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潛在肺癌靶點Skp1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勁松團隊發現,一個結合接頭蛋白Skp1的小分子Z0933M可以抑制SCF E3泛素酶活性,并誘導p53基因依賴的細胞死亡。相關研究成果以A small-molecule Skp1 inhibitor elicits cell death by p53-dependent mechanism為題,在線發表在iScience上。 SCF泛素連接酶復合物在腫瘤發生中扮演重要角色。Skp1作為SCF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過表達被認為與腫瘤發生的過程中的基因組不穩定性等相關。劉勁松團隊在之前研究中鑒定到SCF復合物中的接頭蛋白Skp1是潛在的肺癌的治療靶標,并發現首個可靶向Skp1的抗癌中藥小分子化合物6-氧-當歸酰多梗白菜菊素(6-O-angeloylplenolin,6-OAP),而6-OAP細胞活性較弱。 為進一步獲得更有效的結合Skp1的小分子化合物,探究Skp1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該......閱讀全文
研究揭示潛在肺癌靶點Skp1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勁松團隊發現,一個結合接頭蛋白Skp1的小分子Z0933M可以抑制SCF E3泛素酶活性,并誘導p53基因依賴的細胞死亡。相關研究成果以A small-molecule Skp1 inhibitor elicits cell death by p53-d
研究揭示潛在肺癌靶點Skp1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勁松團隊發現,一個結合接頭蛋白Skp1的小分子Z0933M可以抑制SCF E3泛素酶活性,并誘導p53基因依賴的細胞死亡。相關研究成果以A small-molecule Skp1 inhibitor elicits cell death by p53-d
早期肺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諸如PD-1和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腫瘤免疫療法在治療晚期或轉移肺癌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目前治療早期肺癌的標準療法仍然是手術和化療,那么腫瘤免疫療法能否用于治療早期肺癌呢?日前,美國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的研究人員對早期肺
Science子刊:肺癌治療的新靶點
肺癌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篩查和治療技術都有了改進,但肺癌通常在腫瘤擴散的晚期才被診斷出來。西北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證明并描述了一種負責激活一種侵襲性小細胞肺癌亞型的新基因。他們的發現可能會導致改進方法和治療方法。 這項名為“POU2AF2/C11orf53
Nature子刊:發現治療肺癌新的分子靶點
如今,肺癌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肺癌新發患者約 220 萬例,導致死亡患者約 179 萬例,但現階段針對肺癌的治療仍然面臨重大挑戰。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和彼得-麥卡勒姆癌癥中心(Peter MacCa
Nature子刊:發現治療肺癌新的分子靶點
如今,肺癌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肺癌新發患者約 220 萬例,導致死亡患者約 179 萬例,但現階段針對肺癌的治療仍然面臨重大挑戰。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和彼得-麥卡勒姆癌癥中心(Peter MacCa
科學家成功鑒別出抵御肺癌的新型靶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非小細胞肺癌癌細胞中鑒別出了一種名為miR-124的分子,該分子或在癌細胞的命運決定中扮演著調節性的角色,其能夠幫助確定癌細胞的特殊亞型是否會經歷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相關研究或為后期
Nature子刊:肺癌新靶點有望帶來創新療法
肺癌是生存率最低的癌癥之一,更讓人沮喪的是在過去四十年中,盡管癌癥患者的總生存率提高了2倍多,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幾乎沒有提高。目前僅有5%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業界缺乏針對肺癌的治療靶點,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可能改變這一現狀。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
Nature子刊:肺癌新靶點有望帶來創新療法
肺癌是生存率最低的癌癥之一,更讓人沮喪的是在過去四十年中,盡管癌癥患者的總生存率提高了2倍多,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幾乎沒有提高。目前僅有5%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業界缺乏針對肺癌的治療靶點,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可能改變這一現狀。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
新研究或會成為肺癌更有效的治療靶點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比達到85%。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NSCLC最常見的驅動突變基因。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證明,EGFR的一個關鍵界面可能會成為更有效的治療靶點。相關論文19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圖為突變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
Nature子刊:肺癌新靶點有望帶來創新療法
肺癌是生存率最低的癌癥之一,更讓人沮喪的是在過去四十年中,盡管癌癥患者的總生存率提高了2倍多,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幾乎沒有提高。目前僅有5%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業界缺乏針對肺癌的治療靶點,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可能改變這一現狀。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
單抗對肺癌患者是否有效,科學家找到預測靶點
近期,來自歐洲癌癥協會的一項研究顯示,白細胞計數可以預測免疫療法對肺癌患者的作用,免疫站點抑制劑雖然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整體生存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都能受益,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預測性的生物標記物,來判斷哪些患者適用于免疫療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毒性和資源的浪費。 研究人員表示:
科學家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提供新靶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96.shtm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基因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和轉移的重要因素。KRAS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中最主要的基因突變之一,近年來針對KRAS G12C抑制劑的開發取得了突破性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救了!潛在治療新靶點揭示
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約85%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淋巴轉移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轉移途徑之一,也是患者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然而非小細胞肺癌的淋巴轉移機制尚不明確。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主任李單青教授團隊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陳長昊團隊合作,在國際期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上發表關于非小細胞肺癌淋巴
microRNA可作為逆轉和預防肺癌耐藥性的潛在靶點!
近日,來自以色列醫學癌癥中心的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突變基因的小片段——調節基因表達的非編碼基因材料——微小RNA介導了肺癌靶向藥物治療的耐藥性。這表明,microRNA可以作為逆轉和預防肺癌耐藥性的潛在靶點。這是繼極光激酶后肺癌靶向治療的又一大突破。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
研究發現多原發肺癌患者免疫治療新潛在靶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41.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生物分子功能與機制研究組(1821組)樸海龍研究員團隊與遼寧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劉宏旭教授團隊合作,整合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及空間轉錄組
淺析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水通道蛋白4(AQP4)
肺癌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探討肺癌的發病機制、尋找抗腫瘤治療新靶點是當前肺癌治療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研究發現水通道蛋白4(AQP4)在肺癌細胞中呈高表達,而且敲降AQP4可明顯降低肺癌細胞遷移能力。作為一種廣泛用于蛋白檢測和分析的技術,Western印跡分析可以檢測細胞或者提取物中的蛋白
非小細胞肺癌新的驅動因素與藥物靶點被發現
根據致癌驅動因素對病人進行分層的靶向治療顯著改善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結果,但在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肺腺癌中仍有25-40%的病例中未找到致癌驅動因素。近日,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東醫院的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了題為“The CLIP1-LTK fusion is an oncogeni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之星——OX40靶點
基因背景OX40,又名Tnfrsf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主要在表達于激活的CD4+和CD8+?T細胞表面,和OX40配體結合可以刺激CD8+?T細胞的活化。通過OX40/OX40L信號的共激活效應,T細胞的功能
實體瘤靶點蛋白
近年來,生物藥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和小分子藥物相比,抗體藥物與靶點的結合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選擇性,在腫瘤、自身免疫病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造福腫瘤患者的同時也助推了這個細分市場持續擴容。相比血液腫瘤,實體瘤有著更為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及治療屏障,相應抗體藥物和療法的開發也更有難度,而在開發過程
藥物靶點是什么?
1?藥物靶點的定義藥物靶點通常是指藥物在體內與其發揮作用的分子或生物結構。這些靶點可以是細胞內的特定蛋白質、酶、受體、離子通道、細胞表面分子等。藥物靶點與藥物發揮作用的方式密切相關,在藥物研發和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們是藥物所針對的特定細胞、組織或病理過程,通過與其相互作用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這里小編給大家拜個吉祥年哦!相信各位寶寶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的一些藥物并不陌生,已有很多藥品上市并用于治療中,開發更多可以用于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識別及殺傷能力的藥物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那么,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
找出病變基因當“靶點”
提起最佳的射擊,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正中靶心。對于癌癥病人來說,能夠準確地找到病變原因,不僅能夠實現真正的對癥下藥,還能大大減輕病人身體上所受的痛苦。在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通過檢測基因序列,發現病變基因,來揭示病人患上癌癥的核心“密碼”,尤其是對于癌癥晚期病人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柳暗花明
發現抗抑郁新靶點
近日,挪威醫學科學家利用腦內基因治療操縱一個新的靶點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發現,降低HCN通道蛋白的含量可以減輕抑郁癥狀,如果能夠在人體內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這項發現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可以拯救成千上萬名對現有療法治療不佳的抑郁癥患者。 “現有的治療方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點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標。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蔡時青博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博士合作完成。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和系統,作者確定了保守的衰老負向調節因子,從而為如何實現健康衰老
動物所等發現首個靶向Skp1的抗癌中藥小分子化合物
泛素化修飾是細胞常用的標簽,被貼上該標簽的蛋白質將在蛋白酶體降解,而蛋白質修飾、降解的異常往往會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許多在細胞分化、增殖、凋亡、遷移、代謝等重要生理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質是由SCF復合物調控其泛素化修飾與降解的。SCF復合物由Skp1、Cullin 1及含有F-盒結構的泛素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 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 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