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恣欲傷腎,虛火內亢,腎火長期郁遏,腎所主之骨氣血阻滯而不暢,瘀積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虛,偶有所傷,局部骨骼氣血長期瘀結所致。......閱讀全文
由于恣欲傷腎,虛火內亢,腎火長期郁遏,腎所主之骨氣血阻滯而不暢,瘀積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虛,偶有所傷,局部骨骼氣血長期瘀結所致。
X線攝片,良性腫瘤見腫瘤界限清楚,與正常骨組織間有明顯的分界線,一般無骨膜反應。惡性骨瘤見腫瘤邊界不清,骨破壞,骨結構紊亂。
臨床資料患者,男,26歲,主因右小腿后側腫物1個月于2015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1個月前軍事訓練后右小腿后側出現酸痛不適并發現一硬性腫塊來院診治。患者既往體健,無任何疾病及外傷史。專科查體:右小腿外觀正常,皮膚完整,后外側可觸及一縱形約9CM×5CM×3CM腫物,質硬,局部無壓痛,皮溫不高,界限
骨軟骨瘤系由骨質組成的基底和瘤體、透明軟骨組成的帽蓋和纖維組成的包膜三種不同組織所構成的腫瘤。基底有時細長,有時粗短。瘤體有時呈球狀、杵狀或菜花狀,所含骨質與正常松質骨無異。軟骨帽蓋為球狀,厚薄不一,表面光滑,其結構與正常的關節面透明軟骨無異。纖維組織包膜甚薄,和軟骨帽密切相連,不易剝離。包膜深
1.多發于青少年,好發于長骨干骺端,單發或多發,多發者常伴有骨骼發育異常。 2.腫瘤起自干骺端,形狀不一,可出現神經壓迫癥狀或關節功能障礙。 3.惡變少見。如成年后腫瘤繼續生長,且迅速,應疑惡變為軟骨肉瘤。 4.X線攝片及病理檢查可確診。
骨軟骨瘤又名外生骨疣,也屬軟骨腫瘤,最為常見,有單發性及多發性兩種。單發性多見。多發性較少見,常合并骨骼發育異常,最多發生于膝關節及踝關節附近,常為二側對稱性并有遺傳性,又稱遺傳性多發性外生骨疣。發生于關節附近骨端的叫做骺生骨軟骨瘤,位于趾末節趾骨的叫做甲下骨疣。骨軟骨瘤由纖維組織包膜、軟骨帽和
本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 (1)由于先天性胚漿缺陷; (2)由于骨骺板的錯置移位; (3)從骨膜內層的殘余幼稚細胞或化生而成的軟骨細胞逐漸生長而形成骨贅; (4)由于骨膜生長不完全,不能約束骺軟骨的增生,引起軟骨的畸形成骨贅; (5)由于在骨骼在長過程中干骺失去共塑形的能力,使干骺增
骨瘤的腫塊,堅硬或韌硬,境界清楚,基底部與骨粘連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體發展緩慢,到一定年齡多能停止生長,一般無自覺癥狀。若腫塊過大者,則出現畸型,或壓迫鄰近組織、器官,產生相應的癥狀。但無遠處轉移。 (二)惡性腫瘤瘤體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腫塊,堅硬高突.使局部皮膚青筋顯露,除局部
患者,男性,31歲。因頭部多發腫物于于2014年6月11入院。入院查體:頭顱大小及形態正常,顱頂部及顱枕部可觸及多個腫物,質地堅硬,不能活動,最大者約3.2 cm×2.2 cm大小。?頭顱三維CT片示:腦顱骨表面凹凸不整,顱骨外板、板障密度不均,部分骨質局限性增厚并見多發結節狀,部分病灶向顱骨表面突
?1.病例資料?男性,41歲。因右側面部麻木10d入院。入院時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右側面部感覺減退;四肢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頭部CT平掃示:右側顱中、后窩(顳骨巖尖、枕骨右側、枕骨斜坡)軟組織密度腫塊,邊緣光滑,腫塊內見小斑片狀高密度影,大小約40mm×28mm(圖1A);局部骨質破壞(圖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