識到睡眠和營養之間的聯系并
羅氏協辦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計劃
據中國醫藥報訊 為加強科普宣傳,遏止我國居民癌癥發病率上升勢頭,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積極協辦“對話希望-2008年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促進計劃”。 “對話希望-2008年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促進計劃”由衛生部和中國抗癌協會共同發起并主辦,該項目將組織國內著名醫學
我國將編制新版《中國癌癥地圖集》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疾病。我國地域廣大,自然地理環境和居民生活習慣各有特點,各地區癌癥分布情況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針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上世紀70年代,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首次繪制并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三十多年間,由于人口老齡化、
柳葉刀:中國癌癥與飲食息息相關!
近年來,"癌癥"這個詞常被人們提及于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漸成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世界約有超過60億人感染了不同類型的腫瘤疾病。其中肺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的1/3以上。中國是世界上肺癌高發地區之一。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將超
中國藥科大學Blood:中藥治療癌癥
利用中藥治療癌癥并不是什么新聞,著名的砒霜就是治療白血病的一種有效中藥,近年來不少研究組展開了利用天然中草藥治療癌癥的研究,近期來自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處的研究人員就發現了一種古老的中藥:黃芩的主要成分能通過作用于一種關鍵酶,影響AML癌細胞的增殖,并指
中國高校科研團隊“解鎖”癌癥光熱療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13.shtm
中國占28%!全球癌癥細胞療法深度盤點
2017年,多項有關細胞療法的新聞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我們見證了首款和第二款CAR-T療法的誕生,見證了Gilead Sciences對Kite的收購,也見證了楊森與南京傳奇的CAR-T合作。我們也在系列文章中指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波瀾壯闊的細胞療法時代! 近日,來自紐約癌癥研究所(Cance
飲食習慣成肥胖主因-國人肥胖意識指數低于國際標準
暴飲暴食、口味重、蔬果類食物攝入少、能坐著就不站著、愛睡覺、不愛動......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你全部“中槍”,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個胖子。基于綠瘦商城體態健康測試的10萬份樣本的“綠瘦肥胖指數”昨披露指出,中國人的肥胖意識標準為BMI(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指數 20.5,明顯低
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
已經確定的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然而新的研究揭示了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飲食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會導致多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 心血管疾病(CVD)是心臟和血管疾病的總稱,包括心臟病發作,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CVD 是全世界的一個主
國際抗癌聯合會報告:健康飲食習慣是防癌關鍵
國際抗癌聯合會8月27日在日內瓦發表調查報告指出,與防范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相比,戒煙、戒酒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預防癌癥的關鍵。 這份在第20屆世界癌癥大會揭幕會議上發表的報告指出,目前很多人對癌癥的致病因素存在誤解,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外部環境的影響,而低估了自身不良行為帶來的危害。 報告說,
不良飲食習慣可能助長年齡有關的記憶力下降
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這可能是科學領域中少數幾個普遍沒有爭議的領域之一,即使我們對這些建議的遵守情況差別很大。但在一項首創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似乎已經鞏固了飲食中缺乏黃烷醇--一種以抗氧化功效著稱的植物性化合物--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喪失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用黃烷醇補充劑
外國學者研究:兒童不良飲食習慣或與遺傳基因有關
據加拿大媒體報道,一項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喜歡吃甜食,偏愛富含脂肪的零食,或是厭惡如西蘭花這樣的苦味蔬菜,這種現象可能與遺傳有關。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報道,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一項研究發現,在47名18個月至5歲的兒童中,有近80%的人至少攜帶了三種與味覺受體
中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占全球兩成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 記者從在天津召開的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上了解到,中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占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和鼻咽癌這8種癌癥死亡人數約占中國癌癥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說
新藥出海-為全球癌癥患者貢獻更多“中國方案”
還記得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時,看著一個個被癌癥擊垮的生命和家庭,很多人潸然淚下。“正版藥我吃了3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由于中國此前新藥研發能力薄弱,一些患者被迫購買價格昂貴的進口藥,一個療程的藥費高達幾十萬元。長此下去,不僅患者及其家庭無法承受,中國醫藥產業也將受制于人。 正是在
中國抗癌協會發布53種癌癥治療指南
5月4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精讀巡講媒體見面會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舉行,現場公布了精讀巡講陜西專場活動的相關安排。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發布活動暨精讀巡講第23場腔鏡技術專場、第24場肝臟保護專場,將于5月6日—7日在西安舉辦。巡講線下參會人員單場將達到
中國癌癥最新權威數據,肺癌每年新增82萬
2023年3月22日,《中華腫瘤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病學數據。由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為了確保真實性和全面性,一般滯后3~6年,本次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6年登記資料。全球GLOBOCAN 2020上的中國數據與此次發表數據一致。主要惡性腫瘤發病
中國科學家Science醫學:發現癌癥治療誤區
傅陽心(Yang-Xin Fu)教授(左) 由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指出,前列腺癌患者和他們的醫生有可能需要慎重考慮聯合使用化療或放療與一種常見非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發現,當同時采用雄激素阻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