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部發布公告,表示將開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試點工作,擬建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站,檢驗檢測范圍覆蓋產地環境、投入品、農產品(含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及其生產全過程,配齊專業技術人員和必備的條件,有穩定的運行經費和規范的工作機制,有效開展監測工作和對生產的指導服務。以下是公告全文:農業部關于開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試點工作的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畜牧、獸醫、農墾、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2013年開始,我部將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現提出如下......閱讀全文
央廣網財經11月27日消息 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與中國食品安全輿情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5)》、《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5)》,研究指出,近年來我國仍然發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總體穩定,正在向好”是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基本面。 201
農業部近日發布的2010年第一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信息表明,今年1月至2月,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5.4%、99.4%和96.2%,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仍保持較高水平。 今年1月至2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的要求,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本年度第一次
特寫:肉雞生產要闖18關 接下來關注以生產肉雞聞名的華都公司,華都也是2008年奧運會餐飲備選供應企業,同時為肯德基等國際快餐企業供應雞肉。 在這里記者了解到,一只肉雞從農場到餐桌要經過18道檢驗檢疫關。 記者首先來到了華都的孵化廠,要進入車間里可并不容易,所有人員必須先洗澡、再更衣,而
近日,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北京開幕。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巡視員黃修柱在年會上表示,全國蔬菜、畜禽水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達到97.7%。未來則重點在強化農業獸藥管理、提升標準化生產、完善風險預警、提升產品追溯能力、增強信用體系建設5方面保障食品安全,其中實施農業標準修訂五年行動計劃
在6月14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分別發布了今年1至5月對農產品、進口食品、食品抽檢的監測檢查結果。總體看,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向好,但在監測檢查中均發現一些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大監管力度,對連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生產經營者從嚴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以“零容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7月18日,2013(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農業部質量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表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現 "總體平穩、不斷向好"的發展態勢。針對重大風險隱患和突出問題,農業部門持續不斷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嚴查高毒農藥、"瘦肉精"、水產品違禁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
“網聞”回放 不久前北京發生的活魚下架事件和食藥監總局正在12個城市開展的水產品專項整治行動,使水產品的違規用藥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盡管國家和地方的多個抽檢數據顯示,水產品合格率近年來一般都維持在95%以上,但那些不合格的少數產品里,總能找到違禁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的身影。 用藥有無必要
企業是第一責任人 據衛生部關于2009年第二季度全國食品中毒事件的通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衛生部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事件報告77起,中毒3063名,死亡48 名。與2008年同期相比報告起數增加了40%,中毒人數增加了11.3%,死亡人數增加了65.5%。與今年第一季度相比報告起數增加了140.6%
中國經濟報告雜志封面 常東亮 一、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全球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日前發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調查”數據。在此次民調涉及的124個國家當中,中國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調查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遠離“美滿幸福”的標準,其中生
發布會現場 (攝影 郭研)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 (攝影 郭研) 工商總局食品流通監管司司長劉俊臣 (攝影 郭研)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 (攝影 郭研)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 (攝影 郭研) 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 (攝影 郭研) &
3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衛生部、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5部門有關負責人就新出臺的《食品安全法》介紹了貫徹執行情況,并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新出臺的《食品安全法》與我國以前頒布的《食品衛生法》相比,有哪些變化?新法律實施后,各監管部門能否做到無縫銜接?
“2009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昨日在京成功舉行。論壇由衛生部、農業部、經濟日報社等六部門聯合主辦,主題為“食品安全:在法律和責任的道路上”。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指出,舉辦這次論壇,目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討論如何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真正解決我國食品生產和消費領域面臨的問題,有效保障公
昨天,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志喜在“誠信共治維護食品安全”分論壇上表示,盡管我國農產品的合格率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但仍有超過50%的消費者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一旦出現農產品安全風險的任何負面信息,消費者馬上會選擇停止購買,因此食品企業要特別注意誠信建設和風險防范。 □專題
北京規定蔬菜產品須持省級以上無公害認證入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正檢測蔬菜是否有農藥殘留物。 市食品安全辦昨天公布《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動計劃(2011-2015年)》,首次提出“首都安全食品”品牌,在這一目標框架內,未來五年,本市將建立3000個食品風險監測點,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桶裝水實現
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在本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國家食藥總局共監督抽檢了包括糧食及糧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酒類、焙烤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糖果及可可制品、調味品、飲料等23類食品的
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4%以上畜產品瘦肉精污染檢測合格率達到99%以上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介紹,經過兩個多月的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據農業部近期對全國10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監督抽查顯示,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4%以上,畜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昨日,在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表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合格率達98.4%,連續四年半位居全國前列。此外,她還透露,五峰、江夏、云夢、潛江、松滋等五縣市區即將被農業部批準命名為首批
近日,第八屆“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據悉,本屆論壇主題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農業部總畜牧師馬愛國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 近年來,各地農業部門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的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努力實現生產源頭的可控制;一方面推進專項整治,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努力實現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18部門,今天在京正式啟動201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表示:今年上半年,農業部開展了兩個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抽檢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4大類食用農產品、96個品種,總體合
2007年12月中旬,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題為《養在毒水中的中國水產》的文章,再次把中國出口水產品的藥殘問題推向風頭浪尖。2008年1月,國家農業部緊急辟謠稱“中國每年的水產品出口量達到270萬噸,出口檢測合格率在98%以上,個別企業、個別產品或許有問題,但是決不是普遍的,決不是全局,決不是全部。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巡視員黃修柱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表示,全國蔬菜、畜禽水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達到97.7%,已累計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1.7萬個。下一步將實施農業標準修訂五年行動計劃,農藥、獸藥殘留標準到2020年將超過1萬項。 黃修柱表示,當前農產品質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巡視員黃修柱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表示,全國蔬菜、畜禽水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達到97.7%,已累計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1.7萬個。下一步將實施農業標準修訂五年行動計劃,農藥、獸藥殘留標準到2020年將超過1萬項。 黃修柱表示,當前農產品
日前,農業部組織開展了首屆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產品現場驗證篩選工作,由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專家在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資質核查及現場驗證。嚴格遵照國家標準規定及現場驗證程序,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順利通過本次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產品現場驗證,這標志著我國的水產品安
“民以食為天”道出了中國人古樸的飲食觀。改革開放30年來,饑不擇食、填不飽肚子的時代早已過去。但近年來,在“吃”的問題上卻又頻頻爆出事故冷門,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 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食必常飽,然后求美。”料想古人如果知曉兩千年后的今日食品現狀,是否還忍心道出此名句來? 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們不再擔心溫飽,而更多地開始關注食品安全。日常食品中有80%左右來源于農產品,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始備受關注,成為焦點中的焦點。 到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如何?4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年第2期“農科講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講壇邀
不少消費者錯誤地認為,有農殘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選擇‘蟲眼菜’。”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這其實是混淆了“農藥殘留”和“農殘超標”的概念。 農業生產中病蟲草害經常發生,必須用農藥進行防治,即使有機農業也要使用天然生物農藥。農藥殘留是施用農藥后的必然現象,因而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可能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多發,再加上涉農謠言擴散,公眾往往談農殘而色變。這是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安全,又因為信息不對稱,許多人產生了化學農藥恐懼癥。我們禁不住要問:現在餐桌上的果蔬還能吃嗎,農藥是天使還是魔鬼,農藥殘留危害真有那么可怕嗎?本期請相關專家為您解答—— 量少低毒效果好,我國已進入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