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建設的后發優勢
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以來,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長足進步,體制試點、整合優化、標準制定、首批國家公園設立等各項工作,有的已經完成,有的正穩步推進。但從長遠來看,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工作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國家公園的誕生,是自然保護運動的結果。縱觀世界各國國家公園的發展實踐,建設理念雖存在差異,但總的建設目標均著眼于自然保護。以美國為例,雖然在不同時期國家公園的建設任務有所側重,但總的建設目標仍然是保護壯美的自然景觀,同時滿足國民的游憩需要。 經常有人問:從世界范圍看,國家公園為什么會發源于美國,而不是其他國家?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追溯發生在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繼而推動航海技術的進步,使歐洲人大量移民到美洲大陸成為可能。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以及美國建國初期推行的西進運動,引發領土不斷西擴的后果。工農業發展的突飛猛進,造成了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印第安文化的極大破壞。此時,有識......閱讀全文
探秘大熊貓國家公園
這是一條“熊貓生態走廊”,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棲息著全國總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 這是一個被“傘護”的生態家園,除了大熊貓,還生活著雪豹、川金絲猴、綠尾虹雉、朱鹮、珙桐、紅豆杉等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 這是一個被譽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經典成功案例,經過幾代人科學保護,大熊貓受威脅
專家為國家公園建設把脈問診
5月1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召開生態科研高地建設研討會,國內生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青海西寧,圍繞國家公園科研體系建設深入研討交流,為國家公園建設積極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科學研究工作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基礎支撐,是國家公園建設管理中的關鍵環節。要實現國家公園內自然資源的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離不開科學
我國首部“國家公園綠皮書”發布
11月5日,由北京林業大學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我國第二部“黃河生態文明綠皮書”和首部“國家公園綠皮書”發布會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座談會在北京林業大學召開。 “國家公園綠皮書”《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發展報告(2022)》由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研究中心教授張玉鈞聯合行業專家共同完
首批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取得新進展
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首批5個國家公園。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首批5個國家公園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特別是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新進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恢復棲息地植被、建設大熊貓廊道等8.4萬畝。對重大項目、民生項目進入國家公園開展
建一座國家公園的示范樣本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準確測量野生動物。數字三江源空間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上的場景圖。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共同為“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揭牌。冰川凍土加速融化,三江源面臨較大的生態風險。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2016年4月啟動試點以來,三江源
印尼為保護巨蜥或關閉國家公園
旅游業正在危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蜥蜴物種嗎?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國家公園是“科莫多龍”的故鄉。近日,該公園宣布將對游客關閉一整年。這一出人意料的消息似乎印證了之前的說法。 然而科學家對此卻感到困惑。他們說公園里的科莫多巨蜥一切正常。一些人認為,印尼不應將游客拒之門外,而應采取更多措施保護生活在公
建議加快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規劃建設
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樊杰2017年提出“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的概念以來,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正在轉變為政府行動。 “過去4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青藏高原建設國家公園群,是優化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是造福當地百姓、推
大熊貓國家公園發現蘭科植物新種
盆距蘭屬隸屬于蘭科樹蘭亞科,是一個約有58個種的屬,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該屬的許多種是狹義的地方性物種,大約有31個種分布在中國,其中17個種是我國特有種。2020年11月,科研人員在野外首次發現了該“特殊”蘭科植物的營養植株,后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程躍紅的長期觀測下,
國家公園建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近日,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方案指出,到2025年,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近日
國家公園建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近日,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方案指出,到2025年,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近日
美國八座國家公園受墨西哥灣漏油威脅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稱,目前全美有八座國家公園可能面臨來自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泄漏原油的威脅,他們已派遣人員赴這些國家公園指導工作。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發言人瓊·埃姆澤爾莫(Joan Amzelmo)說:“這
擴大保護生物多樣性-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批國家公園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陜西、甘肅、吉林、黑龍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個省份,均處于我國生
美國家公園臭氧污染水平和大城市相當
一項日前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的研究發現,和美國很多大型城市里的空氣一樣,該國國家公園內的大氣中含有的臭氧污染也很多。 此項研究共同作者、康奈爾大學環境經濟學家Ivan Rudik表示,對于參觀這些公園的人們來說,上述發現引發了對健康問題的擔憂。這是因為暴露于臭氧污染會刺激鼻子和喉嚨,導致胸部
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
國函〔2022〕101號 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局): 自然資源部關于報送《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請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局)聯合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并認
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5個昆蟲新種
日前從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開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過程中,發現了黃隱肩舞虻屬5個昆蟲新種,分別為短突黃隱肩舞虻、合斑黃隱肩舞虻、九曲溪黃隱肩舞虻、方突黃隱肩舞虻、武夷山黃隱肩舞虻。目前,相關科研成果已在昆蟲分類學期刊《昆蟲分類學報》上發表。 2021年4月,武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重點項目完成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98.shtm記者獲悉,歷經近兩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重點項目——五指山雨林廣場規劃設計于近期已全部施工完成,經業主組織竣工驗收質量評為優秀,并獲得國家公園評審驗收專家及相關部門領導一致好評。該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如何推進
青海省委書記、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組長駱惠寧近日主持召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相關工作。 會議強調,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高思想認識,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并有效保護與修復生態,
我國最大湖泊青海湖正式創建國家公園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高靜宇7日在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新聞媒體座談會上向外發布,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式進入創建階段,并力爭早日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設立工作。? ?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總面積4625.6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流域是維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
青海省省長劉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
青海省省長劉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 青海省省長劉寧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要突出生態的重要性、環保的前置性、治理的先導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這個關鍵之舉,保護“中華水塔”,當好地球衛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擴大生態普惠民生福祉,為美麗中國增色添彩。 青海省生態
我國將加快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我國將加快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今年力爭再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編制完成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規劃。 這是記者從20日舉行的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上獲悉的。 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
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修復生態、智慧建園
中新社西寧10月11日電 (記者 張添福)2021年10月,中國官方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目前,中國正式進入國家公園時代已滿一年。在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愈發呼之欲出,且通過生態修復和智慧園區搭建,不斷保護“地球第三極”。打造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中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全面對接林業草原國家公園融合發展新要求
近日,中國林科院正式印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用“九個全面”統領,梳理了“十三五”期間取得的創新成果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部署了“十四五”期間全面對接林業草原國家公園融合發展的新目標和新任務。“十三五”期間,中國林科院新增各類項目1473項、經費17.76
浙江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
12日記者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團隊與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在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近藍紫絲膜菌。新物種論文近日在國際權威期刊《PeerJ》發表。 百山祖國家公園位于麗水龍泉、慶元、景寧三地交界地區,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植被保存完整、生物多樣性豐
國務院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全文如下。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植物所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
9月21日上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副局長田俊量等一行5人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就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科技合作事宜進行座談并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植物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汪小全介紹了植物所的基本情況以及近期主要工作,提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科技支撐體系要有系統的規劃,要明確短期、中期
海口——變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近日專題調研海口市環保工作時強調,要全面推進生態環保工作,確保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陳辭現場察看了海口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秀英海南醫院子站、海口市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等,聽取了海口市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情況匯報。
國家公園監測拓寬了對海南長臂猿的新認知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林學會、海南省林業局、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在京召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及長臂猿棲息地生態修復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充分交流了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監測及生態修復研究進展,分享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科研經驗與成效,探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科學問題。近年來,在國家林業和草
大熊貓國家公園發現植物新種臥龍盆距蘭
12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研人員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發現了蘭科盆距蘭屬的一個植物新種。因其模式產地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故命名為臥龍盆距蘭。分子系統學分析表明,臥龍盆距蘭與緣毛盆距蘭和臺灣盆距蘭親緣關系較近。 據了解,盆距蘭屬隸屬于蘭科樹蘭亞科,約有58個種,主要分布在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兩個蘭花新物種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訊員 謝翔4月21日,記者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蘭花資源專家黃明忠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兩個蘭花新物種,分別命名海南隔距蘭和凌氏石豆蘭,該研究成果刊載于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并首次對外公開發表。黃明忠介紹,海南隔距蘭是其2008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拍攝到黑熊清晨覓食蜂蜜畫面
7月26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白云湖濕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黑熊清晨覓食蜂蜜的珍貴視頻。湖南南山國家公園拍攝到黑熊清晨覓食蜂蜜畫面。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視頻顯示,7月18日5時31分,天還沒亮,一頭體重70公斤左右的黑熊聞香走近白云湖濕地公園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