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2月5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會導致乳腺癌、皮膚惡性黑素瘤等多種癌癥的基因,這一發現將促進研發以這種基因為靶點的新型抗癌藥物。 研究小組利用獨立研發的手法,觀察了一名30多歲的纖維肉瘤患者的癌細胞,發現基因RAC1發生變異后,會作為癌癥基因發揮作用,成為纖維肉瘤的主要致癌原因。 除纖維肉瘤外,研究小組在惡性黑素瘤、部分乳腺癌以及胰腺癌等6種癌癥中,也發現RAC1基因和與其相近的基因出現了變異。約5%的惡性黑素瘤患者和約3%的乳腺癌患者體內發現這種變異基因。 研究小組在動物實驗中還確認,實驗鼠被植入變異基因的部位出現了腫瘤。 研究小組成員、自治醫科大學教授間野博行指出:“如果能夠開發出遏制這種變異基因發揮作用的藥物,以及從患者的癌細胞中檢測出這種變異基因的低成本診斷法,那么一種針對多種癌癥的有效療法就有可能誕生。” ......閱讀全文
腫瘤擴散是黑素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將黑素瘤暴露在紫外線照射之下,發現紫外線引起的炎癥反應會促使黑素瘤發生轉移。 黑素瘤是最致命的一種皮膚癌。其主要風險因子是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這會直接誘導黑素細胞的DNA發生改變,黑素細胞是皮膚生產色素的細胞。一旦黑素瘤從原發位點轉移到遠端的器官
封面故事:用斑馬魚進行黑素瘤的遺傳研究 攜帶人類致癌基因BRAF(黑素瘤患者最常見的突變)的轉基因斑馬魚,為易于進行基因操縱的黑素瘤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模型。Leonard Zon及其同事的兩篇論文顯示了這一體系在癌癥遺傳學和藥物開發研究中的潛力。Ceol等人篩選能與突變的B-Ra
2019年8月5日,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Immunization with mannosylated nanovaccines and inhibition of the immune-suppressing microenvironment
一個國際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基因變異可增加黑素瘤發病風險。新發現有助于醫學界開發出防治這種惡性皮膚癌的更有效方法。 這項研究由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上。研究人員對184名黑素瘤患者進行了基因測序,結果發現,名為POT1
2015年4月29日,美國FDA兩個專家組[CTGTAC(細胞、組織、和基因療法專家委員會)和ODAC(抗腫瘤藥物專家委員會)]以22:1鼎力支持安進公司抗腫瘤疫苗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療。 FDA對該藥申請(NDA/BLA)的目標批準
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基礎 雖然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高度遺傳性的疾病,但它復雜的多基因性質卻阻礙了試圖確定其遺傳基礎的工作。這篇論文報告了對超過3.6萬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10萬名對照組實驗對象所作的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該研究在108個位點中識別出128個獨立關聯,其中83個是新的。它們包括在谷氨酸能
過去十年來由于幾種新療法(如BRAF和MEK抑制劑)被批準,晚期或者轉移性黑素瘤病人可以有更長的無癌時間,但是大多數病人最終都會產生耐藥性,腫瘤復發。一組來自莫菲特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索黑素瘤如何對BRAF抑制劑產生耐藥性,試圖找出更有效的新策略。他們檢測了聯合靶向熱休克蛋白90(HSP
分析測試百科網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的形式被稱為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CNN),它比經驗豐富的皮膚科醫生在檢測皮膚癌方面更好。 在今日(星期二)發表在主要癌癥雜志Annals of Onc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國,美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向CNN展示100,000多幅惡性黑
014年,用于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新型聯合療法進入市場,這種治療方案有助于延長患者的生命,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治療,醫師們發現進行該治療方案的所有患者幾乎最終都出現復發。這兩種FDA批準的藥物就是分別作為MEK抑制劑的曲美替尼和BRAF抑制劑的達拉菲尼,當時一項開放的I/II研究表明與單藥治療相比,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神秘的遺傳物質可以抑制皮膚癌細胞的擴散,但隨著它們的成熟,這種物質往往會丟失。這項新研究近日發表在《Cancer Cell》上。通常,DNA被轉化成RNA,然后轉化成具有細胞功能的蛋白質。雖然大多數RNA是線性分子,但當它們的末端循環并附著時,有些會形成圓圈。 該研究的作
據《印度教徒報》消息,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基因組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GIB)的專家們,發現一種鈣傳感蛋白STIM1,能獨立調節皮膚癌和色素沉著。該蛋白的兩個不同位點分別激活對應黑素瘤生長和色素沉著的兩種獨立的信號傳輸通道,這為研發作用于不同位點的藥物分子來治療腫瘤和色素沉著提供了可
據《印度教徒報》消息,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基因組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GIB)的專家們,發現一種鈣傳感蛋白STIM1,能獨立調節皮膚癌和色素沉著。該蛋白的兩個不同位點分別激活對應黑素瘤生長和色素沉著的兩種獨立的信號傳輸通道,這為研發作用于不同位點的藥物分子來治療腫瘤和色素沉著提供了可
據《印度教徒報》消息,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基因組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GIB)的專家們,發現一種鈣傳感蛋白STIM1,能獨立調節皮膚癌和色素沉著。該蛋白的兩個不同位點分別激活對應黑素瘤生長和色素沉著的兩種獨立的信號傳輸通道,這為研發作用于不同位點的藥物分子來治療腫瘤和色素沉著提供了可
據《印度教徒報》消息,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基因組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GIB)的專家們,發現一種鈣傳感蛋白STIM1,能獨立調節皮膚癌和色素沉著。該蛋白的兩個不同位點分別激活對應黑素瘤生長和色素沉著的兩種獨立的信號傳輸通道,這為研發作用于不同位點的藥物分子來治療腫瘤和色素沉著提供了可
皮膚是人體第一道防御屏障,也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包括表皮(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及真皮層。生發層內含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診斷出來。黑色素瘤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如下所述:Nat Commun:黑色素納米顆粒有助于緩解癌癥的惡化 黑
來自澳大利亞Walter-Eliza Hall研究所的Jane E. Visvader教授主要從事癌癥干細胞,干細胞移植等研究領域,近期她與另外一位學者發表了題為“Cancer Stem Cells: Current Status and Evolving Complexiti
一項由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發現黑素瘤細胞和白細胞融合形成了具有轉移能力的雜交細胞。這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黑素瘤及其他腫瘤如何從實體瘤轉移,并為治療癌癥轉移提供了一些新線索,這項研究于最近發表在《PLOS ONE》上。 當癌細胞從原發瘤轉移到其他器官或組織時,癌癥便成為致命疾病。基于一個一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些致命的皮膚癌可能是由毛囊干細胞,而非皮膚細胞惡化產生的。 毛囊是位于皮膚層內的復雜器官。在這里,未成熟的“色素生成細胞”可能會發生一些遺傳突變,進一步受到正常的頭發生長信號影響,有可能導致癌癥的發生。 過去的理論認為日光(例如紫外線)是黑色素瘤的主要危險因素。然而目前的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2日報道,一種能有效增加惡性黑素瘤患者存活可能性的藥物已被批準在英國境內使用。實驗表明,這種名為Ipilimumab的藥物能令患者的生命延長4個月時間。這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在治療惡性黑素瘤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 參與研制工作的英國
Wistar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解析了癌基因誘導衰老背后的分子機制。研究顯示,當癌基因活躍時細胞會抑制自身的核苷酸合成能力,進入衰老狀態從而阻止癌癥的發展。盡管這些衰老狀態的細胞依然存活,但它們無法增值。文章提前發表在Cell Reports雜志的網站上。 研究人員對痔和黑素瘤進行了研究,發現
芬蘭的一項新研究為黑素瘤細胞如何通過其分泌的胞外囊泡與其他細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發現,黑素瘤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利用所謂的hedgehog信號通路來強化其目標細胞的惡性特性。這一發現有助于開發更好的黑色素瘤治療和診斷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吸煙有害健康是不爭事實,然而,香煙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煙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煙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 研究結果刊載于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 譯癌癥基因 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與癌癥轉移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1】Nat Cell Biol:乳腺癌細胞或能轉變其代謝策略來發生轉移 doi:10.1038/s41556-020-047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
隨著兩種革命性的治療方法免疫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的出現,癌癥研究人員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在醫療研究中可能前所未見的問題。 臨床試驗太多了,實驗性的癌癥藥物也太多了,但可供試驗的病患卻不夠多。這種僵局的出現,部分因為企業希望趕快將有利可圖的新癌癥藥物推出市場,部分因為這些治療方法的本性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5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會導致乳腺癌、皮膚惡性黑素瘤等多種癌癥的基因,這一發現將促進研發以這種基因為靶點的新型抗癌藥物。 研究小組利用獨立研發的手法,觀察了一名30多歲的纖維肉瘤患者的癌細胞,發現基因RAC1發生變異后,會作為癌癥
免疫腫瘤學(IO)高達210億英鎊的潛在市場給大小制藥公司帶來了希望。 一些人竟然大膽地將它稱為治愈癌癥的有效方法。而保守人士則提到這種治療方法在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方面出現早期跡象。不過,無論你問誰,IO無疑是抗癌領域多年來最激動人心的開發成果。 前所未有的數據 在這個曾經是癌癥研究的邊緣
研究兒童腦瘤的科學家們發現,BRAF基因上的不同突變將需要特異性的治療方式,文章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研究顯示,基因測序數據能幫助人們,依據患兒腫瘤中的特定突變來實現個性化醫療。 “對腫瘤基礎生物學了解得越多,我們就離個性化治療越近。同一個基因上的不同突變,對治療藥物的反
即使是腫瘤科的大師級專家也可能會被黑色素瘤無情地愚弄。由于患有這類皮膚癌的人皮膚上通常會出現形狀和顏色并不規則的痣,由于從外觀上很難區分這些痣的陰性或者陽性,所以臨床上的早期黑色素瘤通常更為難以診斷。 近期,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自動化診斷技術,通過將成像系統與數字分析系統結合于