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葡萄糖激酶的晶體結構
GK晶體分為大區域和小區域, 大小區域之間通過連接區域連接,兩區域間存在一個能與底物結合的可變角。在人體內GK存在三種構象,當葡萄糖濃度較低時,GK處于非活性超開放構象;當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時,GK與葡萄糖結合,處于活性開放/閉合構象。 作為單體變構酶,葡萄糖激酶GK在糖代謝中存在三種構象和兩種催化循環。當葡萄糖濃度較低時,GK處于非活性超開放構象(可變角為100°),糖代謝進入“慢循環”;當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時,GK與葡萄糖結合,處于活性開放/活性閉合構象(可變角分別為65°和40°),糖代謝進入“快循環”。......閱讀全文
簡述葡萄糖激酶的晶體結構
GK晶體分為大區域和小區域, 大小區域之間通過連接區域連接,兩區域間存在一個能與底物結合的可變角。在人體內GK存在三種構象,當葡萄糖濃度較低時,GK處于非活性超開放構象;當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時,GK與葡萄糖結合,處于活性開放/閉合構象。 作為單體變構酶,葡萄糖激酶GK在糖代謝中存在三種構象和兩
簡述葡糖激酶的晶體結構
GK晶體分為大區域和小區域, 大小區域之間通過連接區域連接,兩區域間存在一個能與底物結合的可變角。在人體內GK存在三種構象,當葡萄糖濃度較低時,GK處于非活性超開放構象;當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時,GK與葡萄糖結合,處于活性開放/閉合構象。 作為單體變構酶,葡萄糖激酶GK在糖代謝中存在三種構象和兩
簡述葡萄糖激酶GK的作用機制
血糖穩態是機體通過精密的調控系統,將血糖維持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血糖穩態調控系統如同精密的溫度調控系統,需要核心調糖靶器官(胰島、肝臟、腸道等)精密協作、共同發揮作用以維持整個血糖穩態的平衡。在這個生理性穩態調控系統中,GK是核心調糖靶器官細胞內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關鍵酶。GK是調節血糖高與低的
簡述葡萄糖激酶GK的作用機制
血糖穩態是機體通過精密的調控系統,將血糖維持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血糖穩態調控系統如同精密的溫度調控系統,需要核心調糖靶器官(胰島、肝臟、腸道等)精密協作、共同發揮作用以維持整個血糖穩態的平衡。在這個生理性穩態調控系統中,GK是核心調糖靶器官細胞內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關鍵酶。GK是調節血糖高與低的
簡述晶體結構的信息
晶體結構即晶體的微觀結構,是指晶體中實際質點(原子、離子或分子)的具體排列情況。自然界存在的固態物質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大類,固態的金屬與合金大都是晶體。晶體與非晶體的最本質差別在于組成晶體的原子、離子、分子等質點是規則排列的(長程序),而非晶體中這些質點除與其最相近外,基本上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
葡萄糖激酶的作用機制
葡萄糖激酶GK的作用機制血糖穩態是機體通過精密的調控系統,將血糖維持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血糖穩態調控系統如同精密的溫度調控系統,需要核心調糖靶器官(胰島、肝臟、腸道等)精密協作、共同發揮作用以維持整個血糖穩態的平衡。在這個生理性穩態調控系統中,GK是核心調糖靶器官細胞內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關鍵酶。G
葡萄糖激酶的表達調節介紹
人體GK基因位于第7號染色體短臂,存在兩個啟動子,分別是: ①上游神經內分泌啟動子,驅動胰腺、大腦、垂體和腸道內分泌細胞中GK的表達; ②下游肝啟動子,控制肝臟中GK的表達。在胰島細胞中,GK的表達主要依賴于葡萄糖。葡萄糖對GK的影響主要發生在GK轉錄后,葡萄糖濃度升高可使細胞內GK蛋白表達
關于葡萄糖激酶的基本介紹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又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Ⅳ,屬于HK家族的一種亞型。HK家族在人體中的亞型還包括HK‐Ⅰ、HK‐Ⅱ及HK‐Ⅲ,HK在細胞內葡萄糖攝取和利用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啟動葡萄糖利用的所有主要途徑,并可維持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所需的梯度濃度,
葡萄糖激酶的基本信息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又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Ⅳ,屬于HK家族的一種亞型。HK家族在人體中的亞型還包括HK‐Ⅰ、HK‐Ⅱ及HK‐Ⅲ,HK在細胞內葡萄糖攝取和利用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啟動葡萄糖利用的所有主要途徑,并可維持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所需的梯度濃度,從而
葡萄糖激酶的基本信息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又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Ⅳ,屬于HK家族的一種亞型。HK家族在人體中的亞型還包括HK‐Ⅰ、HK‐Ⅱ及HK‐Ⅲ,HK在細胞內葡萄糖攝取和利用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啟動葡萄糖利用的所有主要途徑,并可維持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所需的梯度濃度,從而
葡萄糖激酶GK的作用機制
血糖穩態是機體通過精密的調控系統,將血糖維持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血糖穩態調控系統如同精密的溫度調控系統,需要核心調糖靶器官(胰島、肝臟、腸道等)精密協作、共同發揮作用以維持整個血糖穩態的平衡。在這個生理性穩態調控系統中,GK是核心調糖靶器官細胞內葡萄糖代謝的第一個關鍵酶。GK是調節血糖高與低的關鍵
簡述晶體結構的固定熔點的介紹
實驗表明:從氣態、液態或非晶態過渡到晶體時都要放熱,反之,從晶態轉變為非晶態、液態或氣態時都有要吸熱。表明:在相同的熱力學條件下,與同種化學成分的氣體、液體或非晶體相比,晶體的內能最小。即在相同的熱力學條件下,以具有相同化學成分的晶體與非晶體相比,晶體是穩定的,非晶體是不穩定的,后者有自發轉變為
葡萄糖激酶的生物學特性
GK晶體分為大區域和小區域, 大小區域之間通過連接區域連接,兩區域間存在一個能與底物結合的可變角。在人體內GK存在三種構象,當葡萄糖濃度較低時,GK處于非活性超開放構象;當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時,GK與葡萄糖結合,處于活性開放/閉合構象。作為單體變構酶,葡萄糖激酶GK在糖代謝中存在三種構象和兩種催化循
葡萄糖激酶藥物研發與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系針對這一靶點而開發,能夠通過葡萄糖濃度刺激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和肝糖輸出、促進肝糖原合成以及調控腸促胰素釋放等機制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近年來已成為2型糖尿病新型藥物研發的熱點。
葡萄糖激酶功能異常特征介紹
GK功能受損與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普遍存在GK損傷,GK功能顯著降低。在對患肥胖型糖尿病的個體及正常肥胖個體的GK活性研究中,發現患有肥胖型糖尿病的個體肝臟GK活性較正常組下降近50%。 [4] GK的正常功能是穩態系統自主
簡述葡糖激酶的表達調節
人體GK基因位于第7號染色體短臂,存在兩個啟動子,分別是: ①上游神經內分泌啟動子,驅動胰腺、大腦、垂體和腸道內分泌細胞中GK的表達; ②下游肝啟動子,控制肝臟中GK的表達。在胰島細胞中,GK的表達主要依賴于葡萄糖。葡萄糖對GK的影響主要發生在GK轉錄后,葡萄糖濃度升高可使細胞內GK蛋白表達
簡述鏈激酶的作用機理
鏈激酶的作用原理是激酶能將纖溶酶原激活為纖溶酶,使具有絲氨酸蛋白酶活性的纖溶酶能降解構成血栓骨架的纖維蛋白,從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鏈激酶不能直接使纖溶酶原激活,而是和Pg形成l:l的等分子復合物,使纖溶酶原發生構象改變,從而暴露出活性部位,該活性部位催化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 纖溶酶有兩個作
簡述胸苷激酶的發展歷史
1951年發現,胸苷(Thd) 與DNA合成的關聯; 1956年的報告指出,Thd參與DNA合成前,必須磷酸化; 1958-60年,TK1被分離和部分的純化以后,Thd磷酸化由該酶催化的事實也得到證實。; 1960s,研究發現,TK以多種同工酶形式存在于各種不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中。這兩種同
簡述蛋白激酶的研究歷史
50年代出現的蛋白激酶術語指催化酪蛋白,卵黃高磷蛋白或其他蛋白質磷酸化的酶。70年代在哺乳動物的十多種組織器官中又發現了一類很重要的蛋白激酶——環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以后在昆蟲和大腸桿菌中也有報道。
簡述丙酮酸激酶的作用
丙酮酸激酶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變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過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兩種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亞型。M1分布于心肌、骨骼肌和腦組織;M2分布于腦及肝臟等組織。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腎及紅細胞內。心肌細胞壞死后,PK釋放入血,PK的測定可用于診斷心肌梗死。
簡述葡激酶的結構與性質
成熟的葡激酶分子中含有136個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為1.6×104~2.25×104,肽鏈中沒有二硫鍵,對其溶液中的構象研究表明,分子中有兩個相似大小的結構域,分子形狀類似兩頭易變的“啞鈴”。其等電點為6.8,半衰期為6~7 rain。成熟的葡激酶容易降解,N末端常缺少6或10個氨基酸殘基,但降
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ELISA試劑盒
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ELISA試劑盒?(用于血清、血漿、細胞培養上清液和其它生物體液內)?原理本實驗采用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用抗人?Glucokinase?單抗包被于酶標板上,標準品和樣品中的?Glucokinase與單抗結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Glucokinase
簡述葡萄糖耐量的檢測方法
WHO標準化的OGTT: WHO推薦成人75g葡萄糖,孕婦100g,兒童每公斤體重1.75g,總量≤75g用250ml水溶解,5分鐘內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鐘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時每隔1小時留尿測尿糖。根據各次血糖水平繪制糖耐量曲線。 試驗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應不低于150
簡述葡糖激酶的藥物研發與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系針對這一靶點而開發,能夠通過葡萄糖濃度刺激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濃度和肝糖輸出、促進肝糖原合成以及調控腸促胰素釋放等機制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近年來已成為2型糖尿病新型藥物研發的熱點 [2] 。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分析研究
2014年6月5日,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該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癌細胞要生存,需要依賴葡萄糖作為其“口糧”,而由于癌細胞消化葡萄
簡述半乳糖激酶缺乏癥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發病率1/40000,半乳糖激酶的基因在第17對染色體的長臂(17q21-q25),在這種疾病中,半乳糖累積并通過旁路途徑還原成半乳糖醇,導致晶狀體纖維滲透性損害。隨著攝入半乳糖或含半乳糖的碳水化合物,最常見的是攝入乳糖,早期就發展成白內障。肝臟和腎臟的損害以及神經系統的異常不會
簡述D葡萄糖的性狀
本品為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或顆粒性粉末;無臭,味甜。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比旋度 取本品約10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適量與氨試液0.2ml,溶解后,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放置10分鐘,在25℃時,依法測定(通則 0621),比旋度為+ 52.6°至+ 53.2°。
簡述“肌酸+葡萄糖”的內容
“肌酸+葡萄糖”這一類發展史較長,深受廣大健美者的好評,也受到多方挑戰。譬如有廠商用一種引進自瑞典的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來替代葡萄糖,其ZL名是“唯它高(Vitargo)”,提取自馬鈴薯淀粉。相比葡萄糖,它以超快的速度通過胃,不會引起胃部不適,更以170%的速度恢復肌肉能量,還可同樣有效的刺激胰島
簡述葡萄糖構象分析
與環己烷類似,只是環中一個氧原子代替了環己烷中的一個CH2,盡管氧原子與碳原子半徑不同,但是氧原子周圍的電子近似四面體分布,CH3OCH3與CH3CH2CH3中CH3的旋轉勢能也類似,因此可以用環己烷的構象近似地表示吡喃糖分子的構象。在吡喃糖環上有多個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占平鍵數目較多時,其構象
硅的晶體結構
兩個面心立方結構相互套構而成,其中一個面心立方結構沿另一個的體對角線平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