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的結構性質
金剛石結構分為等軸晶系四面六面體立方體與六方晶系。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于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不僅硬度大,熔點極高,而且不導電。在工業上,金剛石主要用于制造鉆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還用于制造首飾等高檔裝飾品,其價格十分昂貴。......閱讀全文
金剛石的結構性質
金剛石結構分為等軸晶系四面六面體立方體與六方晶系。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于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不僅
類金剛石薄膜的電子結構及光學性質
以直流磁控濺射制備了類金剛石薄膜,采用原子力顯微鏡(AFM)觀察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俄歇電子能譜(AES)分析薄膜的化學鍵和電子結構。將參數D定義為俄歇電子能譜(AES)中最大正峰和最低負峰之間的距離,用俄歇電子能譜中的D值求得不同沉積氣壓條件下制備的薄膜的sp2鍵的百分含量和sp2鍵與sp3鍵比率
金剛石的光學性質
(1) 亮度(Brilliance)金剛石因為具有極高的反射率,其反射臨界角較小,全反射的范圍寬,光容易發生全反射,反射光量大,從而產生很高的亮度。(2) 閃爍(Scintillation)金剛石的閃爍就是閃光,即當金剛石或者光源、 觀察者相對移動時其表面對于白光的反射和閃光。無色透明、結晶良好的八
金剛石的化學性質
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其成分為純碳,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由于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硬度非常大,熔點在華氏6900度,金剛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
金剛石的物理性質
硬度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顯微硬度10000kg/mm2,顯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剛玉高150倍。金剛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體晶面硬度大于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大于六面體晶面硬度。依照摩氏硬度標準(Mohs hardness scale)共分10級,鉆石(金剛石)為
石墨和金剛石的性質區別
石墨和金剛石都屬于碳單質,他們的化學性質完全相同,但金剛石和石墨不是同種物質,它們是由相同元素構成的同素異形體。 所不同的是物理結構特征。二者的化學式都是C。石墨原子間構成正六邊形是平面結構,呈片狀。金剛石原子間是立體的正四面體結構。金剛石和石墨的熔點比較:金剛石的熔點是3550℃,石墨的熔點是36
金剛石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應用
金剛石(diamond),俗稱“金剛鉆”,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石墨的同素異形體,化學式為C,也是常見的鉆石的原身。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人造金剛石。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也是一種貴重寶石。
泛素的性質結構
基本信息泛素(ubiquitin)是一類真核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質,大小為76個氨基酸殘基。泛素間可以通過酶促反應相互連接,進而介導靶蛋白降解。化學反應催化的一系列反應的發生,整個過程被稱為泛素化信號通路。在第一步反應中,泛素激活酶(又被稱為E1)水解ATP并將一個泛素分子腺苷酸化。接著,泛素
研究發現硬度媲美金剛石的碳結構
記者7月2日從上海光源獲悉,吉林大學教授劉冰冰課題組在碳的高壓新結構研究方面獲重要突破,成果日前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它將啟發人們設計和利用新型前驅物結合高壓技術構筑性能優異的新型碳材料。 探索新的碳結構是熱點問題,特別是尋找性能可與金剛石相比擬甚至更優的新型sp3結構碳材料一直是人們非常關
水合性質和結構性質的區別
水合是水與另一物質分子化合成為一個分子的反應過程。水分子以其氫和羥基與物質分子的不飽和鍵加成生成新的化合物,此種合成方法在有機化工生產中得到應用。水以水分子的形式與物質的分子結合形成復合物(如鹽類的含水晶體,烴類的水合物等)的過程,也可廣義地稱為水合。水合屬于化學變化水解是一種化工單元過程,是利用水
淀粉的結構和性質
淀粉貯存在植物種子和塊莖中,是由葡萄糖單元聚合而成的多聚糖,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直鏈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在一起的聚合物,由500~600個葡萄糖單位組成,鏈的長度較大,分子量大約為100 kDa,可溶于熱水,遇碘反應呈純藍色。支鏈淀粉是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鍵連接為
淀粉的結構和性質
淀粉貯存在植物種子和塊莖中,是由葡萄糖單元聚合而成的多聚糖,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直鏈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在一起的聚合物,由500~600個葡萄糖單位組成,鏈的長度較大,分子量大約為100kDa,可溶于熱水,遇碘反應呈純藍色。天然淀粉中20%~30%為直鏈淀粉。支鏈淀粉是
淀粉的結構和性質
? ? 淀粉貯存在植物種子和塊莖中,是由葡萄糖單元聚合而成的多聚糖,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直鏈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在一起的聚合物,由500~600個葡萄糖單位組成,鏈的長度較大,分子量大約為100kDa,可溶于熱水,遇碘反應呈純藍色。天然淀粉中20%~30%為直鏈淀粉。支
氟化類金剛石膜的制備、結構和性能的研究
本文嘗試了以CHF3、CH4/CHF3和C2H2/CHF3為源氣體,利用微波ECR等離子體源離子注入技術和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來制備氟化類金剛石膜的方法,并對DLC薄膜和FDLC薄膜的結構和性能進行了分析和比較。 研究了源氣體的種類及流量比、微波功率、高壓脈沖寬度、工作時間、工作溫度、沉積偏壓
樣本蛋白的結構性質
了解樣本蛋白的結構性質有助于選擇最合適的抗體,至少兩方面因素需要考慮。?待測樣本蛋白的結構域:抗體是由各種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備得來,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長蛋白、蛋白片斷、多肽、全有機體(如:細菌)或細胞,抗體說明書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如果打算檢測的是蛋白片斷或一種特殊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長的某一區
鞘磷脂的結構與性質
鞘磷脂極性頭部分是磷脂酰膽堿或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結構與甘油磷脂相似,因此性質與甘油磷脂基本相同。
芥子醇的結構和性質
結構式:性質:熔點63~65℃。屬木脂體或木酚素類(lignans)化合物之一。為被子植物木質素的基本組成部分。
朊病毒的性質與結構
斯坦利·普魯辛納經過多年的研究,終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癢病的病原體即朊病毒的一些特點。他發現朊病毒大小只有30~50納米,電鏡下見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經復染后才見到聚集而成的棒狀體,其大小約為10~250 x 100~200納米。通過研究還發現,朊病毒對多種因素的滅活作用表現出驚人的抗性。對物理因
鞘磷脂的結構與性質
鞘磷脂極性頭部分是磷脂酰膽堿或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結構與甘油磷脂相似,因此性質與甘油磷脂基本相同。
脂多糖的結構與性質
脂多糖:①脂質和多糖的復合物;②為革蘭氏陰性細菌外璧層中特有的一種化學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結構復雜,在不同類群、甚至菌株之間都有差異。以沙門氏菌為例,其脂多糖由核心多糖、O-多糖側鏈、和類脂A組成。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是內毒素和重要群特異性抗原(O抗原)。脂多糖由三部分組
脂多糖的結構與性質
脂多糖: ①脂質和多糖的復合物; ②為革蘭氏陰性細菌外璧層中特有的一種化學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結構復雜,在不同類群、甚至菌株之間都有差異。以沙門氏菌為例,其脂多糖由核心多糖、O-多糖側鏈、和類脂A組成。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是內毒素和重要群特異性抗原(O抗原)。
茯苓多糖的結構和性質
(1)結構組成:茯苓多糖分為水溶性多糖和堿溶性多糖,其結構是50個β-(1→3)結合的葡萄糖單位,每個β-(1→5)結合的葡萄糖基支鏈與l至2個β-(1→6)結合的葡萄糖基間隔。(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機溶劑。
朊病毒的性質與結構
斯坦利·普魯辛納經過多年的研究,終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癢病的病原體即朊病毒的一些特點。他發現朊病毒大小只有30一50納米,電鏡下見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經負染后才見到聚集而成的棒狀體,其大小約為10~250 x 100~200納米。通過研究還發現,朊病毒對多種因素的滅活作用表現出驚人的抗性。對物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