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V-Ⅰ感染有關,家族成員HTLV-Ⅰ抗體陽性率是無關正常人群的3~4倍。在抗體陽性、臨床正常的患者血清中可分離出HTLV-Ⅰ病毒。 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列,由U3、R和U5(獨特3′端、重復、5′端)序列所組成。Tax主要功能是通過5′-LT......閱讀全文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列
概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1.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學及病因
流行病學 HTLV-Ⅰ是導致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最直接原因,其主要流行地區位于日本南部(如九州、四國、沖繩等地)、加勒比海地區和南、中、北美洲周圍國家的一些特殊地區以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我國臺灣地區也曾出現過HTLV-Ⅰ感染小流行。國內曾于1982~1988年調查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1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ATL國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介紹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輔助檢查
X射線 胸片可顯示雙肺有彌漫性浸潤,骨髂X射線平片常有溶骨性損害。 B超 淺表淋巴結腫大,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者可提示。 病理檢查 淋巴結,皮膚活檢可見ATL細胞浸潤。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預后介紹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預后極差。日本淋巴瘤研究組報道854例ATL患者,中位隨訪時間(從診斷時計算)為14個月,585例(68.5%)已死亡,269例(31.5%)仍存活,中位生存期僅6個月,2年和4年預期存活率為28%和12%。提示不良預后有關的因素有: ①一般狀況不佳; ②高乳酸脫氫酶血癥
預防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簡介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感染傳播途徑清楚,主要通過母嬰、血液及性接觸。所以預防措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開展有關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提倡安全的性行為,積極宣傳使用安全套。 3.開展HTLV-1母嬰傳播的預防,避免母嬰喂養,以減少嬰兒感染。 4.使用血液、血液或分及血液制品時,必須嚴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鑒別診斷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MF/SS)是一種分化成熟的T細胞惡性疾病。與ATL相似,二者均有皮膚浸潤病變。在新的WHO白血病及淋巴瘤分類中,二者均歸類于成熟(外周)T細胞腫瘤,區別點在于:①ATL白血病細胞一般不浸潤表皮;②ATL細胞與典型sezary細胞
概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多依據臨床分型不同而決定治療策略,慢性型或冒煙型患者多采用對癥支持治療,以積極控制感染和改善臟器功能為主,當出現病情進展或急性轉變時,方可考慮采用積極治療措施。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雖采用化學、生物學等積極治療措施,但療效不佳,中位生存期2~6個月。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簡介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
簡述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CML具有特征性的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t(9;22)(q34.1;q11.21)使9號染色體上的原癌基因c-abl與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是惡性克隆的基因標志。在CML患者的粒系、紅系、巨核系以及淋巴系均帶有此標志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介紹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ATL國
簡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鑒別診斷
1、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MF/SS)是一種分化成熟的T細胞惡性疾病。與ATL相似,二者均有皮膚浸潤病變。在新的WHO白血病及淋巴瘤分類中,二者均歸類于成熟(外周)T細胞腫瘤,區別點在于:①ATL白血病細胞一般不浸潤表皮;②ATL細胞與典型sezary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V-Ⅰ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 與其他急性白血病不同,ATL病人一般可無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即使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者,程度也較輕,重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者較少見。白細胞數常增高,尤其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人。淋巴細胞占10%~90%,淋巴細胞增多者亦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型ATL病人。 骨髓象 淋巴細胞可少于30%,也可多
簡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 與其他急性白血病不同,ATL病人一般可無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即使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者,程度也較輕,重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者較少見。白細胞數常增高,尤其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人。淋巴細胞占10%~90%,淋巴細胞增多者亦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型ATL病人。 2、骨髓象 淋巴細胞可少于30%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輔助檢查介紹
1、X射線 胸片可顯示雙肺有彌漫性浸潤,骨髂X射線平片常有溶骨性損害。 2、B超 淺表淋巴結腫大,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者可提示。 3、病理檢查 淋巴結,皮膚活檢可見ATL細胞浸潤。
化學治療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介紹
最常用的治療方案為VEPA方案(長春新堿1mg/周,連用6周;環磷酰胺300mg/d,第8、22、29天;潑尼松40~60mg/d,每周3天;多柔比星(阿霉素)40~60mg/d,第1、22天)應用此方案治療322例患者,完全緩解7l例(22%)。經典的CHOF方案療效也不理想,59例中有10例
成人肥厚性幽門狹窄癥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成人肥厚性幽門狹窄癥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分為兩類,即原發性與繼發性。20世紀上半葉大多數報道的病例是繼發性的,主要伴有胃潰瘍、十二指腸壺腹潰瘍、癌癥史或術后粘連以及胃石,與局部炎癥、潰瘍等使幽門括約肌長期處于痙攣狀態有關,有人認為本病是嬰兒肥厚性狹窄的延續,有出生后嘔吐及手術史的占20%
分析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臨床表現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