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特發性脊柱側凸的X線檢查
(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X線影像需包括整個脊柱。照X線片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臥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情況。 (2)脊柱彎曲像脊柱彎曲像包括仰臥位和臥位彎曲像等,目前以仰臥位彎曲像應用最多,主要用于:①評價腰彎的椎間隙的活動度。②確定下固定椎。③預測脊柱的柔韌度。但是,仰臥位彎曲像預測脊柱柔韌度的效果較差。 (3)懸吊牽引像①懸吊牽引像的作用:A.可以提供脊柱側凸牽引復位的全貌。B.適用于神經肌肉功能有損害的患者。C.適用于評價軀干偏移和上胸彎。D.可以估計下固定椎水平。②注意事項:在檢查前,應仔細詢問每一個患者是否合并有頸椎疾患。③禁忌證:對老年人或骨質疏松患者反映其柔軟性。 (4)支點彎曲像支點彎曲像特點:易于操作,彎曲力量為被動力量,重復性好,能真實反映側彎的僵硬程度,預測側彎的矯正度數,也可以用于確定某些病例是否需要前路松解術;支點......閱讀全文
關于特發性脊柱側凸的X線檢查
(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X線影像需包括整個脊柱。照X線片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臥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情況。 (2)脊柱彎曲像脊柱彎曲像包括仰臥位和臥位彎曲像等,目前以仰臥位彎曲像應用最多,主要用于:①評價腰彎的椎
特發性脊柱側凸的基本檢查
1.病史 詳細詢問與脊柱畸形有關的一切情況,如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及性成熟等。還需注意既往史、手術史和外傷史。應了解脊柱畸形的幼兒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妊娠頭3個月內有無服藥史,懷孕、分娩過程中有無并發癥等。家族史應注意其他人員脊柱畸形的情況。神經肌肉型的脊柱側凸中,家族史尤為重要。 2.體
關于少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介紹
少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是4~10歲之間發現的脊柱側凸畸形,它占特發性脊柱側凸的12%~21%,病因不明。 少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特點是在脊柱生長相對靜止期進展。如何診斷少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已成為討論焦點。被診斷為少兒型的患者很可能是晚期發病的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或早期發病的青少年型特發性脊柱側凸
關于特發性脊柱側凸的鑒別診斷介紹
1.先天性脊柱側凸 由于脊柱胚胎發育異常所至,發病較早,大部分在嬰幼兒期被發現,發病機理為脊椎的結構性異常和脊椎生長不平衡,鑒別診斷并不困難,X線攝片可發現脊椎有結構性畸形。基本畸形可分為三型: (1)脊椎形成障礙,如半椎體; (2)脊椎分節不良,如單側未分節形成骨橋; (3)混合型,如
關于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治療相關介紹
1.治療目的 盡管隨著第3代脊柱側凸矯形系統的研制,節段性內固定系統如CD、USS、TSRH等相繼推出,但是脊柱側凸本身并未改變,脊柱側凸的治療目的不變: (1)矯正畸形; (2)獲得穩定; (3)維持平衡; (4)盡可能減少融合范圍。 2.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為觀察以及支具和手術治
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病因分析
一、生長發育期間原因不清的脊柱側凸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一般將特發性脊柱側凸分為三種類型:嬰兒型(0~3歲);少兒型(3~10歲);青少年型(10歲后)。按脊柱側凸頂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為: ①頸彎:頂椎在C1~C6之間。 ②頸胸彎:頂椎在C7~T1之間。 ③胸彎:頂椎在T2~T
關于特發性脊柱側凸的并發癥的介紹
脊柱側凸不僅造成軀干的畸形、塌陷、疼痛等癥狀,使其勞動能力下降,不能參加正常工作,而且對患兒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危害,還會導致殘疾,患者終身生活質量下降,同時也引起一些社會問題,如76%女性患者未婚等。并且發病較早或嚴重的脊柱側凸會導致肺發育不良,肺不張、心肺功能不全和截癱,使患者壽命低于正常人。
特發性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治療方法介紹
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方法: 進行手術的標準存在一定爭議,多數學者認為側彎Cobb角度在45°以上,或者出現肩關節或者骨盆失平衡,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可以分為側前方手術和后路手術進行固定矯形植骨融合。 保守治療可以分為觀察和支具治療,對于可以觀察的患者,通常認為具備一定生長能力(即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臨床路徑
? 一、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ICD-10:M41.1)??? 行側凸后路矯形術(ICD-9-CM-3:81.05/81.08)。???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常規-骨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臨床表現
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是在3歲內發現的一種結構性脊柱畸形。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早期診斷十分重要。本病分為兩型:自限型和進展型。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特點如下: (1)男嬰多見,通常側彎凸向左側。 (2)側彎多位于胸段和胸腰段。 (3)多數側彎在出生后6個月內進展。 (4)自限性嬰兒型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