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V-Ⅰ感染有關,家族成員HTLV-Ⅰ抗體陽性率是無關正常人群的3~4倍。在抗體陽性、臨床正常的患者血清中可分離出HTLV-Ⅰ病毒。......閱讀全文
分析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V-Ⅰ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1.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列
概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包括啟動子序
關于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分析
大多數患者的病因不明,電離輻射是ACML惟一明確的危險因素。據報道日本核爆炸幸存者中,ACML的發病率增加了7倍,而且在這個群體中年輕人的發病率最高,特別是5歲以下的兒童。 CML是累及造血干細胞系的惡性腫瘤,認為CML主要因為細胞的凋亡受抑而致病。 慢性白血病在小兒時期較少,占兒童白血病的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介紹
成人T細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該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大、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癥狀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鑒別
1.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MF/SS)是一種分化成熟的T細胞惡性疾病。與ATL相似,二者均有皮膚浸潤病變。在新的WHO白血病及淋巴瘤分類中二者均歸類于成熟(外周)T細胞腫瘤,區別點在于:①ATL白血病細胞一般不浸潤表皮;②ATL細胞與典型sezary細胞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檢查
1.外周血 與其他急性白血病不同,ATL病人一般可無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即使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者,程度也較輕,重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者較少見。白細胞數常增高,尤其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人。淋巴細胞占10%~90%,淋巴細胞增多者亦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型ATL病人 2.骨髓象 淋巴細胞可少于30%也可多于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護理
一、一般護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謝率高,加之化療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在化療期間宜臥床休息,鼓勵病人多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囑患者多飲水,以預防尿酸性腎病的發生。由于化療引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療期間須預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潔,每日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減少探視,避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ATL國
怎樣預防成人T細胞白血病?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感染傳播途徑清楚,主要通過母嬰、血液及性接觸。所以預防措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開展有關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提倡安全的性行為,積極宣傳使用安全套。 3、開展HTLV-1母嬰傳播的預防,避免母嬰喂養,以減少嬰兒感染。 4、使用血液、血液或分及血液制品時,必須嚴格檢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簡述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預后
本病預后極差。日本淋巴瘤研究組報道854例ATL患者,中位隨訪時間(從診斷時計算)為14個月,585例(68.5%)已死亡,269例(31.5%)仍存活,中位生存期僅6個月,2年和4年預期存活率為28%和12%。提示不良預后有關的因素有: ①一般狀況不佳; ②高乳酸脫氫酶血癥; ③年齡>4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長時間潛伏期才可能最終導致少數人罹患ATL這本身說明ATL發病的復雜性。迄今尚未最終闡明ATL的發病機制,諸多資料表明,ATL發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調節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種長末端重復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調節部分,
成人T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的簡介
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是由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引起的惡性T細胞單克隆增殖疾病。其特點是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常有高鈣血癥和/或皮膚損害。成人T細胞白血病實驗檢查可為本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同時對評估治療療效及檢測預后有重要意義。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診斷及鑒別
診斷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介紹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ATL的發生與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關,患者血清HTLV-Ⅰ檢查陽性。高發區是日本Kyushi島的南部,此處居民10%~15% HTLV-Ⅰ抗體陽性,其他地方的發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發區和其他地區的發病聯系起來還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環境條件與HTL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ATL國
治療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方法介紹
該病多依據臨床分型不同而決定治療策略,慢性型或冒煙型患者多采用對癥支持治療,以積極控制感染和改善臟器功能為主,當出現病情進展或急性轉變時,方可考慮采用積極治療措施。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雖采用化學、生物學等積極治療措施,但療效不佳,中位生存期2~6個月。 1、化學治療 最常用的治療方案為VE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癥狀及診斷
癥狀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和中樞神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鑒別及檢查
鑒別 1.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MF/SS)是一種分化成熟的T細胞惡性疾病。與ATL相似,二者均有皮膚浸潤病變。在新的WHO白血病及淋巴瘤分類中二者均歸類于成熟(外周)T細胞腫瘤,區別點在于:①ATL白血病細胞一般不浸潤表皮;②ATL細胞與典型seza
日本開發出一種預測成人T細胞白血病發病風險的方法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通過血液檢查來預測成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者是否會發病的方法,這一方法為該病的預防工作開辟了新的道路。 成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主要通過母乳喂養、輸血或者性接觸感染淋巴細胞中的T細胞。日本長崎大學研究員巖永正子和東京大學教授渡邊俊樹率領的研究小組在2002
關于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簡介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預后介紹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預后極差。日本淋巴瘤研究組報道854例ATL患者,中位隨訪時間(從診斷時計算)為14個月,585例(68.5%)已死亡,269例(31.5%)仍存活,中位生存期僅6個月,2年和4年預期存活率為28%和12%。提示不良預后有關的因素有: ①一般狀況不佳; ②高乳酸脫氫酶血癥
概述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
成人型T細胞性白血病多依據臨床分型不同而決定治療策略,慢性型或冒煙型患者多采用對癥支持治療,以積極控制感染和改善臟器功能為主,當出現病情進展或急性轉變時,方可考慮采用積極治療措施。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雖采用化學、生物學等積極治療措施,但療效不佳,中位生存期2~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