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瘍型中耳炎的簡介
組織破壞較廣泛,病變深達骨質,聽小骨、鼓竇周圍組織可發生壞死;粘膜上皮破壞后,局部有肉芽組織或息肉形成。......閱讀全文
骨瘍型中耳炎的簡介
組織破壞較廣泛,病變深達骨質,聽小骨、鼓竇周圍組織可發生壞死;粘膜上皮破壞后,局部有肉芽組織或息肉形成。
骨瘍型中耳炎的臨床特點
此型特點:耳流膿多為持續性,膿性間有血絲,常有臭味。鼓膜緊張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環或邊緣性穿孔。鼓室內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經穿孔突于外耳道。傳導性聾較重。乳突X線攝片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質缺損破壞。[1]
手術治療慢性單純性及骨瘍性中耳炎的介紹
(1)鼓膜修補術 中耳炎干耳1~2個月后進行。根據穿孔大小選擇修補方法。 ①藥物燒灼補貼法 適用于穿孔在3mm以下者,局部用包寧液棉球作鼓膜表面麻醉,亦可用1%利多卡因耳道皮下浸潤麻醉,用50%三氯醋酸小卷棉子將鼓膜穿孔邊緣燒蝕成1~2mm白環,之后取消毒好的干羊膜片、雞蛋內膜、蒜內衣、塑料薄
慢性中耳炎的病癥危害
慢性中耳炎感染發作緩慢,但破壞性很大,能夠造成永久性傷害。發病時耳中會不時流出灰色或黃色的膿液。你會喪失一部分的聽力,感染時間愈久,聽力喪失得愈多。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感染到了晚期,它可能會擴散到耳后乳突骨上去。如果乳突受到感染,你可能需要接受乳突切除術的治療。在治療無效的罕
迷路腐骨的介紹
迷路腐骨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可發生于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如猩紅熱期間的急性壞死型中耳炎,膽脂瘤型或骨瘍型中耳炎,結核性中耳炎,糖尿病病人,亦可見于梅毒。迷路腐骨為迷路骨質壞死的結果,故也稱為壞死性迷路炎,或將其列為化膿性迷路炎的后遺癥,亦有稱之為慢性化膿性迷路炎者。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分類介紹
中耳炎的分類方法很多,至今尚無統一意見。我國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中耳炎的病理生理及其臨床特點,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為“單純型、骨瘍型和膽脂瘤型”三型,又有根據其臨床破壞程度的不同,將中耳炎分為“非危險型和危險型”兩大類,前者主要指單純型,后者系指具有發生危及生命的顱內、外并發癥的危險,主要指骨
關于耳后骨膜下膿腫的檢查介紹
1.中耳炎 多為膽脂瘤型、骨瘍型中耳炎急性發作或兒童急性中耳炎引起。 2.高熱、耳痛 3.體檢 耳后紅腫、壓痛、有波動感,耳郭被推向前、外移位,有波動感,穿刺可抽得膿液。 4.血象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乳突相常有骨質破壞。
關于兒童中耳炎的病理生理介紹
典型的急性中耳炎可分四期,各期的病變不同,癥狀和體征也不相同。 充血期 中耳粘膜充血,由于粘膜充血腫脹,常引起咽鼓管堵塞,中耳腔內氣體被吸收后形成負壓。 滲出期 中耳產生滲出物,血漿、纖維蛋白、紅細胞及多形核白細胞滲出,鼓室粘膜增厚,纖毛脫落,杯狀細胞增多。 化膿期 中耳滲出液變為膿性,鼓
中耳膽脂瘤的鑒別診斷
1.肉芽型(骨瘍型)中耳炎 骨質破壞不明顯,范圍小,少有面神經管和半規管破壞。病灶多呈索條狀、網狀、片狀,彌散分布,增強掃描可有強化。但早期無骨質破壞的膽脂瘤與肉芽腫型中耳炎難以鑒別。 2.單純型中耳炎 單純型化膿性中耳炎常見,較易區別。多見于氣化型乳突,為鼓室竇、腔、乳突氣房內黏膜增厚,
中耳膽脂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肉芽型(骨瘍型)中耳炎 骨質破壞不明顯,范圍小,少有面神經管和半規管破壞。病灶多呈索條狀、網狀、片狀,彌散分布,增強掃描可有強化。但早期無骨質破壞的膽脂瘤與肉芽腫型中耳炎難以鑒別。 2.單純型中耳炎 單純型化膿性中耳炎常見,較易區別。多見于氣化型乳突,為鼓室竇、腔、乳突氣房內黏膜增厚,
耳后骨膜下膿腫的診斷依據
1.多為膽脂瘤型,骨瘍型 中耳炎 急性發作或兒童急性中耳炎引起。 2.高熱、耳痛。 3.耳后紅腫、壓痛、有波動感,耳廓被推向前、外移位,有波動感,穿刺可抽得膿液。 4.血象: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乳突相常有骨質破壞。 治療原則:1.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局部切開排膿。
慢性中耳炎的簡介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而成;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病程一般超過6~8周,反復患耳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特點。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并發癥。
乳突炎的病因
一、急性乳突炎 多見于兒童。致病菌毒力強,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或中耳排膿不暢,是促使該病發生的原因。感染擴展至乳突,引起氣房積膿,骨質融合壞死;臨床癥狀較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劇烈,或耳流膿后癥狀不緩解,耳后乳突部紅腫壓痛,X射線乳突片可助診斷。該病治療除積極采用抗生素外,部分病例應行鼓膜
中耳炎的分類和分型
? 中耳炎的分類:??? 一、急性中耳炎:??? 1.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3.急性壞死性中耳炎??? 4.急性乳突炎??? 二、慢性中耳炎:??? 1.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含乳突炎)??? 三、膽脂瘤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膽脂瘤):???
關于小兒中耳炎的預后介紹
1.反復中耳炎會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連硬化,使聽力進一步下降。如不適當用藥,另可引起內耳神經功能下降,導致更難醫治。 2.中耳反復發炎可導致骨瘍型或膽脂瘤型中耳炎,骨頭受侵襲時有可能導致面神經癱、腦膜炎、腦膿腫等顱內外并發癥,甚至有生命危險。 3、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耳內的液體沒有
中耳膽脂瘤的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鑒別診斷 1.肉芽型(骨瘍型)中耳炎 骨質破壞不明顯,范圍小,少有面神經管和半規管破壞。病灶多呈索條狀、網狀、片狀,彌散分布,增強掃描可有強化。但早期無骨質破壞的膽脂瘤與肉芽腫型中耳炎難以鑒別。 2.單純型中耳炎 單純型化膿性中耳炎常見,較易區別。多見于氣化型乳突,為鼓室竇、腔、乳突氣房
粘連性中耳炎的簡介
粘連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內纖維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是既往中耳炎癥的結果。常于兒童時期發病。
關于小兒中耳炎的簡介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見于兒童,臨床常表現為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下降及耳鳴,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伴有發熱、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一旦鼓膜穿孔,可見膿液從耳中流出,此時腫脹的癥狀反而減輕。常發生于感冒、扁桃體炎
乳突炎的病因及癥狀
病因 一、急性乳突炎 多見于兒童。致病菌毒力強,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或中耳排膿不暢,是促使該病發生的原因。感染擴展至乳突,引起氣房積膿,骨質融合壞死;臨床癥狀較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劇烈,或耳流膿后癥狀不緩解,耳后乳突部紅腫壓痛,X射線乳突片可助診斷。該病治療除積極采用抗生素外,部分病例
中耳乳突炎的癥狀
1、急性乳突炎。多見于兒童。致病菌毒力強,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或中耳排膿不暢,是促使該病發生的原因 感染擴展至乳突,引起氣房積膿,骨質融合壞死;臨床癥狀較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劇烈,或耳流膿后癥狀不緩解,耳后乳突部紅腫壓痛。 2、慢性乳突炎。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所并發,單純型者致乳突氣房發育
中耳乳突炎的病因及癥狀
病因 中耳乳突炎是由于機體抵抗力弱,致病的毒力強,或治療處理不當等,使中耳炎癥繼續發展,鼓竇入口被腫脹的粘膜堵塞,乳突內的膿液引流不暢,蓄積在乳突氣房內,氣房粘膜壞死脫落,骨壁因受膿液壓迫及自身炎性病變的影響,發生脫鈣、壞死,房隔破潰,氣房融合,形成一大的膿腔,因此將其稱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膿
骨裂的簡介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則往往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破壞。 2.間接暴力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杠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下足部著地時,軀干因重力關系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椎體受折刀力的作用而發生壓縮性骨折(傳導
關于血管擴張型成骨源性肉瘤的簡介
血管擴張性成骨源性肉瘤是傳統的髓內型成骨源性肉瘤的一種變型,在所有的成骨源性肉瘤中所占比例不足3%。X線上,腫瘤表現為大的邊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壞區。 肉眼觀,腫瘤為充滿血液的大囊腔,其內有間隔。骨樣基質的量很少,間隔內含有惡性基質細胞,良性巨細胞也很常見。 X線上和病理學上主要需同動脈瘤樣骨囊
關于低度惡性中央型成骨源性肉瘤的簡介
低度惡性中央型成骨源性肉瘤是種較少見的類型,約占所有成骨源性肉瘤的1.9%。通常發生于長骨的干骺區。患者的平均年齡高于傳統型成骨源性肉瘤,其好發年齡段為20~30歲。 X線上,病變易與纖維異樣增殖癥相混淆,但通常其邊界稍欠清晰。腫瘤可以穿透皮質。這種腫瘤也常侵及軟骨下區。 鏡下,腫瘤由呈梭形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
1.內陷袋學說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遺留的黏膜水腫、肉芽、粘連等病變,中耳長期處于負壓狀態,導致中耳膨脹不全。受上鼓室長期高負壓的影響,鼓膜松弛部或緊張部后上方向內凹陷,局部逐漸形成內陷囊袋,內陷囊袋不斷加深,囊內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現堆積,排出受阻,囊袋不斷膨脹擴大,周圍骨質遭到破壞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檢查
耳鏡檢查 先天性膽脂瘤侵犯鼓膜前,可見鼓膜完整但常呈灰白色、并飽滿感。后天性膽脂瘤多呈鼓膜松弛部穿孔或鼓膜后上方邊緣性穿孔,有時伴上鼓室外側壁或外耳道后上壁近鼓環處骨壁的破壞,穿孔邊緣可有肉芽或息肉,鼓室內有角化物堆積,分泌物有惡臭。鼓膜緊張部完整者,宜用鼓氣耳鏡檢查。若鼓膜緊張部活動而外觀正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簡介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以聽覺障礙為主,無明顯周身不適,體溫可微有升高,早期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有高熱,哭鬧不安。聽力減退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主要表現,主要為傳音性耳聾,伴自聽增強,即聽外界聲音低,但聽自己說話聲增大。在吞咽時,患耳內有回聲。當頭向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可暫時好轉。少數病人可出現感音性聾,多
關于卡他性中耳炎的簡介
又稱滲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膿性中耳炎,嬰幼兒常見,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負壓引起。表現為耳悶,聽力下降,自聲過響,自述吞咽時耳內作響,耳鳴如吹風樣,擤鼻時耳內有氣過水聲,可有輕度耳痛。檢查見鼓膜渾濁,黯淡無光,如毛玻璃油紙狀,可有不同程度內陷。透過鼓膜可見液面,偶見氣泡。聽力檢查多呈傳導性聾或混合
關于小兒急性中耳炎的簡介
小兒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是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癥,為48小時內突然發作的中耳炎癥感染,絕大多數(80%以上)與細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黏膜炎莫拉菌)感染有關,少數病毒(5-10%)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后,可以轉變為分泌性中耳炎。6個月內懷抱式喂養;避免仰臥
關于骨雅司病的簡介
骨雅司病為熱帶傳染病。臨床表現與梅毒相似,但不屬性病,無遺傳性。不侵犯重要的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以累及皮膚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兒童較多見。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亞,南美等熱帶地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少數病例發生,但已基本絕跡。 病因為雅司螺旋體通過表皮破口侵入體內而發病。雅司螺旋體形態與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